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分析时代形势、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命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在对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的科学分析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各个重大历史阶段的时代主题观。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历史进程与基本内容。学者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并且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1],当今时代主题进入从和平与发展向合作共赢的转换期,习近平及时提出“合作共赢”的新时代观[2]。二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学者们认为,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内政外交重大决策的走向[3],只有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才能不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4]。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原则方法与基本经验。学者们认为,唯物史观为把握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根本标准和基本遵循[5],坚持实事求是、将时代主题的判断与国情和世情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基本经验[6]。总体上看,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重要意义与基本经验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但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内容及其演变来看,需要对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形成的理论渊源进行阐释,将中国共产党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纳入其中予以考察,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重要价值。
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直接使用“时代主题”这一概念,但他们在论述时代及时代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了认识时代主题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的认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基石,为考察时代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分析范式。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形成了认识时代的诸多具体原则和方法,为考察无产阶级政党时代主题观提供了直接指导。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奠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成熟于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时代进行划分,并分析所处时代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坚持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察时代的演进。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虽然没有具体到对时代主题的考察,但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主题和时代任务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其内涵、框架、方法无疑为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注重对时代的划分。划分时代的标准是多元而复杂的,占据主流形式的有生产力标准、生产方式标准、人类社会交往标准,并由此衍生了不同类型的时代表述。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恩格斯划分时代的首要标准。生产力直接体现为劳动资料或者生产工具,“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主要是看其“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7]210。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是马克思按照生产力标准对人类社会进行划分的四个时代。恩格斯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其所依据的是人类获取产品的方式和工具的使用,依然是生产力标准。马克思、恩格斯也注重以生产方式划分时代,如“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8]3。马克思晚年又在四个时代的基础上发展出经典的“五形态理论”。恩格斯也指出,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于经济方式和交换方式之中,由此形成一个历史时代[9]385。另外,马克思、恩格斯按照人类社会交往的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封闭时代、半封闭半开放时代、开放时代三个大的时代[9]404,同样为我们理解“时代”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注重对所处时代性质、特征、发展趋势的剖析。马克思、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指出,他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或者说是资产阶级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时代。这一观点最直接的呈现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时代”称之为“我们的时代”[9]401。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使用“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指代时代的地方十分普遍。无论是用“资本主义”还是用“资产阶级”来描述,在本质上都没有区别,都是时代性质的呈现。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一是阶级对立简单化;二是社会剧烈变动;三是民族矛盾尖锐;四是世界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趋势,指出资本主义本身无法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这一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代之而起的是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要自觉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
第三,坚持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察时代的演进。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时代演进根源于时代自身的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只有“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8]3才能解释一个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同样,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根源也“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10]797-798。也就是说,在解释时代变革时,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识,而是要紧紧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的社会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是直接而明显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同“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当生产关系桎梏生产力时时代变迁的契机就会产生[8]2-3。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社会矛盾运动中解释时代的演进,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和强调的,也只有在这一对矛盾运动中时代的发展脉络才清晰可见。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在考察时代问题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分析时代发展、确立时代主题,尤其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对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一个重大时代特点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表现出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征。怎样去标识这个新阶段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列宁对所处时代的性质、特征、主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帝国主义时代观。其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性质。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它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11]650。其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战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列宁把帝国主义时代看成是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战争”的时代[12]460。革命也是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帝国主义时代“必然产生和培育反对民族压迫斗争的政治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政治”[11]723,这种政治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革命。其三,帝国主义时代的主题。列宁明确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时代就是“战争和革命的时代”[13]113。同时,列宁的时代观还包括一系列认识时代的具体原则与方法,成为无产阶级政党考察时代问题的基本遵循。
