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路径研究
——以高职《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为例

2022-03-14 14:45:40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杨静芬郝敏钗王菲菲
成才 2022年21期
关键词:立德实训思政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杨静芬 郝敏钗 王菲菲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高校肩负人才培养重任,要兼顾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1 课程思政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的现状

1.1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深度不够

专业课教师一般主要侧重对本专业相关技术、行企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关注,忽视了对思政元素、人文素养的挖掘,缺乏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主动性。

1.2 专业课中缺乏对思政教学开展的针对性设计

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设计时内容丰富,但对思政教育却鲜少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中,大多都是随机融入且生搬硬套;教学评价只体现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而缺乏思政方面的考核,使技能+思政教学课堂没有很好的实施。

1.3 专业课程实践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缺乏思政教育

在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太重视在项目实训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思政教学、职业素养与学生技术技能之间的融合缺乏实践性。

“以什么样的方式、以何种方式呈现”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去培养“有技能、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做到思政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2 课程思政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融合发展的路径

2.1 重构“岗课赛证”融通、思政全贯穿的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电机及电气控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点,紧密对接电气自动化岗位需求,融入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1+X技能考核标准、技能大赛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校企合作开发了变压器原理与应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控制电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五大教学内容,重构了“岗课赛证”融通、思政全贯穿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统一。

2.2 进行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无缝衔接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关键知识技能点,通过科学有效的设计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案例、时事新闻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融会贯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各模块思政融入如下:

①学习变压器原理及应用时,通过介绍我国几大发电厂及国产变压器的发展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

②学习直流电机模块时,通过讲述我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提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四个自信”。

③讲解交流电机模块时,由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在月球独立展示国旗等故事引入,讲解我国电机发展史,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奉献精神。

④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装调、排故中,遵循企业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时确保电路安全可靠、接线时规范操作、调试排故时严把质量关。实训过程中小组团结合作,提升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不怕吃苦的劳动精神。

2.3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锤炼学生技能,引领思政渗透

按照“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拓展”三阶段,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依托职教云数字化资源平台、电气控制柜实训设备、虚拟仿真软件三支撑,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线上线下锤炼学生技能;思政贯穿教学全环节,通过主课堂和思政微课堂联动,引领思政渗透。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启停控制实训项目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导学: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引导,利用数字化微课资源,回顾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学习低压电器元件,完成课前测试;借助电机虚拟仿真软件,熟悉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等,完成自学自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教学:课中通过“引-设-仿-接-调-展”六步在电气控制柜和虚拟仿真软件上开展教学任务。

案例引入 视频演示生产过程中对机具、设备的对刀、定位操作,引出任务要求。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方案设计 针对课前反馈,教师结合低压电器元件实物,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原理及检测,借助虚拟仿真软件加深理解。根据任务要求,小组合作进行方案设计,教师巡视,记录学生过程表现,指出学生绘制的电气原理图中元件画法不规范、符号标注不准确等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规范意识。

仿真验证 借助电机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方案验证,检验是否达到控制要求,同时在仿真过程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安装接线 借助电气实训控制柜完成控制线路安装,教师强调接线要领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用电安全、规范操作。小组接线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等行为,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培养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规范操作。

通电调试 系欸西安无误后,小组申请通电调试。若上电电路出现故障,则需断电进行排查,直至上电调试成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成果展示 调试完毕之后,各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组间和组内评分,并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课学习要求,将操作视频反馈给企业,同时在平台上下发拓展任务:若要实现电动机的延时启停,应如何设计方案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遵照“6S”管理,并过程量化考核,实训中注重操作的规范性、现场的整洁、耗材的节约、作品的可观性、质量意识、安全操作意识等,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3 课程思政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的应用成效

3.1 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明显

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思政全贯穿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达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共同育人的目的。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引入企业标准,实施“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拓展”三阶段“引-设-仿-接-调-展”六步循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素养提升的同时,也渗透了思政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组实践操作中全部小组均能实现上电调试,学习效果提升明显。

3.2 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显著

在专业教育和思政融合过程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可融入的思政元素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主动性增强,且找到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思政融入方式,思政素养提升明显。

4 结语

紧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与技术技能融合的路径研究,在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寻求融合点,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实现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立德实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