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碧城词之传播

2022-03-14 05:37:38惠联芳
关键词:吕碧城词选季刊

惠联芳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作为民国时期的女性词人,吕碧城有着绚丽多彩的人生阅历,这为其诗词创作拓展了题材。吕碧城词之新变,折射出传统词风在民国时期的嬗变;与报刊界友朋的交谊,为吕碧城词作的传播及经典化,提供了“近水楼台”之便利。对吕碧城词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李保民的《吕碧城词笺注》、徐新韵的《吕碧城三姊妹文学研究》、孙越的《实践与抗争:吕碧城文学创作中的女权思想》、秦燕春的《屈子情结与玉溪风调——吕碧城文学资源的二水合流》、魏远征的《吕碧城海外新词的传统文人心态——兼论近代文学新旧相通互融性》、葛文峰的《吕碧城欧美游记诗词探析》等。这些研究从文本笺注、艺术特色探究、吕碧城女性主义思想与其创作的关系等方面,为进一步多视角研究吕碧城及其诗词创作提供了借鉴。结合相关研究,本文拟从报刊资料、词选本及吕碧城词的文本细读入手,细绎吕碧城词之新变和经典化传播过程。

一、希冀词史留名意识的萌动

吕碧城(1883—1943年),原名贤锡,字圣因,别署兰清、清扬,安徽旌德人,著有《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辑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1]。作为民国时期的杰出女性,吕碧城出入政坛和文坛,人生阅历丰富且充满传奇色彩:早年任《大公报》主笔,大力倡导女性主义,发表了《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多篇文章;1912年,任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辞职居沪;1918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1933年,在结束第二次欧美游学后定居香港。

文学作品的“炼成”不仅源于作者的经历,而且受大事件的催化,吕碧城的词作亦是如此。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失败、庚子事变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主义意识,都被熔铸于吕碧城的词作中。

吕碧城对自己的词作评价甚高,认为堪与李清照相比肩。费树蔚在《信芳集序》中叙及吕碧城信函之“夫子自道”:“词家盛于两宋,而闺秀能有几人?《漱玉》《断肠》未为极则。际兹旧学垂绝,坤德尤荒,斯文在兹,未敢自薄,既为闺襜延诗书之泽,亦冀史乘列文苑以传……”[3]523吕碧城“冀史乘列文苑以传”的自觉传播意识,是其词作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观原因。在漫游欧美期间,吕碧城为防止作品日后遗失煞费苦心。在胃病手术前,她甚至向挚友费树蔚殷殷嘱托身后事:“胃疾久淹,将付剖割,脱有不幸,则身后之事,宜略经纪,丛残著作,付讬为先。”[3]523尤其是自《大公报》刊载其诗文之后,吕碧城刊发作品的自觉意识与日俱增。1925年,《妇女旬刊汇编》第1期刊登了吕碧城的《如梦令》(夜久蜡堆红泪)、《南乡子》(雨过涨留痕)、《齐天乐》(半空风簸秋声碎)、《生查子》(清明烟雨浓)、《浪淘沙》(百二莽秦关)等词作,促进了吕碧城词的初步传播。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吕碧城的《信芳集》,引起一定反响。同年10月7日,孤云(1)潘伯鹰(1898—1966年),别署孤云,安徽怀宁人,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在天津《大公报》发表《评吕碧城女士〈信芳集〉》:“以《信芳集》与时贤诸家相较,则觉或辞俊有余而意新不足,或长于轻巧而失之不能雄深;清逸者或少追琢之工,矜练者又亡浑融之妙。环顾斯世,竟难连镳之选,此碧城风标绝世之概与易安相同者也。”[3]553此评价为吕碧城词在词界的精彩亮相拉开了帷幕,也为吕碧城词日后的传播及在词史上的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词学季刊》对吕碧城词新变的定格