第一,“大时代”与“小时代”相结合。列宁提出“大时代”概念,即“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14]142-143。 而列宁所说的“小时代”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空间维度上较小;二是在时间维度上较短。列宁认为,要在“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去考虑不同国家的具体特点[14]143。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时代”是相对世界范围的某一民族国家的具体时代。列宁指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只是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过多少阶段”[12]460。这里的“阶段”构成了列宁的“小时代”概念,主要是就时间意义上说的。不管是空间上的“小时代”,还是时间上的“小时代”,无产阶级政党都需要在认识“大时代”的基础上从“小时代”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第二,注重整体与局部、典型与非典型的关系。认识时代当然要抽象出时代的一般规律,分析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时代中共性的现象和特征,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时代、找准方向。但是,如果忽视时代中局部的、非典型的现象,也无法认识整个时代发展趋势,以至于在具体的论断上产生失误。列宁的时代观特别强调在认识时代问题时必须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典型与非典型的关系。列宁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14]143这些个别的、局部的运动和各种偏离主流的情形是不能忽略的。就整个历史发展而言,不平衡不同步是基本的规律,各个民族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形态上千差万别,所面临的时代矛盾和时代任务自然也有差异。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认识时代时要把整体与局部、典型与非典型的时代现象统一起来,更好地把握时代趋势和确立自身的时代任务。
第三,以阶级关系考察时代的基本特征。列宁指出:“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14]143时代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问题,涉及诸多的层面,人们不一定能够完全剖析。但是,一个时代的阶级关系是可以确切知道的,哪一个阶级在这个时代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时代”,就是建立在考察阶级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已经从上升变成下降,从先进变成没落,从革命变成反动,而无产阶级成为上升的阶级[14]146-147。同时,由于发生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成为时代的中心阶级,俄国的时代方向、时代特征发生了改变。列宁的时代观蕴含以阶级关系考察时代的思想,为认识时代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和方法。无产阶级政党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务必实事求是,正确判定阶级关系。
第四,通过重大历史事件考察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在深层次上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表现在面上就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列宁指出:“我们只是大致地以那些特别突出和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作为重大的历史运动的里程碑。”[14]144以封建时代转向资本主义时代为例,人们常常会提到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样,十月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列宁将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考察时代的重要路径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还是阶级力量的对比,都会通过重大历史事件集中表现出来。以重大历史事件标识时代是对时代发展最直观的认识。列宁时代观指导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又引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的时代。这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找准自身的位置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时代主题”的概念,也较少对“时代主题”进行直接论述。列宁明确提出了时代的中心任务、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等,建构了“时代主题”的概念内核,但仍然没有使用“时代主题”一词。中国共产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主题”加以认识,但也没有明确使用“时代主题”这个概念。“时代主题”概念正式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邓小平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世界两大问题的论述。从党的十四大开始,“时代主题”的概念得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包含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两大部分。两个时代主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完整形态。
时代主题具有阶段性,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主要问题,是由时代主要矛盾决定的,反映世界最主要的特征,是世界当前主要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表现为战争与革命。党的四大指出,“现在全世界都在资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全世界的工农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完全成了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奴隶”[15]269。这说明这一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和战争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战争不断。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世界战争局势加速演进,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观,即“现在的时代就是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16]611、“我们是处在一个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17]411。战争与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核心表述,既客观反映了当时国际国内的大势,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时代使命的自觉,推动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进步。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保持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认知基础上加入了和平的考量,即“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18]68,“国际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和平势力、不利于侵略势力的变化”[19]615。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估计短时期内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和平时期。”[20]26党的八大予以了确认,认为“国际形势已经肯定地趋向和缓”[21]356。这一时期从国际形势来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成为时代主要矛盾,加之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与霸权争夺,特别是对中国构成的巨大压力和威胁,使中国共产党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观没有发生变化。但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力争和平,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物质实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发生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根本转变,并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进入20世纪80年代,就国际局势而言,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态势更加明显。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时代矛盾仍然存在,但矛盾的形态逐渐从对抗转变为和缓,经济与科技的竞争成为主要表现方式。邓小平对此表示,我们有信心“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22]241。虽然“战争的因素仍然存在,但和平力量不断增长,经过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争取实现世界和平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23]1346。在对世界战争认识发生变化的同时,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性意义[24]96;“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24]105。随后,中国共产党对作为时代问题的和平与发展进行了凝练: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将和平与发展凝练为时代主题,是中国共产党认识时代主题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没有变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新认识。就时代特征而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就时代主要矛盾而言,一方面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在表现形式上更多的是经济、科技、文化、制度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但对这一时代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相继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价值的新判断和新理念,赋予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内涵,并明确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25]272、成为“历史趋势”[26]11。可见,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从未停止,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今时代潮流、趋势、主题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发展脉络,“一个国家某一时代的主题,是该国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基本国情、人民愿望、主流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使时代所呈现的基本态势、鲜明特征”[27]。因而用认识和概括世界时代主题的理路和方式,可以抽象出“国内时代主题”。国内时代主题是一国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的潮流。这个时代主题与针对世界而言的时代主题不会完全等同,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演变所产生的时代矛盾、时代任务、时代特征自有其内在规律和逻辑,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国内大局的认识与把握,不断总结和分析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时代发展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内时代主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8]631。