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妹
在小学艺术课堂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生活如春风细雨般融入课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生活化教育,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下面笔者从小学艺术课堂生活化教育方面谈一谈教学策略。
一、掬一把生活的浪花,点亮课堂
艺术源于生活。掬一把生活的浪花点亮课堂,可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感受艺术教育的快乐。
1. 定格一帧平凡故事。
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有许多引人深思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引入课堂,不仅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共鸣,还能调动学生更真切的情感体验。比如,音乐课上教师可以介绍聂耳与报童“小毛头”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报童平凡而努力、悲苦却乐观的生活,激起学生对报童的同情,而后再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和理解,学一学、唱一唱《卖报歌》。再比如,教唱《码头工人歌》,教师可让学生听听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想象他们搬运货物时艰难沉重的节奏步伐,并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想象人物鲜明的形象,也让音乐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在时光的旧影中定格一帧帧平凡的故事,陈述一幕幕精彩的生活片段,这样的艺术课堂不仅增强了学生更真切的情感体验,也赋予了艺术课堂更加饱满的生命力。
2. 给合一则时政新闻。
结合时政新闻进行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相机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比如,疫情期间涌现出大批的抗疫英雄,河南水灾期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带入美术课堂,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去画一画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教师可相机教授一些画画技巧:低学段可以简单画一画单个的Q版人物,中学段可以学一学故事构图,高学段则可以学一学用水彩、水粉等将人物刻画得更饱满。如此教学可提升孩子的艺术审美力。
3. 记录一段成长记忆。
童年是小学生最快乐的成长阶段。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或快乐或悲伤的情绪,或激动或沮丧的时刻,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记忆。倘若在艺术课堂中唤醒孩子成长的深刻记忆,调动他们的情绪体验,那么艺术课堂也会如一朵鲜花盛放在他们的心间。比如,“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孩子的节日,美术课堂中则可以调动他们的情绪记忆,让学生画一画最难忘的“六一”节,定格画面,珍惜友情。
二、捧一汪自然的清泉,融入课堂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音乐。大自然以其动人的歌韵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领着学生浸润在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手脑结合,唤醒学生艺术的天性。
1. 时节之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时间的唯美理解,每一个时节有不同的花开。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观察每个时节的物候现象,用图画去记录时节的变化,让学生欣喜地发现自然的律动。音乐课则可以唱一唱该节气的歌,听一听每个节气里不同的声响,去亲身感受自然的心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然里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艺术中提升对自然的审美。
2. 自然之景。
自然界有许多天然的美景。美术课上,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鱼是怎样游动的,画一画《鱼儿游戏》;抓住动物的特点,想象故事做做手工《动物造型饼干》《站立的折纸动物》;通过观察昆虫,做做《虫虫大聚会》;观察风的痕迹,“捕捉”无形的风,画在纸上。认真观察生活,将自然带入美术课堂,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艺术鉴赏力。
三、载一船文化的星辉,闪耀课堂
教学中,教师要将文化融入艺术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涵养学生的审美意趣。
1. 流淌在血脉里的基因——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故事。将这些故事带入课堂,既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生活的艺术审美。
比如,元宵节时,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一做纸灯笼,并介绍灯笼中的中国元素、设计理念等。端午节时,听一听屈原的故事,唱一唱《赛船》、画一画粽子等。春节将至之时,音乐课上可以唱一唱《小拜年》《咙咚呛》等,美术课上则可以剪一剪窗花、“福”字,将传统节日融入艺术课程中。
2. 镌刻在骨子里的情怀——红色文化。
中国人的红色文化是刻在骨子里的。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当代少年奋勇前进。它代表着坚持、上进、团结等,是新一代中国人的理想和信仰。
结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带着学生看一看红色影集,唱一唱红色歌曲,感受战争年代的炮火和牺牲,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术课则可以结合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和学校办学特色,教授学生不同的绘画技巧,结合每一个红色教育的节点做一做手抄报、画一画黑板报等。
3. 回荡在土地里的声响——地方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长期的共同生活使人们衍生出属于自己的地方文化。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乐器,欣赏少数民族舞蹈,唱一唱不同地方的民歌民曲,加深了解。此外,方言更能传递乡音乡情。音乐课堂中,适当地引入方言歌曲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家乡方言的魅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例如,福州语歌曲《傘面上的福州》,歌词中“茉莉香飘飘、青青的橄榄树、徽因姐姐画中游”等描写福州特有的人文、物产,传递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在小学艺术课堂中,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的美丽,也让艺术之美在课堂中愈发绽放光彩。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将生活融入艺术课堂,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唤醒他们的艺术灵感,促进学生探索美、感知美、创造美!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38975019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