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文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2022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1]。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既是人们获取、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也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新渠道。在此基础上,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据统计,“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 亿,较2020年12 月增加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2]。网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已成为新时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形式。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变成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民意反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适应形势的变化,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与时俱进,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为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解决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3]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艰难困苦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获得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优良作风、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5]党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互联网增加了民意表达的渠道,10亿多网民上网交流思想、反映诉求。针对于此,群众在哪,民意就在哪反映,党就应该在哪。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既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要求,又是适应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意反映形式变化、更好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网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广大人民的利益。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的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基础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7]。民生无小事,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然而,当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倾向于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提出诉求、寻求帮助。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也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党员干部通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来关注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声音,能够聚焦突出问题,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解决好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能够聚焦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各方面合理的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能够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联网的应用搭建起了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交流的桥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已成为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的重要方式,这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在制定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规划、法律时,党和政府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问计于民,广泛收集群众意愿,鼓励人民建言献策。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更好地集思广益;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使法律法规、政策更好地反映全体人民的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此外,群众监督有利于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能够“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8]8。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8]8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舆论环境。我国网民有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背景,人们不仅在网上进行社交,获取新闻知识,而且参与热点讨论,对议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看法。与此同时,网络上的错误思潮和有害信息破坏网络环境、扰乱公共秩序、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网络舆情风险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党和政府要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做好互联网工作。一方面,发布真实权威的信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回应群众关切,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和引导、反馈、应对机制,稳妥处理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防范各种网络安全风险。针对网络空间建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9]50,发挥网络凝心聚力的作用,统一思想和认识,不断夯实网上群众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优秀案例,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多次对互联网造福人民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他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9]25进入新时代,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宽带”,“数字鸿沟”不断缩小,网络使用成本逐步降低,互联网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创造热潮,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移动支付、远程办公、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数字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另一方面,互联网与各项事业深度融合,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例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文化”让公共资源覆盖更多人群,人们得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和各种文化资源,促进社会公平。不仅如此,互联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正面宣传、舆情引导、防护知识科普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处理群众诉求,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发展互联网的过程中,还注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总之,互联网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互联网给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提供了新平台。国家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联通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 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后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一网通办能力将显著增强。例如,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线上审批、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等举措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利用“互联网+督查”,促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手段,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支撑,提升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整体推进。其一,各地在民意收集上创新方式,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如通过政府新闻网站、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市长信箱、12345 政务服务热线、网络问政平台、微博、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收集和吸纳群众意见;人民群众踊跃对“十四五”规划、党的二十大、重大工程项目等建言献策,积极对社会民生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助力国家发展和城市治理。其二,在网络问政上,各级各地领导干部高度重视通过网络来回复群众的咨询、收集群众的建言、解决群众的问题。各地通过线下调查研究核实情况,解决群众在工作发展、养老保育、教育升学、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的问题。在长期实践中,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化。比如,安徽省建立起网上留言办理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四川省实行“3、15、25”个工作日办理制度。其三,在技术支撑上,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收集、分析、研判群众诉求。其四,在提升网上群众工作能力上,不断推出新举措。如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指导意见》,编写了学习培训教材 《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干部培训纲要》;人民网举办全国网上群众工作高峰论坛等研讨会;各地开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交流、总结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这些举措提高了领导干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