纵观女性词史,对闺阁之情的抒写成为大多数女词人的创作基调,关乎国家、社会等方面的“大我”之情则很少被赋予合理的“名分”。秉持女性主义的吕碧城,以其独立之人格、坚韧之意志,“闯入”传统诗词创作领域,以传统士大夫的责任和担当“武装”思想,将词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吕碧城词的新变主要表现在“目睹异域山川风土之特美”后创作题材的开拓[4],以及以女性身份言传统士大夫之“志”两个方面。

龙榆生(2)龙榆生(1902—1966年),本名龙沐勋,字榆生,号忍寒,江西万载人,古典文学研究家、词人,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风雨龙吟室词》等。于1933年创办《词学季刊》,由上海民智书局发行。该刊以弘扬词学、凝聚词学研究者为宗旨。作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词学专业期刊,《词学季刊》开辟女性词专栏,收录了十余首吕碧城词,其中,《应天长》(环峰瞰水)、《洞仙歌》(海堧迁客)、《寿楼春》(盟寒梅冬心)、《玲珑玉》(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3)《吕碧城词笺注》中《玲珑玉》一词的序与《词学季刊》创刊号的序有所不同,前者为“阿尔伯士雪山游者多乘雪橇飞越高山,其疾如风,雅戏也”,后者为“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浪淘沙慢》(用清真韵)、《风入松》(为王式园题书画集)、《喜迁莺》(绀云西迈)等词作,刊登在《词学季刊》创刊号“现代女子词录”栏目;《霜叶飞》(十年迁客沧波外)、《玉京谣》(为陆丹林题红树室图)、《鹧鸪天》(沉醉钧天吁不闻)等词作,刊登在《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号“近代女子词录”栏目。《词学季刊》刊载的吕碧城词,或为融异域风情与家国之思为一炉之词,或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题画词,由此定格了吕碧城词在题材和情感内涵等方面的新变。

(一)融异域风情与家国之思为一炉之词

吕碧城以“旧瓶装新酒”,用传统的词承载域外的奇观异景。异域独特的景观,激发了吕碧城的创作热情。淹留异国“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的感伤,不时触动着吕碧城的心房,形成融家国与异域为一炉的词作范式。这方面的词作主要有《玲珑玉》(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应天长》(环峰瞰水)、《洞仙歌》(海堧迁客)、《鹧鸪天》(沉醉钧天吁不闻)、《霜叶飞》(十年迁客沧波外)等。

阿尔卑斯雪山闻名世界。在旅居瑞士期间,吕碧城曾多次游览阿尔卑斯山,并以文、诗、词等多种体裁尽情描摹了登山观雪之鲜活映像和体验。《雪绘词》收录的词作均以吕碧城瑞士游历为创作素材,其中的代表作《玲珑玉》(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1933年刊载于《词学季刊》。此词咏叹在瑞士阿尔伯士山(4)今阿尔卑斯山。上游者乘雪橇“其疾如风”[3]304的场面:“飞云溜屧,朔风回舞流霙。羞拟临波步弱,任长空奔电,恣汝纵横。”[5]雪橇之飞旋、女子之飒爽,跃然纸上。词中既呈现了新事物——雪橇,又熔铸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神韵,化用曹植《洛神赋》中的“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6],将滑雪女子的动态美传神地表达出来。词中的女子形象,与当时中国的女子形象大相径庭。吕碧城腾挪中国古诗中描写女性轻盈体态美的诗句予以呈现,这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想象之瑰丽,令人耳目一新。而“休愁人间途险,有仙掌、为调玉髓,迤逦填平”[5],则借景抒怀,流露出作者忧心民间疾苦的情怀。

