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希,喻知玲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 333000)
釉上彩中包含新彩、古彩、珐琅彩、珐华彩以及粉彩,其中粉彩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方式。其自清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自始至终都是釉上彩中最重要的陶瓷装饰类型。而花鸟画则是粉彩瓷中最常见的表现题材,其多以描绘自然中的动植物为主,不但表达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情趣,更加诠释着这些时期的自然生态理念。粉彩花鸟画的发展周期很长,自粉彩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这也使得粉彩花鸟瓷画在不同的时期蕴含着不同的自然生态理念,从而折射出的社会文化面貌自然也不同。笔者认为,想要正确认识粉彩花鸟画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理念,就要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出发点,清晰地研究各个时期粉彩花鸟瓷画的特点。
清代的康熙时期是粉彩的诞生期,其是脱胎于古彩以及珐琅彩所出现的。发展至雍正乾隆时期最为鼎盛,而清末随着当时清王朝的衰败粉彩也有所没落,而来到民国时期又从新复兴。而我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社会还是属于农耕时期,而农耕文化的特征也深深的影响到当时的粉彩花鸟瓷画,所以这个阶段的粉彩花鸟画具有非常显著的农耕文化特征。而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依托弄出农耕生产,而当时的农耕生产力不像今天,还是需要依靠大自然,靠天气吃饭。而正是如此,当时的人们对大自然自然存有敬畏之心,将大自然看做神明,更是讲究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从哲学和美学思想上这也佐证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彼时的自然生态理念,正是这种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这个农耕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体现了一种自然、宁静、充满生命力的审美情趣。而这个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这两种风格恰好是一对父子,这便是雍正和乾隆。二者在审美情趣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理念在统一的农耕时期更是天差地别。雍正帝重视农耕,甚至在皇宫中也衣着朴素,时常装扮成农民,充分表现出其对农耕的重视。雍正粉彩自然在装饰效果上,追求朴素、自然,从一些博物馆收藏的雍正粉彩不难看出,其疏朗清新的装饰手法给人以一种回归田园的情趣和观感。而乾隆皇帝与其父亲不同,其追求的是奢靡和高贵,审美情趣更是趋于富丽堂皇以及繁复细致的风格。虽然这与农耕文化体现的自然生态也是一脉相传,从其留存下来的乾隆粉彩可以看出,其细致饱满的图案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体现出了当时人类热爱自然的美好愿景。
进入民国时期之后,虽然此时早已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但是中国仍旧是农耕型的社会,农耕文化自然占据着主导的社会地位。因此这个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始终保持着典型的农耕文化特点。其与清代的粉彩花鸟不同的是,民国粉彩花鸟画风格更趋于契合文人的自然生态理念,不再刻板的像封建王朝时期依据帝王的审美喜好。而这个时期的粉彩也被称之为新粉彩,而新粉彩艺术家也有着深厚的古典文人素养,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粉彩花鸟作品中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粉彩自然生态理念具有典型的文人特征。
民国末期的粉彩画,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艺术家为主流,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工业文明初期,这个阶段的粉彩花鸟作品表达的是意境,延续的也是传统的国人思想,例如儒释道美学思想,充满了人文意趣的情感。
“珠山八友”中,刘雨岑、邓碧珊等人的粉彩花鸟画深受后人喜爱。其中刘雨岑的“水点桃花”更是开创了没骨粉彩的先河。“水点桃花”粉彩画法的创始人是“珠山八友”中最年轻的刘雨岑先生。因为年代的关系,其后辈在他去世以后将他所创作的“水点桃花”技法又不断实验革新,最终呈现在7501瓷上,因此刘雨岑先生的创作一直被后世尊重也是因为他高超的陶瓷绘画技法和无私的精神来决定的。其中没骨法就是花鸟画中不可不提的一环,没骨法首先是国画术语,即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分山水没骨和花鸟没骨两种,最初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而没骨花鸟传为南唐宋徐崇嗣,实应真正始于清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勾花点叶”法。
恽寿平,清代人。创造了“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他在《南田画跋》称:“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他所作花鸟特点至今仍然影响陶瓷行业的花鸟画画法,原因在于他所归属的“常州画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画派之一。随着清代审美主流趋势的转变,上行下效的过程也使得民间手工艺人模仿恽寿平花鸟画使之嫁接到瓷器上,最能体现的其特色的就是在刘雨岑等“珠山八友”所创作的釉上彩作品,一方面体现出当时自由开放思想对于手工艺人的促进作用,使他们极大的解放了官窑控制下按照临摹仿照的行为。在作品风格上最能体现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正是在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中国瓷器绘画得到了极大的摹本借鉴和进步,也为后来刘雨岑创立“水点桃花”技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清代整个的发展历史中,对于汉文化和中国原有文化的继承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在传统绘画、书法以及陶瓷绘画中较多的保留了原有的发展模式并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单单是恽寿平的没骨法画法,在整个青花、五彩、包括粉彩的画法体系中都将清代帝王推崇的著名画家,也就是当时的宫廷主流画家的画风和形式确定下来,按照当时皇帝审定的粉本和格式来严格制作,可以说将传统绘画临摹到瓷器之上。
