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乐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报告开篇词中,就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第三个“务必”对领导干部来说,显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一条重要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顽强诞生,在斗争中蓬勃发展,在斗争中日益壮大。“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的动力来源,更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善于进行斗争的主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要成为必备的本领,而且要成为独特的人格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所说:“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重、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是通过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得以贯彻执行的。倘若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争精神、高超的斗争本领,势必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开展。反之,就会阻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甚至延误时机、酿成大错。
如今,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各种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三期叠加”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意识到斗争存在于多个领域,具有广泛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斗争对象、斗争内容、斗争方式、斗争手段不断变化,具有复杂性。鉴于当前许多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斗争本领不足、斗争本领恐慌、斗争本领落后的问题,必须充分把握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斗争的新内涵、新特性、新要求,学习掌握斗争的艺术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厘清新时代斗争的内涵,对新时代的“敢于斗争”从多维度去理解,切实把握好斗争之“舵”。
一是在哲学层面认识“敢于斗争”,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认识到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因为矛盾普遍存在,它贯穿于事物各个方面和发展的全过程,所以斗争也是普遍存在的。既要承认斗争的普遍性、客观性,又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求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武装,要用科学理论指导斗争实践。
二是在政治层面“敢于斗争”,就是要提升政治能力,树牢政治理想,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遵循政治原则,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斗争经验。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把握斗争原则的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品格上高洁、行动上严谨的共产党人。
三是在精神文化层面“敢于斗争”,就是要树立斗争意识,有直面矛盾、较真碰硬、攻坚克难的精神意志。斗争意识是保持敢于斗争精神的基础,是斗争精神的核心。同时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四是在实践层面“敢于斗争”,强调领导干部不仅需要有斗争的勇气、胆魄和毅力,还应具备与之相匹配的驾驭风险、破解难题的斗争本领,特别是在斗争实践中,要锤炼见微知著、趋利避害、洞察先机、灵活应变、合理预判、科学决策、分清主次、统筹全局、掌握主动、坚守底线、辩证思维、举一反三这“十二项”斗争本领,能把担当作为、真抓实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一是斗争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只要有矛盾,就必然有斗争。敢于斗争就是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无一不需要斗争。从全面从严治党到全面深化改革,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保障改善民生,从打赢脱贫攻坚到治理生态环境,从全面依法治国到维护国家安全,都要求领导干部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面对大是大非时敢于明辨,面对矛盾困难时挺身而出,面对危机挑战时百折不回,面对工作失误时敢于担责,面对歪风邪气时敢于较真。
二是斗争具有长期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犹如长征,绝不会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地轻松完成。伟大工程需要伟大斗争去架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斗争去开拓,伟大梦想需要伟大斗争去描绘。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重大风险考验。“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战胜可能遇到的惊涛骇浪。
三是斗争具有复杂性。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纷繁复杂,多种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多元思想观念交错共生,多方利益诉求相互激荡。面对一系列复杂局面,我们要时刻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企图。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对外经贸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重大斗争都会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要坚决维护现阶段已取得的成果,坚决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破坏行为作斗争。
四是斗争具有艰巨性。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经历攻坚克难的瓶颈期。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面临的风险挑战不会少,将面临的重大斗争也不会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迎难而上、奋勇搏击;必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提高防范风险、抵御风险能力,掌握战略主动,切实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如在社会治理领域,应重视基层的重要地位,重点在基层,关键在一线。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轴心作用,在斗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基层各种矛盾。
五是斗争具有方向性。斗争既包含“矛头朝外”的斗争,如对外界、对环境的斗争,或者同错误倾向、错误言行、歪风邪气作斗争;也包含“刀刃向内”,与自己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所进行的斗争,如与内在精神世界斗争而产生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革命、自我提升、自我净化等。领导干部要有“矛头朝外”斗争的胆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管敢严。相较于“矛头朝外”的斗争,“刀刃向内”的自我约束往往更容易被忽略,而这正是新时代领导干部需要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要在自我斗争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必须注意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锤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准斗争的方向、立场、原则。