吕碧城旅居瑞士日内瓦期间,沉迷于湖光山色,以文、诗、词等文体,酣畅淋漓地抒写兴之所至。她深入挖掘日内瓦湖这一异域风景与中国名胜之间的同质性,借日内瓦湖之景致,承载思乡之情绪。例如,1933年发表于《词学季刊》的《应天长》(环峰瞰水)(5)据李保民考证,该词系吕碧城1932年旅居瑞士日内瓦时所作[3]310。一词中,“环峰瞰水,珍树幂楼,仙居占断湖角”[7],描摹了日内瓦湖边景致;“未信俊游堪恋,风怀倦羁客”[7],抒写了天涯羁旅之感;“神州黯秋色”[7],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忧虑;“招魂句,歌楚些,采桂叶,露香盈握”[7],化用楚辞《招魂》,表现出作者高洁的品格;以“夕阳外、断甃颓垣,愁损归鹤”[7]作结,抒发了身在异乡却心系故园之情感。

《洞仙歌》(海堧迁客)收入1932年秋刊行的二卷本《晓珠词》,表达了吕碧城今昔沧桑之感和羁旅之愁。其中,“海堧迁客,忆西风残照,不似江南旧村里”[8],化用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之“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9]诗句,以“江南黄叶村”的意象,还原游子的梦中情境。作为海外游子,吕碧城的乡愁弥漫心间。作为心系祖国的炎黄子孙,吕碧城仿佛从寒泉、激石的物语中倾听到人间兴废:“峭壁曳寒泉,激石嘶风,似说遍、人间兴废。”[8]这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鹧鸪天》(沉醉钧天吁不闻)作于1931年或1932年,是时,吕碧城“正漂泊海外。遥念故国,感时伤乱。叹国运之衰微,哀济世之无方,因有是作”[3]322-323,该词之情感基调与屈原的孤立无援异曲同工。其中,“沉醉钧天吁不闻,高丘寂寞易黄昏”[10],流露出国运堪忧而无以报国的无奈;“歌玉树,滟金尊。霓裳惊破梦中春。可怜沧海成尘后,十万珠光是鬼”[10],巧设对比,铺陈了往昔繁华在动乱的时局中如烟如尘。

《霜叶飞》(十年迁客沧波外)是吕碧城长期淹留海外情感之写真。首句“十年迁客沧波外,孤云心事谁省”[11],提纲挈领,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抒发了客居他乡、归路难期之惆怅;“兰成词赋已无多”[11],借庾信身在北朝心系故国之典故抒发怀念故国之情,以“兰成词赋”类比己词;“觉首丘期近”[11],意为狐死时头尚朝着巢穴,后用以指归葬故乡,不忘故土,此处反用典故,用以表达有家难归之苦痛;“望故国、兵尘正警”[11],表达对祖国的担忧,道出有家难归之原因,情感脉络明晰流畅;“幽栖忍说山林稳”[11],一个“忍”字透露出内心的矛盾纠结。和着对故乡的想念,吕碧城产生了幻觉:“听夜语胡沙,似暗和、长安乱叶,远递霜讯。”[11]异域的风沙好像与故国秋叶相应和,传递着故国兵荒马乱的消息。词的下阕,抒发了年华似水、容颜渐老、黄粱一梦之感。

综上所述,作为女性词人,吕碧城以担当和豪情,一改传统女性词人柔婉之特色,其词中的家国之思,拓展了女性词的情感宽度。异域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相碰撞,激发出吕碧城海外词别具一格之新变。

(二)“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题画词

在文学史上,题画诗词大都属于男性诗词创作的题材范畴,而吕碧城如同一枝铿锵玫瑰,在题画诗词“花园”中绽放。吕碧城的题画词主要有《风入松》(为王式园(6)王鲲徙(1890—1954年),字式园,浙江杭州人,近代书画收藏家,曾辑印《式园时贤书画集》,收藏有顾麟士等名家书画。题书画集)、《玉京谣》(为陆丹林题红树室图)等,这些词作抒写了与传统女性词柔媚情感不同的士大夫之志,表现出情感内涵方面的创新。

