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甄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面对新的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受到严峻挑战,与党和人民的要求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负新时代,当有新作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党报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忠实履行职责使命,重塑党报发展优势,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成效,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新版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传播力是基础。只有拥有较强的传播力,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才有坚实根基。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媒体融合程度有多深,传播力量就有多大。紧跟时代步伐,党报唯有加速推进融合传播,创新传播方式,才能有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效能。
重塑党报传播力优势,首要的是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变革,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加速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要精准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和移动优先策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促进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不断提升党报传播力。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强制度设计,结合集团“十四五”规划,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工程。以“安徽党媒云”为基础运行和保障平台,以集团融媒发展中心为总调度,以移动端、PC端、报刊端为全媒体传播系统,着力打造一张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精品党报”,让“一张纸”拓展成为一个一体化传播的平台,将“集团媒体集群、平台矩阵”打造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主流媒体。
2021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开展“走向复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全媒体报道小组从大别山出发,赴上海、浙江嘉兴一大会址等地,与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合作,寻访红色故事,开展联动报道。全媒体报道活动被学习强国、中国记协网以《突出四个“融合”讲好党史故事》为题推介。中央有关部门《每日要情》重要信息栏目刊发《安徽日报组织骨干记者探访红色革命旧址》。
□ 2021年4月12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走向复兴——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小分队,来到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下楼房周氏老宅,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
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总书记点赞党史上的安徽》系列融合报道,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赞扬的百年党史中安徽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变革,推出《小车这样“推”动历史车轮》《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等融合作品,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从“三个第一”到星火燎原》《在党50年永远跟党走》《徽之华光》等系列融合报道,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鲜明时代感,被学习强国、新华网等转发,凸显了党报融合传播的巨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
引导力是关键。实践证明,越是众声喧哗、信息纷杂,越是要求主流媒体勇敢发声,凝聚共识,引导舆论,以强大的引导力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些热点话题和事件往往很快发酵、走偏,这就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开展导向正确、有力有效的舆论引导。
重塑党报引导力优势,重要的是提高舆论引导的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创新手段和载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始终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让正确舆论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粘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安徽日报围绕热点事件和热点舆情,及时介入、科学回应,善于设置议程、注重传播技巧,取得较好的引导效果。开设“党报帮你忙”专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做到件件有回音,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2020年高考期间,歙县遭遇暴雨,原定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举行,安徽日报记者及时报道权威信息,持续传递当地党委政府的应对举措,稳定社会情绪,有力引导了舆论走向。全媒体端口常年推出“百姓问政”“热点透视”等专题,回应社会关切,引领舆论导向,赢得党委政府、基层群众“两个满意”,以不断提升的受众满意度、点赞率,彰显党报引导力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影响力是核心。没有影响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无从谈起。新闻舆论吸引公众、动员公众,其强大的影响力是通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来实现的。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质量一般的新闻产品会迅速被淹没;只有那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功走进公众视野、赢得公众认同、唤起公众热情,产生强大影响力。
重塑党报影响力优势,内容永远是根本,拥有内容优势才能最终赢得影响力优势。主流媒体要赢得影响力竞争,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作品叙述的事实真实过硬、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活、蕴含的道理严谨精辟、传递的感情真挚温暖。新闻精品久久为功、不断刷屏,媒体就会拥有用户黏性,获得受众认同。因此,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找准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找准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更好地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呼声有机结合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安徽日报紧紧围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目标,一方面加大主题宣传策划力度,壮大主流舆论,唱响时代主旋律,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新闻精品,反映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加强评论和理论阐释力度,创新方法手段,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百版大型主题特刊《走向复兴》,从江淮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印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系列理论宣传微视频《跟着总书记振兴乡村》,聚合思想性、艺术性和写实性,全景呈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践。2021年10月下旬,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省委委托党报开展“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迎接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体在报、网、微、端等平台共计22个渠道显要位置全媒体、多维度发布消息。安徽日报充分发挥“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放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效应,安徽日报客户端开设“拳拳之心系江淮 一计一策总关情——我为省党代会建言献策”专题,分“奋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等十个篇目,刊载精心整理的精彩留言。参与者不仅有省内干部群众,还有不少关注安徽发展的外地读者,建言质量高、受众参与度高、民生话题占比高,活动共收到建言献策千余条,为省委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有力提升了党报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过得硬、靠得住,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公信力是根本。有了公信力,党报就有号召力。媒体公信力的形成须日积月累、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党报声音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这种信任弥足珍贵。推进党报公信力建设,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要求。
重塑党报公信力优势,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以权威立公信,以客观立公信,以公正立公信。只有这样,党报的公信力才能与日俱增,真正发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面对世纪疫情,安徽日报勇担党报职责,发出权威声音,全媒体联动,准确报道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各部门应对疫情的有效举措,营造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强大声势,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提振人们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很好地起到了“定盘星”“压舱石”的作用。
安徽日报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开门办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闻精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喜爱。近期正在开展的全媒体大练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现场短新闻、短视频大赛和“进基层察民情办实事”蹲点调研采访为载体,进一步拉近党报与群众的距离,用党报为群众服务的真心真情,换来受众的点赞和认可。安徽日报文化新闻中心等单位倡议成立的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先后开展阳光计划、科学之旅、开心阅读、点亮“微心愿”等公益活动,直接帮助中小学生超过2000名,获得安徽省直机关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多项荣誉。新安晚报开展“大皖阳光助学”行动,每年资助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准大学生,至今已经持续14年,许多“阳光学子”参与助学行动,反哺社会,接力党报公益事业。
今天,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重塑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优势,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