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军
近日,随着俄乌局势的紧张,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一时间,“金融核弹”“金融战”等词频繁出现在网络,然而,SWIFT是什么?为什么“踢出SWIFT系统”被认为是制裁手段中的“金融核弹”,影响有多大?
想要弄清楚SWIFT为何被称为“金融核弹”,首先要弄明白SWIFT是如何连接全球的。成立于1973年的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主要职能是在全球银行系统之间传递结算信息。SWIFT的报文传送服务平台、产品和服务将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1000 多家银行机构、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客户连接在一起。
以人民币跨境清算为例,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银行在境内代理银行开立清算账户(即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当跨境资金通过代理行模式清算时,境外参加银行首先通过 SWIFT 系统将资金收付信息传递至境内代理银行,境内代理银行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或行内清算系统代理境外参加银行办理资金汇划、境内代理银行借贷及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完成与境外参加银行之间的资金结算。
有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银行被踢出SWIFT系统后果是灾难性的。若某个国家被排除出SWIFT系统,可以类比于某自然人在社交媒体中被删号。
国信证券研报提及,由于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的信息传递基本都是通过SWIFT实现,因此被SWIFT排除在外,意味着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将变得非常困难。而當今各个国家多少都会跟其他国家有经贸往来,因此这会对受制裁国家的经济运转产生很大影响。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美国联合欧洲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直接将伊朗4家重要银行从SWIFT系统剔除,导致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对外贸易。有国际舆论指出,尽管SWIFT是一个中立组织,但它也很难完全摆脱政治影响。
SWIFT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服务超1万家金融机构、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庞大的国际金融交易量构建其坚实的生态壁垒,而背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核心地位是SWIFT难以被撼动的根本。虽然当前国际交易清算体系难以变革,但SWIFT制裁已经成为悬在各大经济体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建立备选国际交易信息通道和支付结算设施、建立更多双边货币互换体系,才能够保证金融安全和独立性。
俄罗斯央行2014年开发了本土版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据统计,目前有23家外资银行与SPFS系统连接。截至2021年5月,20%的俄罗斯境内转账通过SPFS系统完成。鉴于目前部分俄罗斯银行被SWIFT剔除,今后或许有更多外资银行加入该支付系统。此外,伊朗也在积极推进“去SWIFT化”,开发了“伊朗版SWIFT系统”SEPAM,而欧洲央行也有TARGET2(泛欧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汇划系统),即便是美国也有CHIPS系统,而我国则推出了CIPS系统。
SWIFT本身并不涉及成员单位的资金账户,主要解决的是国际支付清算的“信息流”。 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IPS等主要是资金账户体系,并且主要是其本国货币资金账户体系,解决的是国际支付清算的“资金流”,并不等于可以完全替代支付指令报文体系,它们基本上还需要与SWIFT连接才能完成国际支付清算业务,只不过各国金融系统同SWIFT连接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欧央行的 TARGET2是直接使用 SWIFT 报文传输系统,而美国的CHIPS 系统和中国的CIPS系统则拥有自由传输渠道,仅参与者间跨境信息传递使用SWIFT 服务。
相较其他跨境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是专司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业务的批发类支付系统。旨在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该系统于2012年4月12日开始建设,2015年10月8日上午正式启动。2018年3月26日,CIPS系统(二期)成功投产试运行。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支持全球的支付与金融市场业务,满足全球用户的人民币业务需求。CIPS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结算且无需开设代理行账户,还可降低转款费用和所用时间。从长期角度看,该系统完全可以替代SWIFT,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布局。
SWIFT系统的存在,原本是为全球国家和地区贸易及金融交流提供便利,本应是独立和中立的存在,但SWIFT掌握了全球绝大部分资金划转信息,其中以美元结算的比例超过四成,这成为美国将其从商业工具变为政治工具的理由。“9·11”事件后,美国就以反恐为名,逐步加强了对SWIFT系统的控制能力,并于2011年正式开始对SWIFT系统的数据实行监控。尽管SWIFT反复声明独立性,但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SWIFT难以独立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大国博弈的影响。相对完整的系统替代,在国际清算环节可跨过SWIFT系统的数字人民币成为解决SWIFT系统钳制的关键。
央行数字货币相比现有的电子支付系统在跨境支付技术的安全及效率层面拥有巨大改进: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在跨境结算领域可将SWIFT 系统几天的计算时间提升至秒级,提升交易效率;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大幅降低跨境转账成本,且通过技术的提升躲避潜在的政治干预。
数字货币的推行会对现有的SWIFT 系统产生冲击,而中国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布局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对接,保护中国的商业利益。在改善跨境支付现存问题方面,CBDC(数字人民幣)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根据《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人民银行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多边交流,同各司法管辖区货币和财政监管部门、跨国金融机构及世界顶尖院校交流研讨法定数字货币前沿议题,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时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BISIH)牵头的多币种法定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项目,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BIS 创新分中心以及各央行共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相关实践。
与传统跨境支付流程对比,数字人民币可简化认证流程、减少中间方数量、降低手续费、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借助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审核流程可由“串联”变成“并联”,即在传统跨境支付环节中,跨境支付审核需要一步步传导至下一中介方,而在数字人民币(或其他 CBDC)跨境支付时,多环节的跨境支付审核可简化为在链上同时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BISIH)牵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连接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走廊网络”,使同一分布式账本支持多种央行数字货币,构建点对点的报文传输系统,助力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服务。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中,各国央行可实现:
1) 可通过智能合约实施跨境同步交收;
2) 兼容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设计;
3) 缓解本国数字货币境外流通对他国货币主权的影响。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金融及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仍保持韧性并呈现增长。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坚持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使用会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