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菊霖(山东艺术学院)
随着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随之会产生一些顺应时代需求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等,同时也孕育出了满足文化传播需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给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调节自我情绪的中介,更是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今已是集创作、创新、创造于一身的一条多元化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设计理念以及长久以来我们所传承的优秀文化,而文化在这中间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新兴产业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推出了一些如《上新了故宫》的文创类综艺节目,让人人都可以参与了解到一件文创产品产生的过程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典故。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师加入文化创意产业中,大批高质量的文创产品进入市场,如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所出品的文创产品在各界一直都广受好评,各地区博物馆也纷纷效仿,这既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是对地区文化的传播。
中国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这一过程中,数不胜数的传统文化瑰宝被世人所保留了下来,这些文化见证了我们国家一步一步发展至今的伟大历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们的生活质量随之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人们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文创设计应运而生。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推动下,文创产业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一个产品的造型设计,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通过文创产品这一媒介相互融合到一起,以此来发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与文创设计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在开拓文创设计道路的同时,文创设计也可以推广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不可小觑的力量。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可以做出更多兼顾精美造型、实用价值、文化内涵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创市场多元、长久、健康发展。
文化符号作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它需要精准地表达出它本身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在日本,人们通常会将文化符号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这些文创产品会根据各地独特的文化背景或自然风貌提取出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元素,以此设计出最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食品类商品大多根据本地特有食材制作,在包装方面尤为有特色,提取了大量的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元素融入其中,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征与地区标识,非常具有地方特性且极易识别。
日本的文创中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就是熊本县的熊本熊,熊本熊的造型源于熊本县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特色,以熊本县建筑物的黑色为主体色,点缀以象征火山与美食的红色,以最简单的结构形态将这两个地域特点进行了提炼,经过拟人化的设计后转化为一个极具特色的熊本熊,再通过一系列“熊本寻熊启事”“丢腮红”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目光,在日本本国及本国以外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欢迎,成为在世界上拥有极高人气的吉祥物,而它本身也成为熊本县的地域文化符号之一。
文创产品在我国最早进入大众视野,是当初一夜爆红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设计,作为当时的“网红”产品,故宫的文创设计摆脱了最初传统文创产品生搬硬套的模式,捕捉到了当下的流行元素,造型上迎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内容上做到古今融合,将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使产品在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充满趣味性,以这样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势必让人眼前一亮。
故宫的文创胶带曾经风靡一时,以“梅鹤纹和纸胶带”为例,设计师提取了红漆边架缎地绣山水松鹤围屏中的仙鹤元素,将图案运用到胶带上,以此为创意做成黑白两个底色的一套胶带,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很多女性消费者会用它来装饰自己的口红外壳,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中国风口红。故宫文创的设计师们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后,与润百颜联名推出了一款故宫口红礼盒,该系列一共有6支,每一支口红从色号到包装外壳都充分地融入了故宫的符号元素。以“郎窑红(图1)”为例,它的色号元素来源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文物郎窑红釉观音尊,并以此为这个色号口红命名。外壳的图案源自清宫后妃的便服洋红色缎绣百花纹夹氅衣(图2),以鲜艳华丽的洋红色为底色 ,提取了仙鹤、灵芝、海水江崖等图案,将这些符号元素相互结合,形成了雅俗兼备的视觉效果。口红外壳的红色与膏体的红色相互呼应,整个口红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这款联名口红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中国风口红的需求。
图1 故宫口红礼盒——郎窑红
图2 洋红色缎绣百花纹夹氅衣
苏州坐落在水网之中,素来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平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照应了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的那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提到苏州,很多人会想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便是苏州这座城市的名片,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在经过一代一代历史的洗礼下依旧保持着他们最原本的面貌,展示了苏州独特的苏式韵味。除了苏州园林,苏州长久以来的发展都受到了吴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依然保留着许多浓厚的地方特色。
苏州现有的文创设计必当以苏州博物馆的文创设计为代表,苏博文创不同于故宫文创新潮却也独具自我特色,以“在博物馆贩卖美和时光”为核心思想,设计中除了以博物馆展品、历史文化为素材,还融入了许多苏博建筑的符号元素以及苏州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山水间文具置物座”为例,它不仅是一个博物馆的周边衍生品,更是对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一个致敬作品,它提取了“片石假山”中的山形为元素,以木片为假山,安插在底座的滑道上可自由移动,根据个人喜好来调节假山的位置,从而可以灵活地展现不同的山水意境,硬朗的假山造型相互融合体现出一种柔和的美感,让人们也可以感受到自己造景的乐趣,同时也极具苏博的地域文化特色。
1.苏州方言的社会背景
根据一份2017年的《各地本土人士方言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在吴语地区,青少年对于方言的掌握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位列倒数第一,而苏州方言在整个吴语地区中又是掌握度最低的,在青少年当中可以熟练掌握并使用苏州方言进行日常沟通的仅仅只占了2.2%。自从进入2000年以来,苏州的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到苏州工作生活,这使得苏州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为了大家的生活工作更加便捷,这一阶段的苏州顺应社会需求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苏州方言的使用范围日益缩小,普通话几乎取代了苏州话成为日常生活工作的交际用语,苏州话被进一步同化,久而久之会被人们所遗忘,最终甚至成为只能在文献中看到的语言。
近几年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苏州话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也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中小学开设了苏州话课堂,公交车上设置了苏州话报站,苏州话爱好者定期举办吴语沙龙活动等,这些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苏州话的学习传承中来,推动了苏州话的发展。
2.苏州方言的文化特色
苏州方言在苏州被我们亲切地称为“苏州闲话”,与上海话、杭州话、温州话等同属于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是在吴文化影响下的众多吴语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州方言作为一个展现地域个性特色的重要载体,它是苏州文化的重要标记之一,对树立城市人文形象、凝聚城市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承载着地方的发展进程、民风、民俗等。苏州话向来以软糯著称,被人们称为“吴侬软语”,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自己的生活日常语言,更是一种文学语言,最著名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就是以苏州话——“苏白”及文言写成。
苏州方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方言,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它不像大多北方地区的方言那样与普通话有很多共通之处,通俗易懂,苏州的方言中保留着很多中古汉语的要素,特别是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浊音”与“清音”对立,在古代韵书《切韵》与《广韵》中都能够找到与苏州话基本匹配的证据。苏州话对于大部分非苏州人来说是很难听懂的,因此学习苏州话的难度不下于一门外语。
3.苏州方言的文创设计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可视化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可视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案图形更直观地将信息表达清楚,带给人们一目了然的视觉体验,将苏州话的表现形式扩展到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将苏州方言可视化,将语言与图案相结合,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方言是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能够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原始特色与风貌,而方言作为一个地区使用的独特语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属于听觉的范畴,而将方言通过视觉转译,用图形图案的视觉形象来展示苏州方言,起到一个视觉说明的作用,也增强了方言的趣味性以及地域认同感,再以文创产品为载体,用物质化的形式带动非物质文化,让人们对苏州话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让苏州方言从听觉转化为视觉,从而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因为方言而产生的隔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迎来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日益增强,这些因素都在推动着文创产品的崛起与发展。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浓缩,地域文化对于文创设计起到了理论基础支持的作用,为文创设计提供参考,再结合时代背景将地域文化与文创设计相结合,在丰富文创设计内涵的同时,也丰富了文创设计的创新形式,更是推动了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