《风入松》(为王式园题书画集)收录于《晓珠词》二卷本。据李保民考证,该词约作于1932年夏(或稍前)[3]320。词的上阕“米船一棹泛沧溟,北苑尽知名”[12],肯定了王式园所辑书画之丰富、价值之高,可与北宋书画家米芾及南唐画家董源的书画相比肩;“然犀照、珊网初盈”[12],肯定了王式园眼光之独到;“孔翠千翎齐炳,骊珠百琲争莹”[12],盛赞书画名作之熠熠生辉。词的下阕,作者有感于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中海源阁、皕宋楼结局之惨淡,高度评价了《式园时贤书画集》在保存时贤书画方面的贡献。这首词发表在《词学季刊》创刊号,饱含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借由期刊发表,流传后世”之希冀。

1929年秋,吕碧城受陆丹林(7)陆丹林(1896—1972年),别署自在,斋名红树室,广东三水人。据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史略》载:陆丹林喜搜罗当代名人书画,不论前清遗老,还是革命党人,皆兼收并蓄,集有名画一帙——《红树室时贤画集》,名流曾为之题咏[13]。之邀,创作《玉京谣》(为陆丹林题红树室图)。吕碧城自注“去秋于瑞士看红树甚多”,故开篇以红树起兴“断绮凄红树,瘦入霜晴”,感慨“世外斜阳换”[14]。画中的景致撩拨了吕碧城期盼故国山河无恙的情思,她在词中将时贤比作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关仝及西汉著名文学家邹阳、枚乘,忆及往昔自己在绘画方面的技艺,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对吕碧城词的经典化

《词学季刊》以期刊这一最能聚焦词创作前沿的形式“报道”了吕碧城词之新变,而《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则以词选的形式为吕碧城词在词学史上争得了重要地位。两相配合,完成了“向当时词学界推介吕碧城词”到“在漫长词学发展史上推进吕碧城词经典化”的进程。

(一)龙榆生的选词观

龙榆生早年曾受教于黄侃,后到上海拜朱彊村为师,专事词学研究。后朱彊村将朱墨双砚交给龙榆生,嘱咐他继承校词之业。龙榆生选词极为审慎,他在《选词标准论》中指出,选词之目的有四:一曰便歌,二曰传人,三曰开宗,四曰尊体;前二者依他,后二者为我[15]。《词学季刊》在选录词作时,已初步体现了“选源”意识。“所谓选源,即选家在编纂选本时,阅读、接触过哪些词人词作,阅读的是词人的别集,还是不同时期的选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作品进行编选的等等。”[16]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的《唐宋名家词选》是龙榆生对其“选源”意识的再次实践,他在该书《初版自序》中写道:“予意诗词之有选本,务须从全部作品抉择其最高足以代表其人者,未宜辄以私意妄为轩轾其间。”[17]这种“选源”意识,在他1936年着手编纂《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时趋于成熟。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龙榆生更为重视对三百年词坛创作发展嬗变的总结,故而在《后记》中说:“三百年来词坛盛衰之故,与世运为倚伏,盖庶几于此帙觇之矣。”[18]250-251

龙榆生的选词实践在词史建构和词学批评中具有重要意义,他在编纂《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时,再次践行选源观,对所选吕碧城词的版本流变作详细介绍:“初刊《信芳词》行世。晚年复自删订,益以后来所作,汇印为《晓珠词》四卷,卷尾自识云:‘慨夫浮生有限,学道未成,移情夺境,以词为最。风皱池水,狎而玩之,终必沉溺,凛乎其不可留也!’亦足觇其志趣。”[18]248吕碧城有感于“旧作已流海内外,世俗言词,多违戒律,疚焉于怀”,故“乃略事删窜”[19]8。

词选本的编纂,除“选源”这一因素外,重要的是词人与编纂者词学观的契合,《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编纂亦是如此。该书的编纂过程体现了龙榆生对老师朱彊村词学观的传承。朱彊村论词继清词“意格”之余绪,龙榆生接过朱彊村的大旗,亦将“意格”作为评判词的标准,而非以能否“被管弦”为主:“论近三百年词者,固当以意格为主,不得以其不复能被管弦而有所轩轾也。”[18]250所谓“意格”,“恒视作者之性情襟抱,与其身世之感,以为转移”[18]250。他认为,“三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悱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寄托,乃复取沉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18]250。三百年来,易代之际,文人的情感适合以词的方式予以承载,吕碧城之词则作如是观,与龙榆生的词学宗尚相契合。《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编选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意格”论在词学批评史上的一脉相承。

