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的水大有学问

2022-03-15 20:33孙萌
保健与生活 2022年6期
关键词:煎药药性宋徽宗

孙萌

广义来讲,中药煎煮包括汤剂和煮散,煎煮过程中的火候、溶媒、辅料都会影响药性和疗效。在中医古籍记载中,有用冰煎药者,还有用甘蔗汁、煮沸的水、酒、蜂蜜等溶媒或辅料煎药的先例。可见,用什么“水”来煮中药——煎煮溶媒辅料的选择,的确是一件有讲究的事。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煎煮溶媒。

《本草纲目》记载:“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召杨介诊之。介用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介曰:‘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意思是说,宋徽宗因为太过贪食冷饮,吃坏了脾胃。太医认为这是寒客中焦之证,便用大理中丸,却不奏效。民间名医杨介建议换用冰来煎药,果然痊愈。

冰和水从化学的角度来讲是同种物质,但是作为煎药的溶媒,却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宋徽宗的病是由于食冰太多导致寒邪蕴于中焦脾胃,大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可谓方证相符,选药准确。但宋徽宗之证寒,而药性温燥,一寒一热互相排斥,就会影响疗效,中医称这种现象为寒热格拒。后来杨介建议煎煮时换用冰水,是因为冰的寒凉之性既可减轻药物的温燥,又可作为佐药,冰水和证候的寒性同气相求,消除了证寒药热的格拒状态,从而药到病除。

甘蔗

采用性寒涼的溶媒煎煮药物,可增强药物寒凉之性,也可减轻药物的温热之性。以常吃的甘蔗为例,甘蔗性寒、味甘,有除热润燥、止渴消痰之功。古方“祛烦养胃汤”,就以甘蔗煎汤代水,增强全方清热生津润燥的功效,从而使中焦热证得以消除。

酒性温、味辛,可行经络、通痹塞、温血脉、散凝滞。《金匮要略》中有治妇人血气瘀滞腹痛的红蓝花酒,其中红花活血化瘀,单独以酒煎煮,可加强全方之辛味,使其活血祛瘀止痛的效力倍增。应注意,酒精过敏者及机动车驾驶员禁用。

蜂蜜

蜂蜜补中益气、润燥、止痛解毒,也可作为煎药的溶媒使用。

煎法对中药药性的影响至关重要,煎药的溶媒和辅料更应予以重视。所以在中药房取药后,要记得向药师们询问清楚煎煮时的注意事项,以免因为煎煮方法不得当影响药效而耽误治疗。

猜你喜欢
煎药药性宋徽宗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基于互联共享的煎药平台的建设
皇帝的小礼物
中药并非越浓越好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煎药,怎么搅拌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