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探析

2022-03-15 01:34车业军
中文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导向毕业生

车业军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这是因为,如今的企业发展不仅是生产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内部的人才质量和数量对企业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高校扩招后的大量毕业生仍存在极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专业、个人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前景不甚乐观。因此,高校必须认清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认识到优化学生管理、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性,积极吸取先进管理经验,充分了解社会各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就目前而言,就业能力培育导向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有突出优势,进行就业导向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改善学生就业难,提升高校就业率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毕业生数量不断扩大,竞争压力较大

我国的高校招生政策一直处于扩招状态,高校毕业生队伍不断扩大,毕业学生数远超于企业提高的就业岗位数,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问题也成了当前社会上重点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这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1]。

2.高校学生自身因素与就业问题分析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对人才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在进行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时,不仅只关注学生的毕业院校、在校成绩,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相应的工作,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2]。在多数招聘网站上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比如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强等,这些招聘标准很清晰地显示出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在校成绩。但是这些用人标准与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存在一定的出入,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历,社会经验和阅历比较欠缺,在突然进入工作环境时,可能会出现不适应、融入难等问题[3]。高校毕业生如果想要在毕业后有更为宽广的就业天地,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转好好角色,将学校中的专业能力与社会中的为人处世进行深度融合,为就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3.高校学生就业观与就业问题分析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毕业生能够接触在校园中看世界,在思维、行为等多方面都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个性也更加鲜明。重点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与专科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差异,对就业内容、专业度和薪酬等多种因素都存在一定的要求,这与学生自身的名校光环存在联系,使得学生的就业定位过高,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预期存在很大差别。在现实环境中,企业给出高薪酬的主要对象往往是工作经验丰富、具有领导能力的应聘人员,对于刚出校园的毕业生来说,在薪酬待遇方面很难满足毕业生的要求[4]。这使得部分院校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面,就业观念出现偏差的大学生很容易陷入一毕业就失业的境地,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立足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部署

时代的发展给人才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能力到综合素质过渡,人才培养方法也需要顺应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整。高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主力军,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才培养目标朝着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发展[5]。高校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需要对学生的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调整,使教学工作能够为人才培养计划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学生管理工作是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应该就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导向调整。

2.立足于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核心调整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更上一层楼的有效措施。学生管理的内核是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制定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管理措施等,通过这些原则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观念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使学生朝着高素质、高水平的方向发展[6]。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其活动原则为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高效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还能够产生理想的人才效益[7]。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改善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有效措施。就业导向下的学生管理还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系统,优化以往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病,打破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的习惯,让学生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地帮助到毕业生,让其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3.立足于搭建校企人才输送链的合作方案

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向本身是与就业方向存在一定联系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以就业为导向,但是这种导向性不强,导向价值较低。对高校的教学成果与岗位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的人才输送量虽然较大。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企业和行业的用人需要,但是毕业生与企业职位的契合度却不够,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8]。毕业生在入职后无法很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竞争优势较弱,这是毕业生无法获得心仪工作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当调整就业指导计划,以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管理是辅助高校调整就业指导计划、改变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方法,从个体出发,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搭建校企人才输送链,完成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促进校园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1.以点带面融入就业理念

高校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领头军,想要真正的通过学生管理工作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素养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适配度,需要充分重视就业导向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教育方式融入就业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真正从其中获益,能够更好地面对就业领域中的风雨[9]。融入就业观念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在进行就业理念融入工作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作为成年群体,已经形成自己的三观,在行为和思想方面也存在多元化特征,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念融入,从而加强观念融入的效果。同时可以对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进行强化融入,做到以点带面、以少带多,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和人才先进分子的标杆带头作用,优化高校就业指导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存在差异性,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规范的落实情况,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就业有更为清晰、准确的认知,为就业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2.以专业建设推进就业工作

在落实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时,可以适度借助外力来提升管理水平,高校往往将团体性活动作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媒介,使学生在团体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但是从实际就业和教学管理方面来说,团体性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团体活动的覆盖面较广,在参与主体较多的情况下,个体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使得学生的素质提升往往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这也是很多高校学生对团体行活动兴致缺缺的主要原因[10]。因此,高校在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对团体行活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分析,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可以进行优化和改进,比如高校教师或者辅导员可以缩小团体活动的覆盖范围,控制参与主体,以专业以基准点举办以班级为主体的小型团体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自我展示的舞台,又能够真正地锻炼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后续就业的抗压力能力建设打下基础。

3.以分层指导强化就业管理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因材施教的力度,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培育目标,以此为前提,进行课程教学的调整和优化,为人才培养奠定教育基础[11]。因材施教原则在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可以使高校学生管理对就业难问题进行阶段性的突破,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在学生入校后学校可以提供职业定位、就业教育等课程,让学生在刚进校园时就对就业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更加明确,在入校初期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并为了这一目标在后续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努力、进步。另一方面,学生在大二时,会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认知,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更为全面。学生在进入大三、大四阶段时,高校就必须认识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制定有效培养策略,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到自身的能力,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了解就业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充分发挥就业导向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用性和高效性[12]。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需要兼顾人文关怀,对部分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分析学生的薄弱之处,并对其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所依仗。高校在学生管理时不能够忽略课程建设的影响,要以良好的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进行创新和优化,不断强化高校就业管理的工作力度。

结语

高校在进行就业管理工作时,以就业为导向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基本要求。从以点带面融入就业理念、以专业建设推进就业工作、以分层指导强化就业管理等途径入手,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可以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改善就业难的现象,能够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符合其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促进国家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导向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