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中硬新闻的写作方法分析

2022-03-14 15:33王明华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2期
关键词:选题公众受众

王明华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整个社会空间发生了重构,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海量信息如同汹涌的潮水般涌现,受众注意力成为新闻媒体争夺的资源[1]。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诞生,如今已经走过10个年头,各种类型的微信公众号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用户。相较于新闻客户端与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号注册简单,可对用户身份进行多元分类,灵活、美观地呈现新闻内容,并且借助微信的社交关系,实现一对多的高效分发,这对新闻的写作和生产流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下就以硬新闻为例,探讨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写作方法。

1 微信公众号中硬新闻写作的问题

1.1 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微信公众号硬新闻的写作中,内容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炒冷饭”式的报道普遍存在。一方面,新闻写作缺乏独特的视角,报道内容的重合性较高,原创性不足,未能形成鲜明定位。多数媒体是将内容划分为国内与省内重大新闻、国际新闻、本地要闻几个版块,涉及的内容有经济、医疗、公安、教育、社区等,内容创新力不足,写作也是“千人一面”,导致受众发出了“看一家媒体就够了”的感慨。以澎湃新闻为例,就曾经多次出现过重复的新闻报道:《六一出行,你家孩子能享受乘车优惠吗?》与《儿童乘车优惠政策,拟从“量身高”转为“看年龄”》重复;《被忽视的救命神器AED,艺人猝死给了它一点话题》与《可以救命的AED,中国每十万人才十台》重复。另一方面,新闻的来源较为单一,硬新闻与软新闻不同,无论是中央、省级还是市级,新闻源是统一的,因此,在硬新闻报道中,一些公众号会直接参考新华社、上级党媒的新闻通稿,报道的新闻内容雷同度高。

1.2 写作缺乏深度

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受众对报道的深度有了更高要求,肤浅的报道很容易就被淹没在洪流中。目前,微信公众号硬新闻的写作可保障时效性,但缺乏深度、缺乏后续跟踪等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澎湃新闻对2021年5月“甘肃马拉松事件”的报道为例,从事件发生后,澎湃新闻相继发布《遭遇极端天气,甘肃景泰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已发现16人遇难》《甘肃山地马拉松失联5人仍未找到,甘肃已组织更多救援力量》《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已致20人死亡,另有一人正在搜救确认中》《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遇难,最后一条朋友圈:风有点大》等报道,分别就事故的发生原因、事故态势、受害者情况、事故追责多方面梳理了事件情况,但大多是浅层的报道,持续报道力度不够,对事件缺乏后续的关注和追踪。

2 微信公众号中硬新闻的写作方法

2.1 精心策划新闻选题

在微信公众号硬新闻写作方面,新闻选题的策划是首要环节,新闻选题的策划要瞄准对社会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事件。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除了有深刻的选题之外,还要与受众关心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真正面向大众,体现硬新闻的公益性和实用性。能够获得受众青睐的选题一定是贴近受众生活的,微信公众号采编人员需要树立“受众本位”思想,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具有生活性、服务性的新闻,这样方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具体来看,选题需要做到“受众本位”,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可采用调查问卷、个别采访等方式,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各类用户数据来进行精准分析。当然,在选题策划上也不能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要平衡好新闻的严肃性和趣味性,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硬新闻的思想内核。另外,要对信息进行科学筛选与整合,突出新闻的创意性、实用性。这要求策划者掌握与选题相关的事实,深入、充分地挖掘选题,凭借自身的观察力发现新闻中的不同角度,从而策划出具有创意点的选题[3]。比如,人民网官微一则硬新闻《今天起,这些东西通通免费》将多个新闻素材整合起来,以“免费”作为关键词,串联了“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过路费”“公共图书馆免服务费”“新能源汽车免征汽车购置税”等内容,形成了一篇整合性的新闻稿件。这些政策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兼具贴近性和服务性,很快就获得了超过10万的阅读量。

2.2 严把文本编写关口

公众号硬新闻的写作需要遵循“三贴近”原则,挖掘新颖角度,深入分析新闻主题,用朴实的文风来增强硬新闻的人情味。

2.2.1 精心拟定新闻标题

好的标题能够让新闻成功一半,甚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放大新闻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的传播表现出了碎片化特点,受众会根据新闻标题决定是否阅读,因此,新闻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信公众号硬新闻标题的设置需关注几个要点:一是根据新闻类型设置标题。新闻内容的类型不同,标题的制作要相应地体现差异。硬新闻的报道形式一般比较严肃,要想吸引受众阅读,标题就需贴近受众心理,减少传统硬新闻标题中的紧张感与严肃感,借助标题简明指出新闻内容,如“总理记者会精华版来了!”“一场‘新’与‘旧’的动能转换,天津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这类标题醒目地点出了新闻内容,体现出硬新闻与群众生活的相关性。二是要增强标题的“网感”。网络热词具有生机和活力,符合受众的喜好,在创作文章标题时,可适当融入网络热词,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如“美炸!苏州‘高光时刻’风情万种,现在等你来评!”。此类标题具有强劲的活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新闻创作者要主动了解热点话题内容,研究最新的网络热词,将其恰当融入硬新闻标题,以此来提高新闻的点击率。三是积极创新,提升表现力。在制作标题时,还需从形式上来创新,擅用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对偶等,适当使用修辞能够让标题更具吸引力。

