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媛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雨花英烈红色档案集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烈士的史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足、用活、用好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藏品有5416件/套,其中文物藏品1037件/套,一二三级珍贵文物610件/套。雨花英烈群体档案有五个特征:一是烈士涉及面广,涉及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十四年抗战、解放战争等时期许多英烈人物。二是时间跨度长,从中共最艰难的1927年前后到胜利在望的1948年,时间长达30多年。三是烈士中优秀的知识分子居多,其中有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多个大学毕业学生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四是烈士代表面广,涉及党内中央、省、县层面的领导人,也有地下工作者、普通的学生、职工等,是英烈群体。五是烈士所处的环境及牺牲过程特别悲壮。
首先,雨花英烈红色档案中蕴含着烈士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恽代英烈士在狱中说:“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1]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信仰的力量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也看到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因此,将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党的事业、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的信念,深化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意识。其次,雨花英烈红色档案中蕴含着烈士们担当奉献的精神。例如,高文华烈士在狱中写信给父亲:“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2]将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榜样力量的引导,使青年学生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再次,雨花英烈红色档案中蕴含着烈士们舍身为民的社会情怀。雨花英烈写下的“本为民除害,哪怕狼与狗”(高波烈士《狱中诗》)等诗句,反映了雨花英烈关注民生、关心民疾的心声。将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调动青年学子社会情怀,驱动青年学子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激发自身活力。
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一些教师对雨花英烈红色档案感兴趣且有研究,在档案语言的思想解析与话语阐释上底气足,但也有教师对雨花英烈红色档案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只是简单“搬运”,没有打动自己,更难打动学生。需要更多地接触、了解和研究档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规律。
近年来高校与相关部门重视组织参观雨花台烈士档案展览和参与“读档”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观展和“读档”活动浅尝辄止,重过程、轻效果现象。参观档案展览活动仪式往往比较“热闹”,但走马观花参观无法使学生对雨花英烈红色档案有深刻的认知与情感认同。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资源的新媒体开发利用与传播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实用性和互动性还有待增强。虽然已有“中国雨花台”等微信公众号,但雨花英烈红色档案内容不多,传播效率也不高。
为深入研究雨花英烈红色档案,部分高校成立了雨花英烈精神研究院,但目前统筹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资源研究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有效性评价、过程性评估等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构建。教师教育方式单向、灌输式,对学生认识水平、能动性与情感差异关注不够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3]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科建设、业务提升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对雨花英烈红色档案的认知水平。可以邀请档案学与传播学专家授课,提高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落实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强课堂设计。一是要将雨花英烈红色档案嵌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二是将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课程校本化,以生动教学方式为学生讲好雨花英烈精神。既可以将雨花英烈群体作为课程设置主体,如利用相关档案开设“狱中斗争档案与雨花英烈精神”“近亲属口述史档案与雨花英烈精神”等课程,也可设置单个英烈传记课程,如“恽代英档案史料与雨花英烈精神”“邓中夏档案史料与雨花英烈精神”等。三是采用研讨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感兴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例如,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利用雨花英烈红色档案尝试开发了“案例教学——晓庄英烈精神代代传”等校本教材和课程[4],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高校多样化的课外教育与传播有助于雨花英烈精神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思政教育。一是举办“读档”活动,通过阅读雨花英烈家书、诗词等档案,实现从“静态观看”转为“动态朗读”,从“个人欣赏”转为“集体品读”。近年来,南京高校曾多次举办雨花英烈诗词、书信档案诵读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重大节点、重要纪念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雨花英烈红色档案展览。例如,2022年以“中国青年运动中的雨花英烈事迹”为主题,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东南大学等汇集近百件实物资料、200多张历史图片等档案集中展览,并通过“云展览”的方式,增强了受众覆盖面和体验感。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常态宣教。目前已有“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两个网络平台和“中国雨花台”微博微信平台。今后可开设雨花英烈红色档案门户网站,深化红色档案教育。
常态化的机制构建是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成立由宣传部、教育厅(局)、高校、档案馆、党史办以及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参与的协调工作小组,加强规划和统筹,形成良好的协作。二是加强理论研究,充分挖掘雨花英烈红色档案深层精神价值内涵,提升资源开发的理论含量和价值高度。三是设立雨花英烈红色档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反馈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和行为动向。强化教育过程性评价、全程性反思的制度体系,评选“两个课堂”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及单位优秀组织奖,推广成功经验,提高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