网络新媒体是党和政府宣传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中央和地方各级纷纷入驻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矩阵化运营,提高党和政府宣传服务的覆盖面。党和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良好形象,搭建起与民交流互动的桥梁。
在宣传和联系广大群众上,各地政府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党政新闻和权威信息,运用网言网语、短视频、动漫等形式解读方针政策,不仅开放评论区、私信等功能,与网友直接交流沟通,及时答疑解惑,而且邀请网友建言献策,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收集和反馈群众意见,助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还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发声,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有效性。
在服务广大群众上,中央和地方各级官方新媒体矩阵结合自身职能,创造了形式多样、各有特色、亮点纷呈的网上群众路线形式。例如,气象、交通、市场监管、公安等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天气预警、路况信息、食药监管、警情通报等内容,推出许多反响良好的融媒体产品,全方位服务群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县长、局长、第一书记等领导干部利用新媒体开启助农直播、文化旅游宣介,促进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一些公职人员还利用自媒体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疫情防护知识和科学知识等,受到群众好评。
在示范引领上,中央网信办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的账号进行通报表扬,各地也对本地区涌现的优秀账号和案例进行表彰,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作用,促进各新媒体矩阵完善账号功能。微博不仅举办“政务V 影响力峰会”,还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以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度、认同度为指标,对政务微博影响力排名,旨在促进各政务微博账号全面提升宣传服务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开展网络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治理网络舆论乱象,网上正能量愈加充沛,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营造了良好的网络大环境。
1.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党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用网络主流舆论来凝心聚力。主流媒体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介绍党的创新理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奋斗风采等,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设置议题,推动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弘扬网上正能量。例如,设置了“追梦70 年”“建党一百年”“全国两会”“中国好网民”“正能量计划”等热门话题,注重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营造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动员大家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学、音乐、动漫、影视等文化产品百花齐放,书法、绘画、戏曲、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大放光彩,满足人民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办“网络中国节”“中国制造日”“中国华服日”等品牌活动,开展微视频大赛、模范评选、公益帮扶等网络文化活动。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共同推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3.网络乱象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党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教育等手段净化网络生态。网信部门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建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深入清理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对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的辨识和抵御能力。党委、政府、媒体和网民齐心协力、敢于亮剑,共同捍卫网络阵地,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防范和抵御不良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原因、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继续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提升服务人民的效能,更好地聚民智、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普及上存在差距。网民数量在城乡、年龄、职业、学历、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人们的利益诉求、认知水平、表达意愿也有所不同。这造成不同群体在网上的参与程度、话语权重不同,一些网上声音的真实性、代表性值得深究。当前,人民的需求日益广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就要问需于民,感知和掌握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合理解决群众诉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夯实解民意的基础。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补齐信息基础设施短板,不断缩小“数字鸿沟”,降低群众用网成本。其次,要推动相关网络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乡村社区延伸,做好移动端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网络文化惠民,打造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网站对接融合、上下贯通的网络文化惠民平台。再次,要推动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推动公共信息数据资源有序开放,探索建立不同部门、机构之间数据共享模式,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为“大数据+公共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区块链+公共服务”奠定基础,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普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总之,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民声的表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的力度,通过发放说明书、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播放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网络问政平台的使用方法,帮助群众提升数字素养,掌握相关上网技能,方便群众办事、建言和监督。要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平台管理规范,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合理提出诉求,积极建言献策。
