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进位背景下枣阳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2-03-14 12:27郭贵东檀银忠赵世辉杨极昊杨瑞清王文刚
湖北植保 2022年6期
关键词:枣阳枣阳市农技

韩 波,郭贵东,吕 亮,檀银忠*,何 敏, 张 刚,赵世辉,杨极昊,杨瑞清,王文刚,

(1.枣阳市植物保护站,湖北 枣阳 4412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3.枣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湖北 枣阳 441200;4.枣阳市委乡村振兴办,湖北 枣阳 441200;5.枣阳市政府棚改办,湖北 枣阳 441200)

“十四五”初期,枣阳市坚持扛稳政治责任,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发挥了“三农”工作“压舱石”作用,加速了现代农业强市的建设步伐。2021年枣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274元[1],增长13.5%,增幅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省2020年度乡村振兴考核I类县(市)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全国百强县”排名位列第90位[2]。

作为农业大市,枣阳发展农业生产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受到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新冠疫情等因素的重叠交织影响[3],农业面临生产成本过高、农资价格上涨、供应链趋紧局面,同时击鼓催征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号角已经吹响[4],枣阳农业要展现担当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百强再进位,需走一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1 取得的显著成效

1.1 农副产品保供有力

按照稳粮、优经、扩菜、强畜牧的思路,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七方镇、杨垱镇等粮食主产区发展333.5 hm2青贮玉米示范片,辐射带动全市青贮玉米面积扩大到2 000 hm2,促进农户平均增收300元/667m2以上;实现粮食总产127.4万t,增长0.9%。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加快傲农、新希望、双胞胎、牧原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实现水产品产量4.56万t,生猪出栏100.7万头[1],增长97.0%,畜禽肉产量12.4万t,增长34.87%,禽蛋产量10.94万t。

1.2 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按期完成2020年7 723.86 hm2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发放2021年农户购机补贴2 519.6万元,惠及1 482户农户。持续开展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启动2021年度13个班次819人的培训任务,积极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队伍,70人入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在南城、吴店创建333.5 hm2水稻侧深施肥示范片,集成侧深施肥、病虫防控等技术,化肥平均用量减少2.6 kg/667m2,减肥达11.7%,节本增效115.6元/667m2,实现稻田平均增收65元/667m2;在七方、太平、吴店等粮食主产区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面积400 hm2以上,辐射面积20 000 hm2以上,有效减少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30%以上,有效促进了全市化学农药使用减量,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增效,促进了我市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3 农产品品牌不断擦亮

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不断拓展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品牌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全市拥有“两品一标”农产品63个,其中获批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认证面积2.23万hm2;累计培育粮食类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省著名商标17个,中国好粮油产品1个,荆楚好粮油6个。2021年底,全市拥有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襄阳市级40家。

1.4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全域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实现全市556个村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四清一改”工作,成功争取省级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统筹治理试点项目,建设大三格、人工湿地10处。深入开展“五清一改”行动,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厕所革命,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2021年底,全市新建“三二一”治理模式278处,改造农厕6 024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王城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其中“三二一”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列入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

2 “三农”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统筹不力

一方面由于专业领导少,农口系统部门负责人大多非科班生,近10年4任局长中,科班生1人,非科班生3人;另一方面部分职能交叉重叠,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技推广中心两家单位均设有种植业股,在一些工作开展时,容易造成相互推诿和工作延误等[3],不利于从整体上谋划、推进全市“三农”工作。

2.2 人才队伍建设不力

一是专技人才队伍弱化。专技人员流失严重,不少农业专业人员或从事第二职业或转行其它职业,“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现有专技人员年龄偏大,工作任务重,参与专技培训机会少,对新形势下发展高效农业、物联网农业等缺乏知识储备,对新品种、新技术了解掌握不够,容易造成素质能力与产业发展脱节,同时随着老一辈专技人员退休,专技人才队伍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二是农技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湖北自2005年实行乡镇“七站八所”改制,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后,因缺乏后续配套政策支持[5],造成改制单位运作方式不明晰、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界定不明确,未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等,消减了农技体系服务力度,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进程,制约了农技推广的效率。

三是农技人员待遇低下。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逐渐被边缘化,不少地方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定中断、基本医疗难保障,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待遇低,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

2.3 农业产出效率不高

枣阳2020年度在湖北省27个县域经济考核(二类县市)中[6],尽管经济发展指数、生产总值位居第一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位居第三名,农业总产值比京山市多68.45亿元,比钟祥市多42.41亿元,但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排名第一京山市的差额为295.53亿元,与排名第二钟祥市的差额为98.4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与排名第一的京山市相差320.67个百分点,与排名第二的钟祥相差104.4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枣阳随是农业生产大市,产业基础厚实,农业总产值高,但相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的地方,如京山市、钟祥市,枣阳在农业产出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3.1 健全组织架构

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枣阳市作为湖北粮食有影响力的生产大市(县),从短期看,全市有责任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粮食总产不降,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枣阳“三农”工作长远发展角度看,需要确立市委抓农业主体地位的作用,健全组织架构,成立市委办农业工作专门科室,配齐人员,改变“三临”(股室临时、领导临调、同志临借)态势,真正肩负起决策参谋、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推动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3.2 选优配强专业人员

一是精心选才。遵循“人事相宜”的组工条例原则,从农林院校、农口单位或基层农技部门择优选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基本功扎实、业务精湛的人员充实市委农业工作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镀金式”“走过场”干部进入队伍。二是倾心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将其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历练,培养独当一面的能力。三是真心留才。关心农口干部疾苦,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让其心无旁骛的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在评先彰优和职级晋升方面予以关心。

3.3 提高农业在百强进位的贡献力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依托资源禀赋,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等绿色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壮大桃、梨、油茶、大棚蔬菜、肉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二是努力做优特色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持续提升“枣阳皇桃”“枣北黄牛”“枣阳油茶”等“枣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支持建成一批襄阳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企业税收对百强进位的贡献力。

猜你喜欢
枣阳枣阳市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我家的老风扇
“明天我还要来”
人大监督持续有力 政府落实迅速有效——湖北省枣阳市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及“三个决定”精神
“明天我还要来”
蔡伦小可能居住枣阳造纸
枣阳市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分析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