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卉
五年前,在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全国班主任的翘首企盼中,属于班主任自己的专业刊物——《中小学班主任》诞生了。自2017年2月创刊号面世至2021年12月,《中小学班主任》共出刊60期,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整整五年的历程。从破土的嫩芽成长为蓬勃的幼苗,《中小学班主任》得益于各级领导、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得益于本刊主编、执行主编、编委、编审、教育专家的学术指导,得益于编辑敬业、专业、守业的责任担当。于我个人而言,《中小学班主任》不仅是联系我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更是提升我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我们在这里,一起讨论和交流教学方法,分享和传播教育理念,体验和践行教育真谛。
初逢:定格美好
我与《中小学班主任》的初逢并不惊艳。那时候我是图书编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本职工作外无暇顾及其他,虽然办公室只隔了一堵墙,但是对这本杂志知之甚少,与杂志部也鲜有交集,只知道我们的《中小学班主任》创刊了。
手捧创刊号,一股墨香飘散入鼻。杂志封面上的唐云增老先生年已古稀,他一手将眼镜向上扶起,一手在纸上丈量着什么,似乎在画一幅巨作。冬日里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洒在老先生的脸上。老先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微笑。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淡定、从容的老先生就这样定格在我的心里。我羡慕这样的画面,也常常在想:这也许就是人活得通透、活得明白的最佳状态吧。
再遇:措手不及
再次遇见《中小学班主任》已是快两年后。2018年底,我调入杂志部负责《中小学班主任》(课程育人)的编辑工作。此时的我完全懵了,虽然我从事图书编辑工作已经十几年,也曾经做过学校老师,发表过论文,但杂志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特别是审稿,我既不了解最新的教育热点和教育政策,也不熟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更不能判断论文质量的优劣。我顿时压力倍增:如果老师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论文因为我的拙见而错失发表的机会怎么办?想到这里,我打起了退堂鼓。
总编金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心思,不断鼓励我,仔细帮我分析职业优势:编校工作不用担心,毕竟有着十几年的职业素养;稿件初审工作暂时由专业编审执行,我则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且达到初审能力。我鼓起勇气,从熟悉杂志出版流程开始,一步步去摸索学习,向老编辑们取经:如何缩减版面、如何拼版、如何与作者沟通……同时,我认真研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分析老师的文章和专业编审的审稿意见,常常看到次日凌晨而不自知。
经过反复研磨、多方审稿,几个月的夙兴夜寐下,2019年2月,《中小学班主任》(课程育人)第一期终于出刊了。
成长:源自美好
脑海里常常浮现唐云增老先生沐浴在暖阳下的身影,仿佛我也沐浴其中。我也常常问自己: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份美好?在一次杂志工作会议上陈萍主编的讲话里,我找到了答案:不断学习,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研究与写作能力。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便一头扎进了专业知识的海洋。
在后来的讲座中,我多次提到:“想要写好论文,一定要多读书,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这是无一例外的。”作为审阅文章的编辑,更是如此。我坚持每天阅读《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很快我便跟上了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方向;坚持每天分析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逐渐掌握了论文的结构、层次、逻辑关系;坚持每天读书1小时,重温经典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成了案头书,中国教育新闻网每年评出的“教师必读100本书”也成为我常常翻阅的手边书。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在我看来,聆听专家的讲座和评课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手段。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找到很多直播视频资源。例如,班主任专业成长专家论坛、主题教研活动、名师大讲堂、共同体教学研讨、高中新课程培训等,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教育大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目睹他们的教育魅力和风采,领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聆听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剖析和点评;也可以学习到一线班主任的先进带班理念、创意治班方略、家校共育良方,以及各种智慧和乐趣并存的主题班会。我奋力地寻找这些资源,并在一次次直播中汲取营养;我们走出编辑部,走进中小学,深入教学一线,聆听课堂教学,参加教研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实现了教师和编辑的专业成长融通。
深入:助力成長
“恶补知识”的方式初见成效,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承担杂志的初审工作。第一次写完审稿意见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我快乐得像个手舞足蹈的孩子,反复阅读着我写的一大段审稿意见,并与金老师和编审老师分享我的文字,也特别希望得到他们的垂青和点评。
我尝试写更多的审稿意见,不管文章是否录用,只要读到让我眼前一亮的文章,我都会和作者分享我的想法。有一次,我在邮箱读到一篇好文章,忍不住帮作者修改了部分内容。第二天,作者给我发来这样的话:“曹老师,您好!看到您修改的文字,很感动,也很钦佩。觉得您修改后确实更通顺了,也更有美感。下次投稿前,我一定好好修改再投稿,也减轻一下您的工作量。向您学习!”此时,我特别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理解了读者对杂志的期待,其实作者、读者和编者之间可以是亲密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得到作者的认可,真是比任何物质奖励更让我振奋,让我动力满满。
2020年2月,居家防疫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王老师加上我的QQ,请我帮忙看几个选题,我帮他分析了几个选题的优劣,并鼓励他就小切口的选题撰写论文。王老师非常谦虚好学,经常和我讨论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注意事项,表示每次和我聊过后都能发现论文里的新问题。3月下旬,他的文章一路通过初审、复审、终审,当论文发表时,我也情不自禁地为王老师感到高兴。此后,王老师一直与我保持良好的互动,遇到好的课程培训资源,也会与我分享。
从事编辑工作,让我不由自主地将读者作为朋友来看待,把文章当作一种“与读者交朋友”的手段,我设想:如果我面对的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会怎么处理这篇文章?所以,无论是特级教师发来的文章,还是普通教师发来的文章,我都会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刻意逢迎讨好,也不一味贬低。我相信,这份如朋友般的不计回报的付出,读者能感同身受,反过来也会帮助我的成长,这也许就是作者、读者和编者最美好、最和谐的关系吧。
未来:携手并进
五年来,我们已举办了近十场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走进多个学校进行学术指导,也助力着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的作者陆续评上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成为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未来,《中小学班主任》将继续秉持为促进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初心,为全国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搭建展示专业智慧和工作成果的平台,与老师们携手,彼此鼓励,彼此温暖,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并肩同行。
五载正青春,扬帆再出发!
曹 卉 《中小学班主任》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