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生长期叶片枯萎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2-03-14 08:37
种子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霉层水渍霜霉病

胡 伟

(山西省三农政策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1 黄瓜生长期叶片枯萎的原因及症状

1.1 黄瓜霜霉病造成的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又名露菌病,俗称跑马干、黑毛等,病原为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假霜霉属[1-2],主要随着水流、空气传播,一般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尤其是在叶片有水膜的情况下。该病原菌发病空气含水量大于85%,温度为16~24 ℃,超出该温、湿度范围会对病菌的侵染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后,幼苗叶片的正面会出现杂乱状黄褐斑点,呈现多角形病斑(抗霜霉病品种为近圆形),在湿度较高时叶背会出现霉层,呈灰褐色。

苗期后再发病,刚开始是中下部叶片,且生长较弱的叶片容易先被侵染,叶背面会产生淡绿色斑点,呈现水渍状。随后,斑点呈现黄褐色、多角形,并逐渐扩大,随着病情加重,叶片正面也呈现相同斑点。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斑点会同样产生霉层,呈灰褐色。

随病情发展,整个叶片受害,呈现干枯状,发生后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出现毁棚的情况[3]。该病在外界条件不适合时会附着在黄瓜种子、病残体、土壤中休眠,萌发后会借助风雨传播蔓延。

1.2 黄瓜黑斑病造成的整叶焦枯

黄瓜黑斑病又名黄瓜疮痂病,病原为瓜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4-5],主要为害叶片组织,发病时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黄瓜植株顶部蔓延,最后仅剩下尖梢绿叶2~3 片。叶片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周围有黄色、淡黄色晕圈,呈圆形或近圆形,发生加重后呈不规则形大斑。在遇到潮、湿热的条件下,病部会长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呈稀疏灰褐色霉层,叶背面呈水渍状病斑,周缘明显,病斑直径最大可达10 mm。

病斑多数会发生在叶脉与叶脉之间,很少生于叶脉上,发生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内部组织枯死,甚至叶片整片焦黑枯萎,呈火烧样,但仍挂在枝上,不脱落,如果防治不及时,会提前拉秧,造成减产[6]。保护地黄瓜连作、通风不良、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有机肥不足等情况下,发病较重。该病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种子上越冬,第二年病菌借气流、雨水传播。

1.3 黄瓜靶斑病造成的叶片枯死

黄瓜靶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的棒孢菌引起,又称“黄点子病”[7]。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若干直径约0.1 cm 左右的黄色水渍状小斑点。病斑逐步随病情扩大,呈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容易发生穿孔现象,病斑表面粗糙不平,整体黄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至淡黄色、呈半透明状,健康组织与患病组织之间可见有明显界限。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1.5 cm,病斑中央有一明显可见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呈环状的稀疏灰黑色霉状物,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萎死亡,造成减产。该病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1.4 黄瓜白粉病造成的叶片枯黄、变脆、卷缩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挂白灰,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白粉菌[8],一般不为害果实,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叶片正面和背面在初期产生白色、粉色近圆形的小斑,逐渐扩大后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一层白粉状霉层(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背面的霉层较多,叶柄和茎秆上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但出现白粉层较少、薄。后期叶片霉层变化成灰白色,整个叶片逐步开始枯黄、变脆、卷缩。适宜条件下,病斑上出现病菌的闭囊壳,呈散生或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冬,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萌发,并借助气流、雨水扩散。

1.5 黄瓜白绢病造成的茎叶萎蔫、枯死

黄瓜白绢病病原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齐整小核菌,主要为害近地面的茎基部、果实,病菌生长温度为28~32 ℃,相对湿度100%、温度30 ℃最适合菌丝生长。该病为土传病害,病原菌附着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萌发并侵入茎基部或根部,3~10 d 出现中心病株后,地表菌丝向四周蔓延。为害茎秆后,受害处呈暗褐色,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呈绢丝状。病斑呈放射形态,与非病部有明显界线。随病情发展,病斑处长出许多小菌核,颜色为茶褐色,形态呈萝卜籽状。环境湿度高时,菌丝向周围地表蔓延扩散,茎基部受害严重并腐烂,营养传输受阻,整株出现叶片干枯[9-10]。第二年菌丝从根、根茎部侵入。

1.6 黄瓜枯萎病造成的叶片蔫萎卷曲

黄瓜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通过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附着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以及未腐熟的农家肥中越冬,翌年可借助雨水、灌溉水等蔓延[11-13]。黄瓜生长期都可发病,在花期、果实期易受侵染。黄瓜在苗期受病菌侵染,症状是茎秆处向中间缢缩,两头病斑呈水渍状,受害部位严重影响汁液传输,其上枝叶出现枯萎,并逐步死亡。

成株期受侵染后,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靠近根部和贴近茎秆的叶片正午左右不再挺直并呈低垂状,缺水萎蔫,早晨和晚间叶片又能逐步恢复;随着病情加重或得不到有效治疗,上述情况则越来越难以恢复,叶片萎蔫状况从下部向上部逐步扩散蔓延,最后致使整株黄瓜枯死。受害严重的黄瓜茎秆枝蔓靠根部皮质呈纵向开裂,剖开后维管束出现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由下向上蔓延;在环境含水量较高时,沿茎部位会出现胶状流溢现象,病斑处会产生粉色霉层,较细枝蔓会枯干死亡,呈扭曲丝状。病原菌在花期由雌花部位侵染,随即继续侵入幼果,一旦受害后,在短期内花果都会变萎变软直至烂掉,表层生长出灰霉状物。该病在外界条件不适合时会附着在黄瓜种子、病残体、土壤中休眠,在外界条件适宜时随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