党的二大明确提出,要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进而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任务和主题贯穿于整个民主革命时期[29]62。党的三大提出“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29]166。毛泽东也指出,革命就是为了民族得到解放、人民得到幸福[30]21。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而“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31]252。但抗日战争没有偏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主题,相反成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阶段。抗战胜利之后的解放战争“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32]1235。因此,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时代主题加以看待,并由此确立了自身的任务和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斗争后,终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为国内时代主题加以认识。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经济社会十分落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33]169,“逐渐把贫穷破产的国家变成富强”[34]109,成为新的时代任务。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316。党的八大指出要“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35]224。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36]483。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这一时期的国内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了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延续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看法。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7]212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22]163,有利于还是有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38]573。党的十三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三步走”战略。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框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并把建设“小康之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22]237。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时代主题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另一方面提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9]11,同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新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明确指出,新时代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40]16,“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41]308,“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42]6。因此,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成为新时代国内时代主题。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创新性发展。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国内时代主题是世界时代主题的一部分。国内时代主题的确立虽是依据于某一阶段国内政治经济的基本形势,但深受世界时代主题的影响;国内时代主题也影响着世界时代主题,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也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支撑。
首先,世界时代主题规定和形塑国内时代主题。自从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以来,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深深地烙上了国际化的色彩。百年来中国国内的时代问题与世界大势密切相关。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作为世界时代主题,反映在国内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这一时期的国内时代主题。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逐步向和平与发展转变,呈现出和平、战争与革命相互交织的特点,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为国内时代主题开始提出来。随着和平与发展世界时代主题的正式确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国内时代主题也更加鲜明。当今世界尽管存在战争与冲突的危险,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仍然没有变,国内的时代主题一方面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力争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国内时代主题影响和推动世界时代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自始至终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不但有全国的意义,而且是世界革命的主要部分,中国革命的命运,大部分足以决定世界革命的命运”[43]288。中国的民族革命符合列宁所说的用革命战争制止帝国主义战争的特征,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引领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深刻地影响着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演变。随着国内时代主题的转变,中国致力于解决国家落后、人民贫穷的问题,也致力于营造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方针,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有力维护者和推动者。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全人类事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中国国内的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成为时代主题,本身就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25]57。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注入磅礴力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主题观。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不断丰富和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不断与新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为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确立时代主要任务提供理论依据,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理论智慧。
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结合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创造性地形成了时代主题观。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开创时代主题这一新领域。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形成和发展初期,主要是就时代划分标准、时代发展动力、时代性质等内容展开讨论。到了列宁时期,时代主题的思想开始萌芽,并在斯大林时期有所发展,但都还没有形成系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时代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时代主题”的概念,并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时代主题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新境界。
其次,细化时代的划分。划分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标准等对时代进行划分。这是一种“大时代”的划分,不能完全满足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解决本国时代问题的需要,因此细化时代的划分是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将以时代性质为依据的“大时代”细化为阶段性的“小时代”,更有利于在复杂的时代形势中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主动。
再次,建构以时代主题为中心考察时代问题的新模式。认识时代主题从来不是单线性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对时代主题的考察,是建立在对时代特征、时代矛盾、时代任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说,通过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能够看清诸多时代问题;而对诸多时代问题的分析,要建立在准确认识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因此,以时代主题为中心考察时代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时代、把握时代,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任务,在完成主要历史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飞跃。
