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春
提到脑出血,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多见于老年人的高血压脑出血,其实除了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自发性脑出血还有一些其他类型,比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烟雾病导致的脑出血。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俗称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导致局部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突起,形似肿瘤。它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约为3%。国内一普查发现,35~75岁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高达7%。
常见表现 在动脉瘤未破时,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侧眼睑下垂、视力下降、头痛等不适症状;动脉瘤破裂时,患者常出现爆裂式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甚至昏迷不醒。在脑出血事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就像埋在大脑中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治疗目的是防止其破裂发生脑出血。有些患者在检查时偶然发现动脉瘤,虽然没有症状,但是不能掉以轻心,须由专业医生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大小,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如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等。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靜脉畸形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动脉直接与静脉交通。如果把毛细血管比作连接动、静脉之间的桥梁,脑动静脉畸形就是“无桥”连接,是胎儿期脑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病。
常见表现 未发生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多无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出现脑出血、癫痫发作后才被发现。
临床表现:①出血,这是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比超过50%,可发生于脑实质、脑室内或蛛网膜下隙;出血前数周至数年,患者可出现头痛、癫痫等。②癫痫,可在出血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可以是癫痫大发作,也可以是局灶性发作。③头痛,多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所致,部分患者出血前可有顽固性头痛。④局灶性症状,根据病变大小和位置,患者可出现言语障碍、肌力减退、感觉障碍、颈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不同表现。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主要依靠头颅磁共振和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检查可帮助诊断是否有出血。
治疗方法 为预防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目前常需要综合治疗。根据病变位置、大小及引流静脉的情况,可选择开颅切除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手术后有残留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伽马刀)。
淀粉样脑血管病
淀粉样脑血管病是指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皮质和软脑膜的中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中层和外膜的病理性沉积。病变部位的脑血管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其破裂出血,俗称脆弱的“豆腐”血管。此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年龄呈相关性,多见于老年人。
常见表现 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可以无症状,也可表现为脑出血、痴呆、癫痫或短暂性言语困难、动作不协调、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病变可累及大脑的任何部位,通常累及大脑颞枕叶,这与血管淀粉样沉积物的分布有关。该病患者相关脑出血通常不涉及基底节、丘脑、脑干等脑深部结构,而这些部位的出血在高血压脑出血中更常见,常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治疗方法 淀粉样脑血管病有不同类型,治疗方法也不同。普通型患者可用药物控制血压,以防止发生脑出血。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已经存在皮质下微出血的患者,须谨慎使用。
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其主要分支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自救式”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这种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被称为“烟雾病”,是东亚地区常见的儿童脑血管疾病。
常见表现 烟雾病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或脑缺血、癫痫、头痛和认知障碍,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一般来说,成人患者多表现为脑出血,儿童患者多表现为脑缺血。
治疗方法 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烟雾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约为18%。目前尚无可预防或逆转烟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治疗策略可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及并发症,如使用抗血小板药、抗癫痫药、缓解头痛药等。手术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脑缺血症状。血管重建手术可以改善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脑灌注,对预防再出血具有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
其他脏器疾病或药物使用不当也可导致脑出血,如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溶栓治疗后、静脉窦血栓、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血管炎等。积极治疗、控制原发病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