1.7 黄瓜疫病造成的叶片枯死

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瘟病、死藤,病原为德氏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可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秆。生长点的幼嫩茎叶是病菌侵染重点[14-15]。

苗期受到侵染,细嫩叶片受害初期发生软腐,呈暗绿色水渍状,如同热水浇过,随着病情加重逐步干枯,最后枯死;植株成株后受到侵染,从靠近根部的茎秆开始,病斑处显暗绿色,如水渍状,发软且向中间收缩。随病情发展,叶片低垂,后逐渐枯死并蔓延全株,维管束颜色不发生变化,呈青枯色。叶片受到侵染后,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色泽暗绿,并多显现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与未显病部无明显分界线。湿度高的环境中,病情发展很快。病菌扩展到叶片柄部乃至茎秆,发生溃烂;干燥环境中,病情发展较缓慢,病斑与非病处界线较明显,病部中间常发生干裂。

果实受到侵染时,花蒂处最先病变,病斑凹陷,开始呈现暗绿色,水渍状,后发生软腐,表面生灰白色散乱霉层,并很快发生腐烂。该病原体通常附着在病残体上,在环境条件不适时于未腐熟农家肥中或土壤休眠,条件适宜时萌发成为初侵染源,随风、雨水、灌溉水传播。

1.8 黄瓜根结线虫病造成的叶片萎蔫、黄枯、枯死

黄瓜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根部、侧根或须根。发生初期,植株地上部分出现叶片黄化、较小,生长缓慢。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明显的矮化、弱势,从整体上看,叶片萎蔫枯黄、黄瓜结果率下降、在拉蔓前就逐渐枯死[16-17]。须根或侧根受侵染,根部发育不良,根结上可长出细弱的新根,再形成球形、圆锥形瘤状根结,有时串生似糖葫芦状,初为白色至浅黄色后变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时会出现龟裂现象。剖开瘤状根结,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地上部分症状因发病程度各不相同,轻病株症状一般不明显,发生重的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萎蔫,早晚可恢复,随后叶片逐渐黄枯,严重时全株枯死。病原以卵附着在病株根内,随病株残根在土壤中越冬或以2 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主要依靠带虫土及病残体、农具携带传播,也可通过流水传播。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的黄瓜,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不同且差异较大,要注意比较,并选择较抗病品种。在生长中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健康生长。要注意增加光照时间,进一步加强自身抗病能力。

2.1.2 浸种催芽,培育壮苗

一是用52~55 ℃温水浸种,搅拌均匀,浸种15~20 min,可减少病原。二是采用营养钵集中培育壮苗。三是将育苗和生产地隔离开来,在定植时注意观察,最大限度剔除掉病苗。四是及时摘除病菌侵染显症的叶片。五是收获后清园,彻底清除并妥善处理病残落叶。六是采用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可减少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概率,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与黄瓜嫁接可有效防治黄瓜疫病。

2.1.3 选用健壮无病幼苗

加强栽培管理,栽培方式与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害是否发生和发生程度。一般来说,排水不畅、大水漫灌、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杂草较多、环境湿度较大的田块,易导致多种病害滋生。施肥频次和施用化肥的种类不当,会使土壤发生板结,易导致植株自身抗性下降,衰弱易侵染。设施黄瓜内,水量过多,开棚通风不及时,导致环境中湿度过高,叶片表面结露时间过长,给了病菌萌发侵入致病的机会,易引起喜湿病害在田间流行[18]。

2.1.4 科学施肥

提高植株自身抗性是减少病原侵染和流行的有效办法。在基肥施足的前提下,生长期不要过多地追施氮肥,以免造成徒长。植株体内“碳氮比”失调与植株发病相关,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时容易侵染病害。因此,通过叶面喷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促进黄瓜生长,提高黄瓜抗病性。经验表明,从定植后开始,按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 的比例配制成溶液,每隔5~7 d 喷洒1 次,连喷4 次,防效可达90%左右。

2.1.5 高温闷棚

在设施黄瓜定植或播种前,利用夏季高温天气,在清园后,施足基肥,深翻25~30 cm,并浇透水,关棚铺膜封闭10~15 d,设施内温度保持在50 ℃以上,可有效降低根结线虫及其他多种病害病源基数。

2.2 化学防治

2.2.1 药剂拌种

防治霜霉病、靶斑病、黑斑病、白粉病、枯萎病、白绢病时,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2.2.2 喷雾法用药

无论在幼苗期或成株期,一旦发病应在早期及时施用对应药剂。另外,预防时霜霉病、靶斑病等真菌病害时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在施药时注意要对叶片喷施到位。黄瓜疫病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40 g 喷雾防治。

2.2.3 熏烟粉尘法用药

保护地可用45%百菌清烟剂3~3.75 kg/hm2,傍晚用药,次日早晨通风,每隔7~10 d 熏烟1 次;用75%百菌清粉尘剂11.25~15 kg/hm2,一般晴天傍晚施药防效最好,对霜霉病、白粉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有效。

2.2.4 防治线虫

针对根结线虫可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灌根处理,有较好防效。

3 结束语

不同病害在时空发展上对黄瓜叶造成的为害都有较明显的差别。这有助于农业工作者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病害症状表现及变化,快速诊断确定病原种类,从而对症下药,更好地保障黄瓜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霉层水渍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擦玻璃
番茄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我帮妈妈擦镜子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如何防治辣椒疫病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万寿菊制种田中的病害鉴定
水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