蒋士亚 张浩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者,时代赋予了他们新的使命,他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和责任。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问题不容忽视。大学时代处于学校和社会双层重叠区,是学校与社会的交叉点,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社会的诱惑,同时面临的压力不仅有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心理压力,还有协调时间、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独自面临和需要解决问题的压力。另外,已有研究证明,当前大学生受到社会多元文化影响,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堪忧,大学生群体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近些年更是持续下滑。近几年,全国高校中也频繁发生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力问题、学业成绩问题引起自杀等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实验验证。
主观幸福感(SWB)——“主体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近期生活质量形成的主观情感体验和认知性评价,即对近期生活质量和发生的事情,主观上所产生的快乐体验,这与实际发生的事情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情感感受。即便是处于困境中的人,自己在情绪上感到快乐,也会有很好的主观幸福感。个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是衡量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和情感状态的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在社会学或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4]。
体育锻炼能够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调节精神压力和舒缓负面心理情绪,使个体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健身和健心双重功能[5]。体育锻炼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也逐渐研究证明了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以及与学业成绩之间均有积极促进关系。长期规律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个体应激反应、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增强身心健康;坚持中等强度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青年学业成绩的提高。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体育锻炼对个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各类人群中具有普遍性,不管是青少年、中年,还是老年人都可以从日常的体育锻炼中获益[6,7]。体育锻炼不仅是增进身体健康的方法,也可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8]。这也正是国家倡导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推进“健康中国”的重要依据。
该文采取方便随机取样法,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72份,其中理工类学生626人,文史类学生146人。
体育锻炼强度的计算,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调查测量。该量表共有3 个维度,分别从身体锻炼的强度、锻炼时间以及锻炼频率等3 方面来确定身体锻炼量的强度。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测量。计算公式为锻炼运动量=强度×(时间-1)×频率。锻炼量制定的标准为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3分。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采用国内学者段建华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总体幸福量表(GWB)的基础上修订的量表,对18 个主题进行了整理保留,对大学生健康的忧虑、精力、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情、对情绪与行为的控制以及放松与紧张(焦虑)等6个维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得分越高,幸福指数越高。
学业成绩水平的测量,根据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业学习情况和特点,自编学业成绩测量问题,共有两道题目,分表从学生主观感觉课程学习难易程度和实际课程学习情况(挂科数目)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分为优秀(1~2分)、正常(3~4分)、困难(5~6分)3个程度。
运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录入,运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小强度(0~19 分)的学生有491 人,占总人数的63.6%;中等强度(20~42分)的学生有180 人,占总人数23.3%;大强度(≥43 分)的学生有101 人,占总人数13.1%。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强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学习成绩(1~2分)优秀的有584人,占总人数75.6%;正常的(3~4分)有141人,占总人数18.3%;困难的(5~6)有47人,占总人数6.1%。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性,P>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平均得分为75.91 分,表明调查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好,分析不同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差异性是否存在显著性,P>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主观幸福感的子维度中的心境维度,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专业学生在心境维度中,具有显著差异。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体育锻炼强度不同,比较大学生的学业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可知,学业水平,小运动强度>中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三者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中运动强度>小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三者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比较锻炼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子维度,不同运动量的大学生在子维度之间存在差异,但其中只有生活满意度P<0.05,说明在生活满意度中,运动强度不同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各维度P>0.05,说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1 大学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的平均数比较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大学生学业成绩水平不同,其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优秀水平>困难水平>正常水平,进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46<0.05),说明学习成绩水平不同其主观幸福感差异存在显著性;分析学业水平不同各组的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差异是否显著,P>0.05说明学业水平不同主观幸福感各子维度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2 学业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运用Kendall等级相关性系数检验,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性系数检验方法,可以排除数据非正态分布对分析结果影响的可能性。验证体育锻炼、学业成绩、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子维度的两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学业成绩水平与体育锻炼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P=0.03);学业成绩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不显著(P=0.127);体育锻炼量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不显著(P=0.149),但与主观幸福感的子维度健康担心(P=0.002)、生活满意度(P=0.001)、心境(P=0.001)、情感行为控制(P=0.000)具有显著性相关。
表3 体育锻炼量、学业成绩、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小强度的学生491 人,占总人数的63.6%,中等强度的学生180 人,占总人数23.3%,大强度的学生101 人,占总人数13.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日常参与小运动量锻炼;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5.45分,相对得分较高,表明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较好。
分析体育锻炼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水平的关系及影响,不同体育锻炼强度的学生成绩水平存在差异性,小运动强度>中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但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学业成绩水平与体育锻炼强度,具有显著性正相关(P=0.03);不同体育锻炼强度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差异性,中运动强度>小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分析体育锻炼强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体育锻炼量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不显著(P=0.149),但与主观幸福感的子维度健康担心(P=0.002)、生活满意度(P=0.001)、心境(P=0.001)、情感行为控制(P=0.000)具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大学生学业成绩水平不同,其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是否显著,优秀水平>困难水平>正常水平,P=0.046<0.05,学业水平不同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存在显著性;分析学业成绩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P=0.127,不具有显著性。
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了某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量和学业成绩水平的基本现状,分析了体育锻炼量对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水平的影响以及学业成绩水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可知:第一,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多数为小运动量,少数为中运动量和大运动量;第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不同其主观幸福感具有差异,中运动强度>小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并对主观幸福感的子维度健康担心、生活满意度、心境、情感行为控制、具有显著正向相关;第三,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不同其学业成绩水平具有差异,小运动强度>中运动强度>大运动强度,相关分析显示体育锻炼强度对学业成绩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P=0.03;第四,大学生学业成绩水平不同其主观幸福感差异,优秀水平>困难水平>正常水平,揭示了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水平的内在联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成绩有正向促进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和提升以及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研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