六是斗争具有策略性。斗争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面对重大斗争,我们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培养“观大势、谋全局”的格局,提升系统思维、树立全局思维、磨炼战略思维,在谋“全局”基础上谋“一域”,在谋“万世”前提下谋“一时”,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思考、应对重大斗争。同时要做到有勇有谋。有“勇”,就是在保持平稳情绪和心态的前提下勇往直前,不盲目冲动、不意气用事,也不犹豫不决。有“谋”,就是要把握时机、预见未来、灵活应变、正确抉择。
七是斗争具有实践性。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倡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史力行”,要求我们在增强斗争精神的同时,更要将斗争行动落到实处。要在斗争中识别忠诚,在斗争中学到本领。丰富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到重大斗争一线真刀真枪干一场,到急难险重前方荷枪实弹打一仗。领导干部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原则,要善于对重大斗争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反思、归纳总结,提炼出蕴含其中的极富创造性的实践智慧和斗争方法,形成一套系统性、条理化、规律性的斗争经验,从内而外锻造烈火真金的斗争风骨、宁折不弯的斗争气节、清正廉洁的斗争操守、敢于亮剑的斗争胆魄。
八是斗争具有原则性。新时代开展斗争,应该依法依纪、有理有节、有利有据,不能鲁莽行事、草率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行作坚决斗争。在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领导干部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勇于刮骨疗毒、自我革命,在党内全面开展反腐败斗争,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严厉惩治变质变色的党内“蛀虫”。虽然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基本形成,但党内依然存在思想不坚定、组织不健全、作风不端正等问题,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根本立场、瞄准斗争“靶心”,在应对风险挑战和驾驭复杂局面中保持政治定力,把党的原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原则问题寸步不让,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站得出来、豁得出去、顶得上去。
新时代的斗争,不再是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也不同于建设时期浩浩荡荡的群众运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新要求,在总结百年历史经验基础上,传承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敢于斗争”政治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攻坚克难、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2月26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让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3]强调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有“斗争精神”,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强调勇斗、敢斗。同时强调要有“斗争本领”,能够科学预见未来形势的发展走势、捕捉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权衡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强调善斗、巧斗。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有“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又要有转危为机的智慧“谋”略。由此可见,较过去时代相比,新时代领导干部敢于斗争显著增加了对善于斗争、巧于斗争的要求。
概括地说,就是解决好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新挑战、新问题。如在意识形态领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文化产业、学术理论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影响着我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信仰信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冲击,企图通过“马克思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想与言行误导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领导干部必须勇敢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维护党和国家的尊严。再如党的建设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吃拿卡要”现象仍未得到根治。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态度不坚决、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好,轻则引发群众不满,重则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
2019年1月1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明确要求,把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选拔的重要参考,作为树立典型、进行表彰的重要条件。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意识到,改革一线和基层一线是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的主战场,要积极主动地到边远艰苦、发展滞后和情况复杂的地区、乡镇去摔打,到推进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岗位上磨炼,才能真正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才能更有效地团结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完成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领导干部应具备“三无”特征:敢于迎难、敢啃硬骨、敢拔尖钉的“无畏”;不计得失、毫不利己的“无私”;坚持不懈、事业不止、斗争不息的“无懈”。例如,脱贫攻坚战既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战场”,更是考验党员领导干部斗争能力的“战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展开斗争,组建素质过硬、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推动扶贫力量在一线汇聚、工作任务在一线推进、脱贫效果在一线体现。正是由于身处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和一线扶贫工作者以敢于斗争、主动担当的精神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群众心声作为谋事之基,把群众福祉作为发展之要,把群众口碑作为评判标尺,通过对贫困地区帮扶对象的物质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双重转变,提升贫困地区自身的内生动力,才真正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最终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恰当的斗争方法是进行有效斗争的根本保证。斗争既是一种领导能力,又是一门领导艺术。不仅要斗之有理,更要斗之有力;不仅要斗之有姿,更要斗之有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极其讲究斗争方法的伟大政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根据斗争形势,注重斗争方法,体现了高超的斗争本领和斗争艺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严峻的风险与挑战,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把“善于斗争”摆在突出位置。而善于斗争,就要讲究斗争的方法、策略与艺术。
