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2022-03-15 22:24:29罗中荫
文理导航 2022年7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

罗中荫

【摘  要】在我国初中教育体系改革发展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并依托于此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转变,切实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成效。本文先阐述了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再在明确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最后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结合时事热点事件、使用小组分工模式、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策略。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全面推行以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也迎来了诸多变革,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素,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来看,全方位融入核心价值观具有较为显著的实践意义。第一,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可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已进入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在平时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也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文化的影响。这时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就可较好地减小这些负面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第二,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可较好地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来看,很多教学活动都跟核心价值观有较大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全面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就可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为学科教学内容提供新的落脚点,有效提升了学科教学效率。第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有利于推动整个学科教学格局的创新转变。在新课标体系下,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了学科教学新格局建设的重要元素。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就可较好地丰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也较好地增加了学科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科教学活动进入新格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后,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时积极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并推动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转变。在具体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以后,学科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拉近了课堂教学活动跟学生的距离,使学科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在引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时,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也使核心价值观很难深入初中生群体,不仅影响了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新生代中的传承蔓延,也致学科教学活动变得非常刻板,不利于在新课标体系下完成预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部分教师在融入核心价值观时,并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第一,部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较低,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很难集中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注意力,最终也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部分教师在平时未约束自身行为,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影响了学生,也使自身开展的教学活动没有说服力。第三,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注意融入时事热点事件,导致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很难有深度,最终也无法充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第四,教師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交流互动不足,也很难全面沉浸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第五,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理论教学模块,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统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价值观教育氛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本内容转化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体信息,显著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当代初中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对各类信息技术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育信息技术,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成效。因此,教师应充分明确教育信息技术的价值,切实优化价值观教育氛围。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考虑积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工具,使价值观教育内容可以实现信息化转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综合体验。这样一来,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就变得更加灵活,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如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亲情之爱》时,教师可积极使用多媒体信息化工具,优化价值观教育氛围。本节课教学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认知亲情之爱,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认知水平,并依托于此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知水平。在具体开展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跟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让家长提供一些可以体现自己跟孩子之间感情的图片或视频等。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将这些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学生图片时也应提前征求学生的意见,避免课堂教学活动起到反作用。

(二)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价值观导向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依托于自身行为来引导价值观元素在学生群体中延伸。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同时他们的心理也非常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在引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时没有注意约束自身行为,就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学生群体来说,如果教师自己无法做到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那么教师的教学内容就很难有较强的说服力,导致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无法取得预期成效。因此对各个教师来说,一定要在教学和生活中积极约束自身行为,致力于弘扬正能量,并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小事件,对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正向引导。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讲述的小事件应该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要为了教学效果而虚拟案例,避免自身跟学生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在课堂下,教师也要约束自身行为,全面贯彻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群体中梳理核心价值观传输的榜样形象,对班上学生群体产生正向引导,也能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

(三)结合时事热点事件,实现价值观渗透教育

教师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积极结合时事热点事件,实现价值观元素的全面渗透。当前我国部分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内容的认识不到位,较容易受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特别对时事热点事件的理解时会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做好时事热点事件的解读,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内容的认知水平,也可以在后续时间里将核心价值观当成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准则。通过这些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就可以变得更加和谐,就可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的坚定性,避免受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

(四)使用小组分工模式,提高价值观认知水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使用小组分工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流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认识水平。结合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这种被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在后续时间里进行灵活的调整与转变。但在采用了小组分工学习模式以后,教师就可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分工协作,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过程中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切实提高核心价值观元素的融入水平,使学生在交互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价值观认知层次。

如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要考虑在班级开展小组分工模式,提高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水平。在具体进行小组分工时,教师可以提出网络上讨论度较高的“祖安文化”“键盘侠”等话题,引导学生在组内探索这些元素给网络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规避这些问题。事实上,当前部分初中生已受到了“祖安文化”的显著影响,教师直接将这些元素拿到课堂中讨论,也可让学生通过跟同龄人的探讨,充分认识到“祖安文化”的负面影响,并对核心价值观要素有更深的认识。

(五)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推动价值观全面落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环节,还要关注学科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较好落实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事实上,道德与法治并不是理论学科,要求学生将学科教学的各个内容落实到自身行为中。但是在以前的学科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过于关注课堂环境中的理论教学模块,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而在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时,教师就應做好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使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凸显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起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比如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积极奉献社会》时,教师就可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素,并将其内化到自身行为中。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周围教学资源,开展关爱养老院老人、爱护周围环境、弘扬传统美德等各类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真正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社会会变得更美好。在学生参与完活动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活动感受,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

四、结束语

综合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引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效果,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后续时间里也应全方位探索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应用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氛围可得到较好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高课堂环境中的师生交互水平,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这样,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就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晨.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49-150.

[2]赵春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J].新课程,2021(39):47.

[3]周军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学周刊,2021(29):189-190.

[4]谢亚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读写算,2021(19):9-10.

[5]马兰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113-114.

[6]党海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2021(21):3.

3161500338294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依托“班集体特色项目”平台,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8:26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