这不仅要求当时的官窑制瓷工匠要有高超的陶瓷绘画能力还要求工匠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包括对山水画、花鸟画的细致钻研,并不仅仅是按照固定的格式来临摹。因此在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清代政府垮台,原来官窑的制瓷工匠和模仿官窑的手工制作者们失去原有的依托和借鉴,他们不得不深入民间和市场了解当时民众所需所求,同时又拥有在官窑体制下训练出来的高超画工,对于线条和器型的把握尤为准确。这也是“珠山八友”粉彩能够突出的基本原因之一。
刘雨岑先生就是在时代的经历下磨练出来的高超画工和过人的艺术理解能力,这一点在他平时的生活中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仅爱好读书写字,也喜欢养花种草,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写生几乎伴随他绘画生涯的始终。对于艺术的理解不单单包括简单的临摹和复制,大多数作品是带有浓厚的个人艺术风向。他能够将传统粉彩进行革新和进化,首先肯定的是他刻苦地钻研和长久地实践,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独特的艺术理解能力,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他特殊的文人爱好和对自然写生的追求都构成了他独立的绘画风格。
“水点桃花”技法是先用淡墨勾出花的大致轮廓,这种直接下笔后技法与没骨法稍微有些不同,区别在考虑到成品的效果和工人的熟练度,最重要的是考虑最后成品的因素。事先用淡墨勾勒出线条使画面更加精准。再根据花瓣的外轮廓,薄薄地平涂一层玻璃白,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绘画截然不同的一点,就是陶瓷表面的吸水率以及作画难度。釉上彩都是在陶瓷釉面上绘画,绘画使用的颜料,第一是很难附着于釉面,不用玻璃白就很容易在高温中“灰飞烟灭”;第二,用特制的陶瓷画笔(羊毫画笔)来调配,能够吸收饱满的颜料按照所绘图案的层次和颜色的渐变,将颜料轻轻地晕染开来,在装饰效果上取得了如同国画一般的效果,更有一种表面微微凸起,有立体感。
“水点桃花”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快速将颜料洗染开来,不能拖泥带水,动作熟练也要考虑构图的合理性,能做到在陶瓷表面“胸有成花”,这是对本身技术的考验,也是对陶瓷工艺体系的把握,以及自身审美情趣的表达。有利于将这项传承有序、勇于变革的水点桃花工艺继续发扬光大。
而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粉彩花鸟画在政治的主导下日益走上空洞的程式化。而当时经济止步不前,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认定升天的自然生态理念也逐渐开始发生转变。因此,这个时期的粉彩花鸟画富有浓厚的政治气息,这个阶段的粉彩花鸟自然生态理念逐渐脱离自然、脱离现实成为这个特殊时期的艺术产物。
上世纪八十年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带领下,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主导早已过去。此时我国的社会中心完全放在经济发展,在这个开放包容,告诉发展的环境当中,新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这种全新的面貌自然也在自然生态理念中得以呈现出。此时的人类,不再对大自然报有征服欲,而是更加看重保护自然,注重自然与人的融合,这也重新认识到传统的自然生态理念。另一方面,工业文明和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本健康的自然环境受到冲击和破坏。而此时,人类对保护自然的意识也开始萌发。这就造成了这个特殊时期粉彩花鸟画的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历史逐渐沉淀。传统的粉彩花鸟画在复苏的同时,其伴随着的传统自然生态理念也杯新时期的粉彩花鸟画所影响。新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艺术家对控制自然,破坏自然的观念进行了否定。这个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对传统的自然生态理念进行提炼和升华,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和保守。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不仅是对传统粉彩的承袭,更是对建国初期粉彩自然生态理念的矫正。在不断走向正确道路的粉彩花鸟瓷画,越发的发挥其时代特征与艺术价值。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粉彩花鸟画突然掀起革新的潮流,这不仅是对传统粉彩的突破,更是构建出一套符合时代特征的粉彩花鸟瓷画体系。现代的粉彩花鸟画更加需要适应时代,现代粉彩更加富有时代性的自然生态理念。在粉彩花鸟瓷画中,不仅包含传统美学的自然生态理念,更是能体现现代特有的保护自然的和谐观念。这些现代的粉彩花鸟艺术家也在有意识的采取抽象或是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阐述对大自然保护的意义。
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富有特定的自然生态理念。粉彩花鸟瓷画从诞生之初就有着其特殊的自然生态理念,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主题的变化和相应的形式。粉彩装饰花鸟画题材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理念,其发展时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一是清代民国时期的粉彩花鸟瓷画,其显著的自然生态理念是以农耕文化为特征;二是建国初期的粉彩瓷画,其主要的生态理念是以政治为主导的特征;三则是新时期粉彩花鸟瓷画,其主要的生态理念则是以多元并存作为主要的主导特征。各个时期粉彩花鸟瓷画的自然生态理念也相应的与时代一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