(二)入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之吕碧城词

龙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选录了吕碧城的五首词(8)这五首词均录自吕碧城晚年删订汇印的《晓珠词》。,分别为《祝英台近》(缒银瓶)、《玲珑玉》(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汨罗怨》(过旧都作)、《陌上花》(丹砂抛处)和《瑞鹤仙》(瘴风宽蕙带),并在书中称吕碧城词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这些词作分别展现了吕碧城词的不同侧面,体现了传统与新变的融通,也与龙榆生对民国词创作的期待不谋而合。龙榆生殷切希望:“继此有作,其或别创新声,以鸣此旷古未有之变局乎?”[18]250“苟能因势利导,藉以继往开来,未尝不可发扬国光,陶冶民性,进而翊赞中兴大业。”[20]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对《玲珑玉》(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这一海外词的选录,践行了龙榆生追求新变的词学观。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吕碧城集》两本五卷,其中卷四录《海外新词》108阕。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晓珠词》一册四卷,其中卷二所录词作皆海外之作,并由原来的108阕增至169阕。吕碧城在词集中将海外词专列为一类,可见她对海外词的新变胸有成竹。吕碧城对其词价值之敏锐感觉,与龙榆生对当时词创作走向的殷切期待同频共振。《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对吕碧城海外词的选录,体现了龙榆生在秉持传统词学观的基础上,对民国词坛新气象的着意强化,为当时词的创作树立了风向标。《玲珑玉》(咏瑞士山中雪橇之戏)同时入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和《词学季刊》,一方面助推了该词的经典化,另一方面也为引领后代词学研究者关注吕碧城海外词提供了可能。

(三)吕碧城词界地位的形成

如果说龙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对吕碧城词的选录,是吕碧城词经典化的外驱力,那么吕碧城在文章中的“宣言”及对词集的整理和出版,则是吕碧城词经典化的内驱力。吕碧城的词作是对清末民初革新派炮轰的回击。在才女写作题材琐细、背离社会变革的轨道中,她振臂高呼,为女性的情感抒写争得一席之地。吕碧城在《女界近况杂谈》中曾论及女性写作的宗旨:

兹就辞章论,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红刻翠,写怨言情,千篇一律,不脱闺人口吻者。予以为抒写性情,本应各如其分,惟须推陈出新,不袭窠臼,尤贵格律隽雅,情性真切,即为佳作。诗中之温李,词中之周柳,皆以柔艳擅长,男子且然,况于女子写其本色,亦复何妨?若言语必系苍生,思想不离廊庙,出于男子,且病矫揉,讵转于闺人,为得体乎?女子爱美而富情感,性秉坤灵,亦何羡乎阳德?若深自讳匿,是自卑抑而耻辱女性也。古今中外不乏弃笄而弁以男装自豪者,使此辈而为诗词,必不能写性情之真,可断言矣。至于手笔浅弱,则因中馈劳形,无枕葄经史、涉历山川之工,然亦选辑者寡识而滥取之咎,不足以综概女界也。[19]150-151

吕碧城将自然山水进行心灵化的体悟和表达,将满腔豪情注入“要眇宜修”的词中,开拓了词的意境,与龙榆生对当时词创作的期许不谋而合。当代词学家在词史上对吕碧城词给予高度关注,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对吕碧城词的经典化,由此可见一斑。龙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选录了吕碧城《晓珠词》中的五首词,肯定了吕碧城作为名家在近三百年词史中的地位,助推了吕碧城词的经典化。尤为重要的是,龙榆生从选词学的角度为吕碧城在词史上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也。