3.用好新技术问需于民。要加大对网上群众工作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力度,提升网上服务群众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心中有数”[9]24。例如,运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调查、汇总、分析群众建议和诉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网上民意数据库,推动各部门信息共享,及时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个性化服务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经过多年建设,网络问政平台建设逐渐完善,人民群众获益良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地方网络问政平台多而乱,功能不完善,办事流程繁琐,诉求处理效率较低;有的地方平台建设滞后,缺乏有效沟通渠道;有的地方问计于民的各项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完善网上群众工作相关制度机制,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1.加强党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领导。首先,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网上群众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各方面投入,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9]11,整合各平台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和解决问题的通道。其次,要加强党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理顺管理机制,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网络问政、政务服务、宣传服务、舆情处理、网络生态治理、支持保障、能力建设等工作,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提高网上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规范性。最后,要做好工作督查,压实属地责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媒体、群团组织的工作责任,层层抓落实,让网上民心工程更好发挥作用。
2.健全问计于民各项机制。首先,建立意见建议征集机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充分考虑民意,通过网络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向人民请教,倾听群众心声,更好地集思广益。其次,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充分论证决策的可行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地顺应民心民意。最后,建立纠错问责机制。要通过网络到群众中去,检验工作成效。做好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工作,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政策,及时听取意见,评估改进;对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
3.完善网上群众工作的相关制度。要高度重视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一要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方便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二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分工,针对信息咨询、建言建议、投诉举报、求助求援等问题分类施策,规范留言受理、审核分类、部门认领、受理通知、限时办理、群众评价、监督考核、追责问责等流程,做好部门协调和线上线下工作衔接,及时吸收相关意见和处理群众诉求,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奖优罚劣。做好群众回访和满意度调查,把网上群众工作绩效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及时总结网上群众工作的经验,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还是抱守传统思维,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重视不够,面对互联网和网络舆情时存在“本领恐慌”,不敢作为、不会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例如,在账号运营和管理上,有的官方账号缺少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有的很少与网民互动,对于群众留言不够重视;有的对发布内容审核不严。在处理网络舆情上,有的领导干部反应迟钝,问题解决和信息发布缓慢,致使舆情不断发酵;有的没有调查核实清楚基本情况,匆匆发布通报,引发群众质疑;有的对舆情不做引导工作,引发更多次生舆情。这些都是源于与民众交流沟通不充分。因此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深化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1.转变宣传服务方式。各官方账号作为与民交流的重要窗口,要坚持党性原则,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首先,要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严格管理官方账号,做好内容审核把关,创新话语表达和内容呈现方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打造高质量的内容。其次,要推动账号转型和角色转换。针对不同平台受众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宣传服务,“从信息发布者、事件传播者、危机处理者、形象展示者向内容分发者、价值创造者、问题预防者、关系管理者转变,逐渐从新闻宣传向服务管理转型”[10]。再次,要做好群众的联系工作,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设置议题,与网民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重视群众的留言和评论,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2.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首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参与的舆情应对体系,完善网上舆情处理机制,明确和压实各方责任。针对舆情问题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根据互联网传播规律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现、收集、分析、处置、反馈舆情。其次,处理舆情时要有态度、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相关部门要在公众监督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快速、依法、规范处理问题,对群众质疑的地方详细解释,提高舆情引导的实效性。还要重视舆情反映民意的作用,妥善回应和处理群众诉求,“对思想认识问题,要解疑释惑,及时引导;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吸纳;对合理的困难和诉求,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9]76。
3.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运营人员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服务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担当作为。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通过党校学习、专题培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掌握相关技能。“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学网、懂网、用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9]11再次,要持续、广泛、深入、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为民办事解难题的能力。
清朗的网络空间、良好的网络秩序是群众表达意愿的重要前提。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9]80。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网络成为争夺人心的战场。一些社会问题被网络报道和曝光,进而引发社会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有害信息乘虚而入。例如,一些人制造谣言,进行网络暴力;一些自媒体、营销号和境外账号等煽风点火,制造群体对立;网络水军浑水摸鱼、刷量控评,以虚假“民意”扰乱舆论。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各种风险更容易被传导和放大。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群策群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1.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维护好网络传播秩序,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其次,要利用好新媒体,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网上正能量,筑牢共同理想信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再次,要鼓励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坚守法律底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发挥互联网监督正能量作用。一是加强对各级政府监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督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收集问题线索,督促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鼓励群众通过网络监督干部行为和作风,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审慎用权、依法用权,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转变工作作风。三是加强对社会问题的监督。要发动人民力量,引导网民用好监督权利,监督和曝光网上网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共同把各项事业建设好,更好顺应民心民意。
3.做好网上凝心聚力的工作。互联网发展催生新业态,一些新兴群体在这个过程中涌现。要加强与网上各群体的团结和联系,把更多网民团结到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国家发展尽心出力。其一,要做好意见领袖、党外知识分子、新媒体从业人员等群体的线上线下联系工作,鼓励他们关注社会问题,以事实为基础推出优质内容,提出管网治网的建言建议,积极弘扬网上正能量。其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把线上线下的团结、服务和引领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网上工作,增强政治性、群众性和战斗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发声,更好凝心聚力,夯实党的网上群众基础。其三,要引导网民增强网络责任感,提高网络素养,明辨是非善恶,依法、安全、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秩序,共同保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共同建设好网络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