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曾说:“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真的无法同时拥有吗?也许,当正青春的我们愿意充分感受,不吝积极表达,一切都会变得不同。试试用文学碰撞青春吧,碰撞出星河梦想,碰撞出奇迹光芒,碰撞出无数个独一无二。
在这场青春文学的盛宴中,少年们与作家、出版人、文学评论家等资深前辈围坐在了一起,开启了一场热闹的讨论。
当今,我们如何定义青春文学?
张怡微
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新概念作文大赛”选手,“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大赛”评委
如果说年轻人的写作就是青春文学的话,青春文学的范围是很广的。受过教育的写作者、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思考,不管是写诗、写散文或是写小说,都是青春文学。另外,比如伤痕文学,虽然代表作家的年纪比较大,但因为他们当年受教育的过程遭到中止,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有很多困惑。这些困惑有的是向时代发出的,有的就是年轻人会考虑的问题——我是谁,我在哪,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梦想是不是我自己的,我能成功吗,失败了怎么办……这都是青春文学。实际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更多是面向未来的。年轻人对于当下的事情很无力,通过文学对当下的生活有思考,就算是青春文学。
袁敏
作家,资深出版人,曾编辑出版第1—7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一眨眼,我发掘的那一代青春文学代表作家都已人到中年,当年17岁的高中生韩寒都快40岁了。那一代人的青春文學之所以集体耀眼,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传统作文教学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新概念作文”倡导的崭新理念一旦打破了这种模式,压抑多年的青少年创作才华就出现了井喷状态。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大家对青春文学的认知也会更多元。
夏烈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网络文学的“江湖百晓生”
我想可以从题材和精神这两个角度来说。青春文学通常是以人生中的青春年华作为创作的题材对象,写青春期、写校园、写“我家有女初长成”。题材层面虽然能够概括大多数所谓的青春文学,实际上青春文学最有价值或者说更大的外延在于青春的精神。一篇好的青春文学之所以打动人,不光是因为对于作者本人,有一种私小说或者倾诉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共情。青春的精神其中一方面来自青春期特有的情感要素,比如忧伤、明媚、快乐等,另一方面来自其故事和人物的成长。青春期是最具成长性的一个阶段,我们在青春文学里看到了许许多多成长、热血、友谊、情感初体验等。人们从真实的情感出发,通过成长来明确,再次进行自我认识。青春文学往往是由一个忧郁的面向转向一个积极的面向,当然也有一些始终处于颓废或者忧郁的背景中,但总而言之都是精神性的。
青春文学有什么价值?
慈琪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首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金奖得主
很多人认为青春文学没营养,全是情情爱爱或者无病呻吟,这也许是近二十年青春文学、青春影视剧中热门题材过度发展带来的错觉。亲情、友情、爱情,揪住一个痛点无限放大戏剧性,这种不真实感导致人们对青春文学的轻视。然而在世界各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真实问题,饥荒时期,革命时期,和平时期,赛博朋克时期——饥饿、不得安宁、梦想无法实现、失去生活目标;另一方面,生活在同一个时空的两个人可能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幸福或不幸的青春处境。人们从弱小的童年走向逐渐有力的青春期,思维和体力都在飞速增长,触碰到无数新鲜美好的事物,也触碰到黑洞和荆棘。这些都需要好的文学作品来承载,为不同时空的读者提供神交的渠道和反省的空间,让我们在短暂珍贵的生命中迅速增长经验,增加平稳度过青春期、拓宽眼界的可能性。
张怡微
不同主题的青春文学拥有不同的力量。其中最显著的一种是自我的发现,文学让我们在年轻时就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具有很大的思想力量。当然商业价值也是青春文学的一部分,但它仍然伴随着纸质书一同衰落,只是因为与媒体结合,衰落得慢些。现在很多的青春文学有一定的通俗性,像前几年很火的商业作家,因为照顾到了大部分人的阅读需求,拥有了大量受众。
夏烈
青春永远有市场。青春总是会被写下来,青春总是会打动人,青春总是文学经典里的一部分。比如2010年两部院线电影的爆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山楂树之恋》,这两个完全是不同年代的青春,相当于一个是妈妈的青春,一个是女儿的青春,却都引起了共鸣和热议。所以我觉得青春是可以不断被阐释的。青春文学有很多功能,记录自己或他人的青春,记录青春路上的成长阅历、成长感受,记录进入人生的新起点……这些功能最终能呈现一个真正的价值——对人生和生命的思索与理解。青春是个“此在”(海德格尔提出的关于存在的哲学概念),对很多处在青春的人,青春文学特别有价值,特别有吸引力,因为他们一定要对青春有一个“此在”的确认。“我在这里,对不对?不是别人,是我,是我在这里。”于是他们就要写作或者唱歌,这是一种生命力,生命的欲望是没有办法遏止的。而青春是纵贯一生的,人们不断地回望青春,会得到新的参照和启发。比如,有些人活到四五十岁,觉得很焦虑,觉得家庭、事业就这样了。但当他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回望青春的时候,会突然得到新的启迪,获得新的力量。所以,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去概括青春文学,它是人生和生命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意义的证明,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收获思索和启迪。
关于青春,我们究竟该写些什么?