2.2.2 准确选择叙事视角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号硬新闻的编辑、写作需要高度关注受众心理,究其原因,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看待硬新闻的眼光与以往有明显差异,他们获得意识认同感的难度也更高。因此,在写作新闻时要找到与受众的契合点,将传统的报道转化为服务性报道和社会性报道。此外还要把握好写作视角,改变刻板的写作方式,让受众能够阅读到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硬新闻。通过这种方式,让受众在硬新闻报道中找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公众号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广泛关注受众关心的题材,重点采集各类热点和时事消息,关注微博和微信的热搜榜话题,将热搜榜内容与新闻相结合,力求硬新闻的写作聚焦热点、贴近民众。另外,还可采用故事化的叙事视角,该种叙事方式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诉求,让硬新闻的写作更具创新力,也更加接地气,即便是描述小人物,也能够展现出背后的“大故事”。

2.2.3 善用连续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能够提升新闻内涵,从多个维度呈现新闻事件的全貌,对新闻事件做出递进式报道,通过对题材的融合,很容易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由于新闻事态的发展往往是不确定的,所以连续性报道能够帮助受众深入了解新闻事件。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采编人员需要以某个事件或者人物作为线索,深入剖析新闻事件的全貌。如果公众的焦点发生转移,或者时间间隔过长,此时就应该结束新闻报道。第2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周玉阳的“另类支教”》就采用了连续报道的形式,通过多个角度、多个细节讲述了周玉阳在山区支教的故事,使受众受到很深的触动。

连续性报道的写作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三种:一是跟进法。主张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步报道。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往往会有后续余波,需要进一步进行跟进报道,可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信息获取需求。二是阐释法。新闻事件往往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事件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在报道时能够阐明新闻的前因后果,就能够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比如,在报道重大的国际事件时,可对其影响与意义作出全面、详细分析,促进受众对新闻获得整体了解。三是增补法。在报道硬新闻时,为了保证新闻事件的连续性,需增加、补充一些材料,让硬新闻的报道变得更加丰满,可增加背景材料来帮助受众深入了解事实,或者通过设置小资料、加注释等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含金量。作为新闻从业者,要认识到连续性报道的重要性,擅于通过调查、分析来寻找一手信息,用数据讲好故事,发挥自身的洞察力与新闻敏感性,从而写出优质的硬新闻报道。

2.3 提升报道内涵

微信公众号硬新闻的写作既要符合传统的新闻撰写规范,也要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写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的受众范围很广,信息杂乱、内容冗长的报道很难吸引受众。基于上述原因,公众号硬新闻的写作需要注重内涵,用凝练、简洁的语言来展现核心事件。

一方面,新闻写作需要兼具服务性和权威性。微信公众号新闻采编人员要树立“受众本位”思想,通过“以人为本”的新闻写作思想来加深受众的认同感。采编人员要做好信息的整理、分类工作,及时归纳总结对受众有用的新闻信息,并进行报道,真正凸显新闻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要正视硬新闻报道的价值,突出服务性和权威性。比如,报道方针政策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信息,而是准确“翻译”,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

另一方面,写作者要身兼多能。新媒体时代对写作者提出了全新要求,除了要具备记者的基本素养,还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掌握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的处理,以新媒体视角来分析、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平台受众的喜好和阅读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对于同样的热点信息,在撰写时需要充分考虑公众号终端的发布流程,形成连续、系统的报道,从而满足受众的深层次阅读需求。新闻写作者还要具备对信息的深度理解和挖掘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海量的信息也变得真假难辨,这便是各类假新闻盛行甚至泛滥的主要原因。新闻写作者要主动在海量信息中寻找真实、与受众密切相关的新闻信息,对这些内容进行核实后,将其融入硬新闻写作中[4]。作为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提高信息整合能力,为受众提供有内涵的报道,从而满足他们对于社会事件、政策政令等信息的需求。

2.4 强化信息核查意识

要遏制虚假信息,公众号运营者、编辑和写作者都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自律意识,主动核查信息,对信息的来源、真伪进行自查和验证。信息来源尽可能选择官方媒体,慎重选择微博、论坛、抖音中的匿名信源,必须主动进行多方求证。讲述新闻事件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核心线索,而不是停留在对细节的描述。写作时,也绝不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进行文学化创作,这样必然会导致信息不实、受众被误导。具备一定条件的公众号,可在信息的核查上借鉴机器审核方式,引入区块链技术,对信源的可信度进行判定[5]。同时,还可聘用专业人士对文章内容的论证、论据和敏感话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发布到公众号平台供受众阅读。

新闻写作者应该不断提升新闻专业水平,在文本创作方面向传统新闻媒体的优秀从业者学习和借鉴,通过参与业务讨论、业务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主动向有经验、有阅历、有能力的新闻写作“大家”学习,潜心钻研优秀新闻作品的撰写方式、结构层次、修辞语法,提升采访水平和文本创作能力。总之,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核查意识,对信息和事件进行反复求证,还要提升写作能力使新闻报道能够客观陈述事实,有效吸引大众。

3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在新闻的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组建了专业团队,吸引了大量粉丝,体现出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公众号硬新闻的写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真正满足受众需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把关意识,必须从信源着手,杜绝蓄意捏造虚假事件,避免盲目追求流量,提高专业能力和自律意识,坚守职业操守,在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中正确引导舆论。

猜你喜欢
选题公众受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