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与群众之间的“墙”

2022-03-15 18:27申国华
清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调研干部基层

申国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如何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搞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只有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才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如果一个干部只是“身入”基层,而心始终未“到”基层,即使次数再多、时间再长,老百姓也不一定认可,不一定买账。相反,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像焦裕禄“心里只有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像“最美奋斗者”四川省南江县纪委原书记王瑛一样关心群众、一心为民;像“最美奋斗者”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任长霞把群众安危和疾苦时刻放在心上,而不是作秀,也不是装腔作势,就容易和老百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做到心心相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然而,这些道理虽然浅显,却未必人人都能做得好。现实生活中,极少数干部经常“泡”在基层,却对群众安危冷暖知之甚少。还有极个别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像打造旅游路线一样打造经典调研路线,无论什么调研活动,去的路线一样,访的对象同一,听的说词一样,形同走秀。因为他们心里没有群众,甚至有的害怕见到群众:一怕群众找麻烦,修道路、挖水渠、办企业,一个个“项目”应接不暇;二怕群众提意见,一个个“难题”眼花缭乱;三怕群众发牢骚,即使偶尔“碰见”群众,也是不冷不热寒暄两句,心不在焉地问候两声。虽然看似“零距离”,实则有千里之遥,彼此之间好像有一座无形的“墙”。

推倒这堵“墙”,并不需要太高的工作艺术,也并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而在于“心到”基层,从点滴做起,解决好困扰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真心和真诚;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畅通……如此一来,干部的真心行動将会换来群众的真心拥护,干群之间不仅实现了“零距离”,还做到了“心贴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深入基层、依靠基层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无不是深入基层群众调查研究的结果。“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细读习近平同志从政以来的讲话和文章,可以清晰看到他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持续强调。他强调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抓住不放,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基层调研中汇集起高超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才能推倒与群众中间的“墙”,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一流业绩,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与重托。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纪委监委)

3870500338203

猜你喜欢
调研干部基层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