田羽皓
第七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评委会特别奖得主
文学应该既是与外部世界相映相成,反映普遍经验的,同时也是非常私密的,是属于个人的水下世界。青春文学是要不断地从我们现在所在的水域下潜和远游,并且以此去探索整片大海。我们在文学之中的状态应该是探索的,努力去发现新东西,不断游不断下潜,找到并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文学。
郭初阳
新锐语文教师,著有《郭初阳的语文课》等书
我们可以从电影拍摄中得到一些启发。一般来讲,一名电影学院的学生一开始会选择拍纪录片,等到成为一个成熟的导演后,他会去拍剧情片。纪录片和剧情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如果说纪录片只是记录了生活,那么剧情片就是虚构了生活。这两种类型的电影,内涵和意味是不同的。
我见过一些中学生很喜欢创作,下笔万言,一写就是十万字、二十万字的小说。我个人觉得这样写意义不大。不要说隔几十年,就是隔三五年回过头看,你会觉得当年花这么多时间和力气写出来的东西好像没什么价值。我还见过一些中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成年以后觉得很不好意思,恨不得这本书没有出过。中学阶段正好是我们的成长期,早早地把自己不成熟的东西记录下来出版,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但记录生活可以成为中学生写作的一个基本思路。而且,我觉得写作可以以生活实录为主,少写一些虚构类的作品,多写非虚构的作品。
卢佳琦
大一学生,文学创作者
在我看来,青春小说应当是作者对青春的提取和再处理,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人们看。作者们不该追求修辞上的华丽出挑,而要写实在的内容。我认为青春文学应当是純粹而有真实感的,不一定要深刻,过于深沉反而失去了年轻人的简单纯粹。大部分人的青春是平稳桌面上的一杯清水,不一定要用色素使之看上去像一杯漂亮的饮品。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把镜头凑近以便放大这杯水,使大家看清它是如何的澄澈。也不是说青春文学不能够有虚构的成分,不能大胆写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事,但是要合理,不能让狗血成为主流。自由、爱、希望等很多正向的主题应该是青春文学的主色调,因为这就是当下年轻生命的主色调。
张怡微
现在很多学生会写一些离自己生活非常遥远的事物,也许是出于对禁忌的叛逆,你越不让年轻人做什么,他们就越想做什么。通过写作,他们可以完成角色扮演,过上自己完全陌生的生活,释放自己内心的一切想法。这相当于是通过文学发泄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愤怒,是一种反抗行为。只要真的有自己想表达的,有自己想写的东西,并因此保持写作习惯,就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为了给自己看而写作,那当然可以无拘无束,如果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与他人沟通,那么就要有所考虑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同质化的内容,其实是因为互联网的规训。互联网从现在的年轻人出生开始,就成了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会思考的问题与任何时代的都不一样。我们已经习惯用网络串联起和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这可能是同质化的一个原因。青春文学本身具备一种社交功能,年轻人写作不是为了成为鲁迅,不是为了拿诺贝尔文学奖,只是想找到一些同好,建立起自己的圈子。
慈琪
我在阅读过去的经典时,忽略了很多作品中的“青春”特质,甚至完全忽略过去的青春文学,认为它们是三四十岁、五六十岁的作家在用成熟的眼光去反思故事里十几二十岁年轻人的生活。或许是因为这些作品往往不把目光聚焦在青春期,而是扩展到更长远的半生乃至一生,让读者知悉前因后果。青春期并不比其他人生时期更重要、更不稳定。或许,当正值青春的作者书写青春时,能在观察自身和同龄人的同时多观察年长或年幼的家人,观察不同处境的陌生人,反而更能客观地看清青春期的轮廓和本质,写出更丰富真实的文学作品。
夏烈
我们总认为青春文学的内容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的青春环境都是类似的,尤其是同代人的青春。很多经历在青春期都是初体验,他们也许很难写出复杂的、深刻的、宏观性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出一些不一样的呢?
一、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的外延,不局限在一己悲欢。去看、去观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强化自身的独特性,增强文学的感受力。向文学本质性的部分去索取它独特的审美和深度。当自我在文学转化、审美转化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能打破同质化。三、借鉴前代作家的青春期写作。比如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郁达夫的《沉沦》等。近期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家,比如拿过芥川龙之介奖的青山七惠(代表作《一个人的好天气》)和金原瞳(代表作《裂舌》),国内的张悦然、笛安也值得推荐。
青春文学属于正青春的我们。我们生活,我们思考,我们体察——我可以是战士,用犀利的文字针砭时弊;我可以是诗人,用天真的语言表达情感;我可以是编剧,讲述最动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拿起笔,真诚记录,快意表达,大声告诉世界:嗨,我来了!这,是我的青春!
《中学生天地》将从今天开始,向你们发出青春文学征集令。
征稿邮箱:zxstd1985@163.com
30665003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