钱仲联先生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一文中界定了吕碧城的词史地位及其代表作:“圣因近代女词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中年去国,卜居瑞士。慢词《玲珑玉》、《旧罗怨》(9)据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此处《旧罗怨》应为《汨罗怨》。、《陌上花》、《瑞鹤仙》,俱前无古人之奇作。”[22]再如,刘梦芙从女性词的角度对吕碧城词予以定位:吕碧城词中所蕴含的“自由平等、女性独立之风雷激荡”[23]之精神,“一扫吾华女子千年柔弱之积习”[23],表现出“壮丽出以清新,芬馨而兼神骏”[23]的审美特征;词境“广阔瑰异”[23],“丁怀枫、沈子苾、陈翠楼辈成就虽高,亦不及吕之创辟”[23],即便是激荡着爱国精神的秋瑾词,“论词艺之精绝”[23],亦“远逊于碧城”[23]词。当代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吕碧城词的高度关注,与龙榆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吕碧城词的传播遥相呼应,凸显出词学批评史上不同时代学者们词学观的薪火相传。

四、结语

乔以钢认为,在文学书写的意义上,现代女性意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24]吕碧城词一改传统词中女主人公纤细柔媚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个人情性的情感内涵、风云变化的时代意识和沧海桑田之感。传统女性词作中的闺阁意识被吕碧城自身阅历所铸就的“现代女性意识”所替代,具体表现为“现代家国意识”[25]。吕碧城词中蕴含的情感特质与龙榆生的作词主张不谋而合。龙榆生在《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中写道:“学词者将取前人名制,为吾揣摩研练之资,陶铸销融,以发我胸中之情趣,使作者个性充分表现于繁弦促柱间,藉以引起读者之同情,而无背于诗人‘兴’‘观’‘群’‘怨’之旨,中贵有我,而义在感人……”[26]他在《词学季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对吕碧城词的选录,一为“尽朋友义”,为吕碧城争得词学史上的一席之地,二为构建自己的词学理论体系。20世纪30年代中期,龙榆生致力于变革词体,以期在风云变化中通过词这一传统的文学体式承载知识分子的情感内核,他在《选词标准论》中说:“吾国文人之言诗歌者,咸以风骚为极则;所谓比兴之义,不淫不乱之旨,所争在托兴之深微,所务为修辞之醇雅。”[15]吕碧城的词风,暗合了龙榆生的选词标准,这正是二者产生交集的原因所在。

龙榆生与吕碧城交谊,折射出词学现代化进程中词创作与词学批评的双向互动,对晚清民国词的创作及词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吕碧城词的传播和经典化,为观察词学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本。其一,创作的现代化。作为一介女子,吕碧城在政界和域外的瑰奇阅历,开拓了女性词的意境,促进了创作的现代化。其二,报刊的兴起。适逢其会,随着传播媒介——报刊的兴起,词学现代化如虎添翼。吕碧城搭乘报刊兴起之“顺风车”,有意识地利用《大公报》《妇女旬刊汇编》等报刊流布其词。这一过程,促进了吕碧城词的初步传播。尤为关键的是,《词学季刊》作为颇具影响力的词学专门刊物,为吕碧城词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动能。其三,评价体系的现代化。《词学季刊》的选稿标准基于“意格”论,《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延续了该标准,吕碧城词的风格恰与此标准相契合。综上所述,吕碧城词的传播过程,绘制出外因与内因“双剑合璧”,共同推动词学现代化的动人图景。

猜你喜欢
吕碧城词选季刊
《李清照词选抄》篆书
艺术大观(2023年23期)2023-09-08 07:23:24
欢迎订购《思维与智慧》2022年季刊合订本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数学季刊》征稿简则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艾文化名书家画题展词选
陶山(2018年3期)2018-07-13 09:49:54
女子双侠
爱你(2017年25期)2017-09-12 13:54:42
断魂何处问飞蓬
安徽文学(2016年12期)2017-01-11 18:25:36
监利方言亲属称谓词选释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5
《同位素》(季刊)2015年征订通知
同位素(2014年3期)2014-06-13 08: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