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研究
韩愈、李翱“幽怀”唱和解读(上)
——兼论韩愈阳山心结的郁积
刘真伦(1.6)
以义法注韩文的林明伦《韩子文钞》
张弘韬(1.12)
韩愈、李翱“幽怀”唱和解读(下)
——兼论韩愈阳山心结的郁积
刘真伦(3.6)
论韩愈“通业成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张艳芳(3.12)
论杨万里散文对韩愈尚奇文风的传承
曹丽萍(4.13)
文笔之辨视阈下扬州学派对韩文的接受及影响
——以阮元为中心
查金萍(4.19)
“韩柳齐名说”新论
郭发喜(6.7)
乾嘉考据学影响下的韩集整理特点探析
——以《韩集笺正》为中心考察
鲜 敏,丁俊丽(6.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军重要论述研究
王茂森(1.1)
习近平保护生产力的战略构想及其时代价值
邵彦涛,张 璐(3.1)
新时代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建设探析
赵秀华(4.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建设路径
卢国显(4.7)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维分析
张兴华(6.1)
道文化研究
《老子》文章体式刍议
柯镇昌(1.32)
无败事:老子对圣人成功之道的系统阐释
——以《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为中心的考察
谢清果,刘苏琳(1.38)
《西山群仙会真记》之中医人学思想溯源
高丽杨(3.44)
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佛道交融
李 璐(3.48)
女炼师玄真通明真人奥屯妙善身世考
郭胜利,马玙璠(4.53)
道教和合思想:解决人与自然疏离的路径选择
李昳聪(4.61)
大理巍山丧礼洞经音乐的道教内涵探究
——以白族赵氏丧礼为例
刘芩芹(6.42)
道教对南诏大理国认同中华天文历法的影响
颜文强,黄俊杰(6.47)
科学阐释道教文化的得失刍议
——民国时期陈撄宁的仙道观之反思
吴振亚(6.52)
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
张伯驹印章的整理与研究
董 越(1.43)
张伯驹《八声甘州·三十自寿》艺术解析
张春梅(1.52)
论张伯驹晚年的“名山”事业
——兼评《翰墨留青》的价值
寇凤凯(3.52)
张伯驹与白坚甫交游考略
陈 宇(3.58)
人生如梦 大地皆春
——张伯驹《春游词》论
佟建伟(4.66)
张伯驹艺术精神探析
——从张伯驹《佛学与戏剧》谈起
张志君(4.70)
《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的“寒云想象”
秦燕春(6.57)
张伯驹书学思想研究
杜敬民(6.63)
周口作家作品与乡土文学研究
论刘庆邦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
张旭东(1.56)
面对时代的沉思
——重读段荃法的中篇小说《活宝》
冯文莉,吕东亮(1.63)
大地上的苦难与诗意
——田中禾乡土小说创作综论
杨文臣(3.63)
论韩枫豫剧创作的文化品格
孟 晨(3.68)
弘扬优秀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周口师范学院研究地域文化的意义
任 动(4.75)
新世纪之交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底层文学
马小敏(4.80)
周口作家阿慧散文的语言特色
李 琦 (6.67)
论张华中的书法美学思想
米学军(6.71)
乡村社会问题研究
结构、行动与文化:中国农村反贫困路径的比较分析
——基于多案例的考察
徐 慧(1.16)
身份视角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陶 焘,贾瑀琪(1.26)
“土地换发展”:城镇化发展中被征地农民“土地换保障”的利益重塑
董晨雪(3.34)
河南省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范璐琪,刘素姣(3.39)
复合型权威: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治理转型
——以浙江省W镇的联村干部为例
蔡晓婷(4.38)
乡村振兴对于农村共同富裕重要意义多角度思考
赵滢颖,王进芬(4.43)
水文对黄河下游乡村生活的塑造研究
马 刚,王宝卿(4.48)
新时代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生发展动力研究
鲁可荣,李伟红(6.23)
乡村振兴视角下科技兴农增收效应研究
卢 晓(6.31)
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农村“再集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实践走向
缪听雨,佟坤达(6.36)
文学研究
论陶渊明诗对初盛唐时期九月九日诗的影响
佐野诚子,李寅生(1.68)
当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与追求
——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坐》6人谈
杨剑龙,罗敏仪,徐国庆,冰 马,钱思衡,徐振华(1.76)
刘台拱《论语骈枝》礼制诠解研究
秦跃宇,张永俊(3.18)
论陆机《吊魏武帝文》中的曹操形象
张宇辰,李剑锋(3.22)
“道体文用,体用不二”:论朱熹的古文理论批评
郝 永(4.25)
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
——贵州阳明学探微
戴 婵(4.33)
略论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的刊刻时间
吴国富(6.76)
揭开陶诗的生成机制
——读《春蚕与止酒:互文性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张德恒(6.81)
语言学研究
试析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工作的法治化路径
王 伟(1.80)
现代汉语“X不X”构式的语义概念化研究
朱冬梅(3.28)
7W模式下中国古典诗歌的海外传播分析
——以杜甫诗歌传播为例
李燕霞(6.88)
历史·社会·政治学·哲学研究
李端棻研究综述
梁家贵(1.115)
民国时期高价彩礼的社会影响探析
苏全有,王 岩(1.12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新中国”意象
王振兴(1.126)
《走近毛泽东》一书中的几个问题辨析
——再与李光彩先生商榷
李义凡(1.132)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长征精神概括凝练中的时代特征
