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巧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花枝招展、注重形式的课堂“秀”已逐渐落幕,走向扎扎实实学语文用语文的方向。语文教学应不失其语用本色,语用体现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要落实好语用目标,必须紧抓教材,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往往体现了每篇课文重点的语言训练点,让教师一目了然,语言训练目标明确。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训练点,精心设计扎实高效的训练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模仿教材例子,学会运用,说写结合
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掘文本中特别的语言因素,并结合课后习题明确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实语用目标。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是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师应该察觉到本课有许多重复的字词,如“连同”一共出现六次,“于是”出现了三次,“无论……还是……都”这一对关联词也重复出现了两次。这些都是特殊字眼,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妙处并进行模仿训练与运用。当然训练时要有重点。课后习题二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引:
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教师应该明白这题编排目的是要模仿说话,拓展思维,想象表达,雾还会把什么藏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学习用“无论……还是……都”这一关联词练习说话,体会雾的大和淘气。教学时教师应相机将这一重点融入教学过程,不要放到课后。可以先让学生朗读第三、四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相同的结构及都有“无论……还是……都”这一关联词,并说说对雾的感受,再指导学生读出雾很大、很淘气的感觉。随后让学生思考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教师再出示小山村、校园、沙漠等图片,让学生模仿这两段的结构练习说话。这样学以致用,既学会了运用“无论……还是……都”,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拓展了想象思维,真正体现了语文的语用思想。
低年级学生写话水平的学习也可从模仿开始。模仿句式、语言、方法、结构等,从而学会表达。教师应捕捉到课文中富有特色的句子进行模仿训练,课后习题就指明了方向。
例如《葡萄沟》一文语言词句优美,特别是第二段写葡萄的句子,写得很经典,写法富有特色,是学写句子的典范。本课课后习题三就要求照课文原句写一写,课文的原句是“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后面出示两个不完整的句子让学生模仿填空。
该题的训练目标有两个层次,第一句模仿课文原句的后半句,学习“成语+效果”的表达形式,学生的表达精彩纷呈,如“五颜六色、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令人心旷神怡或赏心悦目”等。再加“结果怎样或什么極了”等等来表达,如“美丽极了,好看极了”等等。第二句模仿课文原句的中间半句,学会用顿号把至少三个以上同类词语并列排在一起,如“有跳绳的、跑步的、踢球的、跳高的”等。学生仿写就如书法中的临摹,是学生写作的开端。模仿例子中的方法,既降低写的难度,激发写的兴趣,又学习了写作技巧,提高了表达能力,也积累了词汇和学会运用词汇,由此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对比写法不同,扩充词汇,具体表达
低年级学生缺乏阅读量和生活经验,因此说句子、写句子时表达比较简单,语言贫乏,不懂如何使句子表达得生动具体。因此需要学习如何使句子表达更具体生动。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通过对比写法的不同,感受教材词句的优美、具体、生动是一种重要方法。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很明显有这方面的训练意图,比如《纸船和风筝》的课后习题三“读一读,比一比”。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第一组句子的“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即课文原句),让学生朗读,再出示“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学生马上就体会到原句的好,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小结:加上“漂哇漂”,让我们感觉到纸船好像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慢慢地飘动,给人一种很美很美的感觉,有画面感和时间感,没加上“漂哇漂”就没这种感觉。第二组句子用同样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小结。
接着,让学生说说第一组句子的“漂”和第二组句子中的“飘”的区别,并设计动作让学生展示体验在水上漂和在空中飘的不同感觉。还可以再出示树叶、白云、孔明灯、红旗等,让学生做动作,并出示几个短语让学生选词填空:树叶随风( )落、红旗迎风( )扬、风筝随风( )荡、纸船顺水( )流。
这样在朗读、比较、分析、表演、运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训练,调动学生口、耳、手、脑多种感官同步运用,既积累了词语,又区别了字形不同,更训练了学生怎样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更富有画面感和美感。这样的训练无疑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发现标点不同,体会语气,感悟应用
低年级的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还处在初步感知阶段,基本只停留在逗号、句号的使用上,对感叹号、问号所表达的语气效果及如何使用还比较模糊。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编排体现了训练学生使用感叹号、问号的能力和意识的意图。教师应高度重视感叹号、问号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体会并使用好,为中高段的写作打下扎实的标点基础。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的课后习题二要求读一读,注意句子用感叹号、问号和句号的不同语气,把课文原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改为“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同一个句子用不同标点符号的区别。可以先通过朗读比较哪种语气更强烈,学生感受到用感叹号和问号更能表现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不屑一顾的态度,如果用句号就没那么强烈。
然后再出示情境让学生练习使用感叹号或问号,例如,外面下雨了,小明不打伞,边跑边说:“ !试卷发下来,小王错了四题。”他不屑一顾地说:“ !作为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 ?”通过情境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感叹句与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的表达作用及使用技巧。
语文教学要摈弃浮躁,潜心研究,讲求效率,突出重点,制订可行高效的教学方法,紧抓课后习题,以此为导向,落实训练目标,同时注重语言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丰富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推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39655019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