面对复杂局面或是处理繁重任务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把握总体规划,统筹全局,分清主次。同时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牵住“牛鼻子”,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第一,统领全局、统筹谋划,并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党总是善于在全面分析主客观情况的基础上,注重总体谋划,找出主要矛盾,从而确定战略策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最主要的敌人,聚合多方力量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在重点突破中推进工作协调发展。
第二,统领全局、统筹谋划,并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重要原则。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矛盾影响着次要矛盾的性质和作用,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解决好主要矛盾,就可以促进次要矛盾顺利解决;若解决不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不可能顺利解决。抓住和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判断主要矛盾从而找到解决主要矛盾的正确途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正确确定工作中心,从而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三,统领全局、统筹谋划,并善于抓住和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矛盾要求我们不可忽视或者放任其他矛盾的存在。必须看到,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作用和发展。次要矛盾没有解决好,将会制约主要矛盾的顺利解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扬毛泽东创立的“有理有利有节”斗争方法基础上,提出“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的原则。斗争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确立斗争目标与任务,也要考虑事物发展的历史原因、特殊环境、时空差异等因素,合理选择斗争方式。
新时代开展斗争需要“有理”,是指斗争应该具有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这体现的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价值认同。新时代开展斗争要坚持三个“理”。第一个“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个“理”,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个“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开展斗争需要“有利”,是指要明确斗争目的是在为谁谋取利益。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判断标准,这三个“有利的”的判断标准是开展斗争“有利”的根本依据。
新时代开展斗争需要“有节”,是指开展斗争应当掌握节奏、把握火候,既不能超越时期与阶段,也不能跟不上形势与变化。要把握好合理适度的分寸,准确抓住有利的时机,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并在斗争过程中积累斗争经验,进而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马克思主义者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是由党和国家的事业方向、目标任务决定的。策略的灵活性是在坚持原则坚定性的前提下,当面对事业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时,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其发展变化,实事求是地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采取灵活有效的处理方式加以应对,最终确保原则的贯彻和执行。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只讲原则性不讲灵活性,也不能只讲灵活性不讲原则性。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统一,遵循“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这一基本规律。同时,也要充分运用辩证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客观冷静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近几年北京市努力探索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无诉自办三位一体的首都基层治理新模式,要求首都党员领导干部在坚持原则坚定性的基础上,增强斗争的策略性。在原则问题上坚定立场、寸步不让,但在处理方式上讲究斗争艺术,可以灵活机动,提高了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斗争艺术,取得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明显成效。
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这里的“先手”“高招”正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艺术。
第一,提升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必须正确认识斗争规律,按照斗争规律来开展斗争。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需要深入把握斗争规律,从各种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中,分清矛盾产生、发展和变化,明确斗争的初始阶段、发展过程、转变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符合时宜的斗争战略、战术和方法,根据矛盾发展变化,借势而起、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进事物发展进入更新更高阶段。
第二,从规律的高度看待斗争,就不会陷入盲目的斗争;从斗争的角度看待规律,就不会消极无为取消斗争。中国共产党强调增强斗争本领,不是主观随意的盲目斗争,而是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主客观世界。要增强按照客观规律斗争的本领,在认真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可能性和主观条件来确定斗争目标与任务,制定斗争方案。
第三,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面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要善于把认识和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做到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要对潜在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动态清零等战略思路,许多身处战疫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尊重科学、崇尚科学、顺应规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了与疫情斗争的本领与艺术。
“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激流勇进、锐意进取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始终保持尽责尽力、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面对各种风霜雨雪、烈火考验,勇当“劲草真金”的奋斗姿态。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矛盾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不断增强抗重担、担重责、挑大梁、解难事、化风险的能力,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才能完成更加光荣的使命、更加艰巨的任务,顺利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
[注 释]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5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20: 90.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28.
[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