贺金林,王 谦(1.138)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式年龄考误
管宏杰,邵宝凤(3.129)
政府、军绅与政党:近代中国国家建构进程的历史检视
杨 欢(3.137)
明代捐纳与洛阳社会风气之渐变
王海妍(4.136)
1950年沈阳市和平签名运动述论
张同乐,杨 堃,于博文(4.140)
马尔库塞技术意识形态论的生态解读
罗玉萍,马 可(6.94)
中国文化哲学的学科形态、整体格局和世界关怀
张文玉,孟宪平(6.98)
法学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对监狱检察监督制度的思考
张淑亚,张浩若(1.85)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适用问题检视
李文发,尹思雨(1.89)
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困境及解决路径
储著斌,田 懋(1.94)
论刑事技术鉴定的运用
——以刑事再审为视角
邹新哲(1.100)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民营企业保护的刑法应对
陶旭蕾(1.104)
《民法典》第10条“习惯”的理解与适用研究
佴澎,赵淼,陈波(3.74)
非法获取个人面部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肖 怡,田 颖(3.79)
积极立法观下高空抛物入刑的教义学解读
刘 夏,闫娇娇(3.8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刑民交叉疑难问题研究
杨彤彤,高碧东(3.92)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证明标准的选择与保障
张婉迎,索站超(3.98)
哈特的法律开放结构与自由裁量权的反思
陈秀萍,陈美芳(4.84)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立法特色、制度缺失及未来展望
郭少飞(4.91)
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治困境与治理对策分析
任彦君,李珮琛(4.101)
恢复性司法理念本土化应用的困境与对策
——以环境犯罪为例
李 梁,田玉明(4.105)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问题的深入剖析
张书源(4.110)
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适用衔接机制研究
王圭宇,贺金玉(6.102)
网络空间安全的法律治理研究
柯 卫,林卓立(6.112)
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磋商机制的构建
生青杰(6.118)
论非法取证的前端治理
——“卢荣新案”引发的思考
戴宇涵(6.122)
党史党建研究
坚定人民立场 做好救灾工作
李 涛(1.110)
厘清逻辑理路 做好救灾工作
侯欢欢(1.112)
硬核支撑:依靠科技助力防灾减灾救灾
王冰丽(3.122)
解码抗疫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吴 晨,郭燮豫(3.125)
以社会技术理论为指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工作
张 逢,武文彬(4.132)
毛泽东农民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赵华灵,张 茜(6.129)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协同治理研究
——基于武汉市X街道的社区实践
罗 峰,蔺若冰,柳雅思,陈红莉,徐雨薇(6.133)
经济·管理研究
主体功能区与耦合协调模型结合:黄河流域协调发展新范式
李中建,宋琳月(1.144)
突发公共事件财税调控常态化应对机制研究
黄 烁(1.150)
基于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陈颂东,李孟远(3.104)
基于VAR模型的河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宋保胜,王 丽(3.110)
新消费引领新供给
——18世纪英国的消费革命与产业发展
李 坤(3.116)
反哺旅游:内涵解析、价值梳理与实践逻辑
毕 剑,贾苏萍,刘 勇(4.115)
新形势下河南省政府数据开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刘桂玲(4.120)
基于网络评价的清明上河园服务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学召(4.126)
河南省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策研究
李贵成,田 菊(6.139)
国家软实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李珮璘,黄国群(6.144)
新时代社会治理视域下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陈永光,周素娜(6.151)
艺术·图书情报研究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工作法治化研究
张 丽(3.144)
文旅融合形势下地方图书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孙海云(3.150)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转型与优化
——以开封书店街为例
崔晓棠(3.153)
马克思在数字传播研究中的理论遗产及中国化反思
刘运来(4.147)
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探索
李思佳(4.153)
书评
将道德自觉带入乡村文化变迁的中心
——评申端锋著《道德自觉:乡村文化的变迁与重构》
杨殿闯(6.155)
数学及其应用
Volta's混沌系统自适应滑模同步
王东晓,李自强(2.1)
阴阳对优化算法在旅行商问题中的推广与应用
樊志领,郭东威,陈 娜,刘 伟(2.6)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唐恩林(2.13)
基于物流区位论的周口市物流企业空间布局研究
黄广志(2.19)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张连莲,金怀玉,郑 谦(2.25)
基于复合系统模型的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测度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宾 厚,张路行,王欢芳,张悦淋(2.31)
基于工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王元亮(2.37)
不同代际与性别的员工对关系的理解相同吗?