百年以来的党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4]16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回应时代的问题,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创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转变对世界和国内两个时代主题的认识。每一个新的时代主题的凝练和形成,都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发生伟大飞跃。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奠定主基调。在世界是“战争与革命”、国内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主题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战争、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当世界时代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国内时代主题转变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创新就需要回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如何建设现代化、实现人民富裕的问题。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创新必然聚焦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业,聚焦和平发展大业和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每一个都有带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印记。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指明大方向。无论是世界时代主题,还是国内时代主题,代表的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解决长远问题。“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个时代主题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分析实现民族复兴的机遇、挑战、关键点和分析实现人民幸福的内涵、路径、进程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大方向。而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方向就是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等。
所谓历史主动,就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的基础上抓住历史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历史发展。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40]6历史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时代主动。只有准确判断时代主题,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历史主动,反之则会错失机遇陷入历史被动。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在实践中验证了其科学性,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需要认清时代的“变”与“不变”。“变”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可以是“大时代”发生改变,也可以是“小时代”发生改变,还可以是“小时代”中的某个阶段发生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主题观清晰地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和国内形势的发展演变,是把握时代变化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也揭示了时代“不变”的一面。其一,尽管世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性质和时代趋势并没有改变,我们今天“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41]66,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对自身使命的高度自觉,并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历史发展。其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对于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径要发扬斗争精神予以坚决遏制。把握历史主动,要时刻关注时代的动向,看到“变”的部分,紧跟时代潮流;也要看到“不变”的部分,保持战略定力。
另一方面,把握历史主动需要抓住时代中心任务。时代中心任务是历史主动的依托,把握历史主动就是要把握住时代中心任务,主动去承担与解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任务,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确立时代中心任务就需要紧扣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认清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才制定了许多不同于过去的政策,才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时代要求”[45]339。就当前世界而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我们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作为时代中心任务,既推动中国发展,也推动世界发展。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国内时代主题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时代中心任务。高质量完成这个时代中心任务,既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要义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体现。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和原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巨大成功在于它符合时代潮流。我们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需要对时代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正是对时代发展趋势和潮流的最高概括和把握,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指引。
一方面,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和平发展为根本遵循。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建立在一个和平稳定的时代环境基础之上,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更加需要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目标,“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41]545。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46]的道路。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另一方面,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原则和价值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4]21。这一重要论断不仅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载体和方式,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持续的动力。同时,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以人民幸福为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它涵盖的人口规模是史无前例的14亿多人,“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47]是无比艰巨的,因此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和以人民幸福为旨归来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因而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48]。
当今时代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也不会逆转。中国正走在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的指引下,中国与广大国家和人民继续凝聚和平与发展的共识、夯实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把人类和平与发展大业推向纵深。一方面,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4]60是当今时代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制度和文明的代替,“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49]47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结果,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坚持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时代主题的必然体现,中国的发展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世界时代主题出发,新时代中国继续“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9]58。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符合世界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人民和平发展的需要。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不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和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期待和需求。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时代主题,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支撑。中国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定提倡者,也是积极推动者。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时代主题的认识,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分析和观察国内外大势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晶。中国共产党时代主题观,既明确了“时代主题”的概念,也清晰地阐明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世界时代主题和国内时代主题,并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势呈现出来,使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承担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它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对时代问题的考察,才能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对时代问题的认识,时代主题是其中的核心一环。正是因为正确认识和判断了时代主题,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业中不断壮大,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仍是最重要的时代任务。与此同时,合作共赢正成为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在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高指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坚实基础,推动党和国家、人民事业走向新的辉煌,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