——基于测量等值性检验分析
马振耀,刘彦红(5.1)
两台机器上具有嵌套关系处理集限制的可拒绝排序
丁甜甜,慕运动,柴 幸(5.8)
主观题型竞赛梅西评分法及排名的优化模型
郭东威(5.13)
置换群及其在对称变换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卢梦霞,林 昊(5.20)
函数变换对灰色建模精度的影响研究
陈心愿,陈友军(5.25)
广义平衡定制邻近点算法
申 远,陈智琦(5.32)
后疫情时代下城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问题研究
——基于辽宁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
雷钧安,李婷婷(5.39)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钢筋腐蚀预测研究
马园园,任胜杰(2.42)
末端交会角约束下的滑膜变结构制导律设计
徐乐凤,许彩云(2.48)
纵轴式掘进机回转台有限元分析
田 震,贺 星,刘 伟,高 珊,苗长伟(2.52)
基于无线自组网络的车位检测系统设计
边玉亮,刘 辉,王秀友,余世干(2.56)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行为博弈策略
申 帅,樊 娜,邹小敏,李思瑞(2.60)
时钟佯谬的另一结论
——时钟速率的另一公式
孟广达,霍瑞云,王润华,屈宝珊(5.45)
锡烯在应力和电场下的电子结构研究
文黎巍,刘书成,刘润东(5.48)
化学与化工
外援型自修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祁元春,张 俪,李梦丽(2.64)
基于G-三链体分子信标的多聚核苷酸激酶荧光检测新方法
朱文平,刘硕硕,李志怡(5.52)
葛根与葛花解酒探究
张建夫(5.57)
生命科学
褐球固氮菌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葛红莲,刘中华 ,张福丽(5.60)
计算机技术
基于教学优化算法的帕金森疾病数据特征选择方法研究
郑金格,刘琳琳,翟梦鑫,李 昊(5.65)
MPI+OpenMP混合并行编程模型在分子动力学中的应用
张坤峰,张 苏(5.71)
体育学与心理学
青少年体育参与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研究
——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王 舜,程美超,章 蓉(2.69)
2021-2022赛季曼彻斯特联足球队前15轮进球特征分析
王保建(2.74)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和规避管理
冯 凯(2.79)
智慧营地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及途径研究
周海魁,江 超,钟 翔(2.84)
Notch noise持续影响作用的ERP探析
马玥璐,陈 林,齐韫艺(2.88)
亲子沟通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道德提升感和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柯增金,潘 雨,张晓伟,杨新国(2.93)
抑郁对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和性别差异
谢威士(2.99)
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不成熟防御方式和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
张 鼎, 高 楠(5.76)
省级体育协会实体化发展模式、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党琳燕(5.82)
河南省体医融合实现路径研究
王琳琳(5.87)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影响因素组间分析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翟常卿,刘 震(5.93)
教育·教学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打造“金课”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刘海生,曹团结(2.104)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学习服务环境构建
郭红霞,魏含玉(2.108)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师生问题提出能力调查
刘广军,刘 伟,崔耀楠(2.113)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破解之策
朱晓东(2.116)
基于双力提升培养目标的药物制剂综合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罗华丽,杨丽霞,姚新建(2.120)
信号与系统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过程和方法探索
王二垒,刘玉春,蒋海涛,田 歌(2.124)
地方高校师范生语文微型课设计研究
——基于教学技能大赛的反思
陈晓洁(2.128)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张红杰,龙高全,吴湘军(2.132)
基于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杨 威,吴 倩(2.138)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PHP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林新然,柴合丹,邓慧敏,卢欣欣,郭丽萍(2.142)
职业规划教育对贫困生就业状况影响研究
毛晓静(2.146)
“BOPPPS+体验式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营销类学科中的应用探究
郭小芳(2.150)
STEAM背景下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研究
朱欣颖,周 航(2.154)
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全过程观”
周效章(5.98)
应用型高校本科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基于“3C”教学生态链的考量
卢志文,张保林,张清祥(5.104)
地方碑刻资源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专业融合机制探索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王国民(5.109)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
——以《文学理论》课程为例
刘 臻(5.114)
网络用语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张 悦,郑晓华,申思达,彭朝艺(5.119)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以“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为例
李紫阳(124)
不同版本高中化学必修“无机元素化合物”内容比较分析
周 娟,贾华丽,窦雅诗,张新磊(5.128)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TPACK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赖颖,李俐俐,唐跃辉,王红星,刘中华,胡春红(5.133)
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以《国际金融学》课程为例
曹子彬(5.138)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以铜副族元素的教学设计为例
李书静,李 可,柴春霞(5.143)
构建地方高校“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的路径分析
——以大连市高校为例
李 林(5.147)
中学数学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
刘 伟,刘广军,毛焰云(5.153)
其 他
闵惠芬艺术研究中心简介
(1.封二、封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稿件投稿须知
(2.封三)
传统古琴斫制技艺流程
(3.封二、封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稿件投稿须知
(4.封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稿件投稿须知
(5.封三)
百花齐放春满园
——读苏允波先生中国画作品
(6.封二)
苏允波作品
(6.封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9卷总目次
(6.Ⅰ)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