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徽州名人为例

2022-03-14 03:07彭家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徽州名人政治

彭家国

(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又名新安,管辖区域包括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等地,徽文化的发源地,在明清时期,该地区经济繁荣,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这些名人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名人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整合徽州名人资源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名人轶事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让大学生走进名人故里,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用名人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去影响、教育、激励大学生。“榜样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力量源泉.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仰慕,不断激发人的上进心,为了实现自我,人们便会白觉地去效仿,朝着理想的价值目标去奋斗。”[1]充分利用徽州名人资源的德育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引大学生做国家有用之人。

1 徽州名人文化资源状况及蕴含的德育资源

1.1 徽州名人文化资源状况

徽州地区因文教昌盛,被誉为“东南邹鲁”,出现“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的景象,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文化,徽文化内涵丰富,如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州篆刻、新安画派、徽州印刷、新安版画等,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流派和风格。徽商明清时期逐渐崛起,形成“无徽不成镇”的繁荣局面,徽商的崛起进一步促进了徽文化的发展,在徽州地区涌现出众多不同类型的著名人物,如朱熹、朱升、程大位、胡宗宪、张小泉、戴震、胡雪岩、王茂荫、詹天佑、陶行知、黄宾虹、胡适等徽州特色文化的杰出代表,名人资源丰富,这些历史名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功绩和影响,丰富了徽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徽文化的影响力。

1.2 徽州名人文化蕴含的德育资源

(1)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生于徽州绩溪的胡宗宪,是明代抗倭爱国名将,在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严重,给沿海军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胡宗宪临危受命,在抗倭战斗中,胡宗宪经常不畏生死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将士在战场上的斗志。在倭寇围杭州时,胡宗宪“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2]体现了他毫不畏惧,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将帅风范。面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松弛的海防,随时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况,积极谋划建立完善沿海的防御系统,有效地抵御倭寇的入侵,体现了胡宗宪有勇有谋的爱国主义精神。

出生于徽州歙县的音乐家张曙,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的侵略,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用歌曲为武器,创作了《还我河山》《抗日进行曲》《保卫国土》等表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敌,顽强抗日,强烈救国热情的歌曲,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抗日,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并多次亲临前线慰问抗日官兵,不幸被日军炸死,体现了顽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徽州人经常被称为徽骆驼,寓意徽州人有着任劳任怨,不畏艰难,跋涉不止的进取精神。出生于徽州婺源的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主持设计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京张铁路修建之初,英、俄两国为了争夺该条铁路的修路权,互不相让,中国政府决定自己修建,詹天佑临危受命接受指派主持修路。修建这条铁路要穿越众多险峻的山脉,工程难度大,因当时中国缺少设备和人才技术,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完全没有能力完成这个工程。詹天佑则面对着外国人的轻视和讥讽,率领全体筑路人员,以大无畏气概,知难而进,最终在崇山峻岭中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在徽商身上对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体现得更加突出。徽州地区是山多田少,物质资源贫瘠,无法满足徽州人的生存需求,为了生计很多徽州人在年少时就不得不离开故土,一般都是以小本起家,靠着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闯荡商海。如出生于徽州绩溪的胡雪岩是徽商的代表人物,因家庭贫困年仅13岁就孤身到杭州闯荡,凭着不怕吃苦,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以白手起家成为富商,并以商人身份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业,被政府授予官衔,成为“红顶商人”。

(3)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出生于徽州休宁的戴震,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戴震自幼就好学深思,幼时学习朱熹的《四书章句》。“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距几时矣?’‘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其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3]难师的故事体现了戴震能够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在中国思想史上,戴震从人的天道自然之欲出发,深刻批判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理欲对立思想,强调理欲的统一,提出“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主张。

出生于徽州绩溪的胡适,是现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在文学上,胡适积极倡导者白话文,反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积极推进文学革命,被称为文学革命先锋。在学术上,胡适提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要有怀疑批判精神,只有严谨认真才能不断进步。在政治上,胡适追求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4)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出生于徽州歙县的陶行知,被称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面对国家的贫困落后,在遭受内忧外患的困境之际,陶行知探索强国富民之路,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力求从教育上改造落后的国民,积极创办学校,让更多平民的孩子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在教育中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即“能够实现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创造新生活、创造新世界的教育只能是生活教育;能够使学生成为健全的、可以自食其力并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共和国国民的教育,只能是生活教育”[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陶行知一生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2 徽州名人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首先,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强调系统性的理论论述和深入剖析,教学内容主要局限在教材知识,但无法兼顾各地方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能很好地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存在与大学生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差异较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其次,教育模式单一化,思政课教学主要是采用课堂说教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缺少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引用地方名人文化的德育资源,在教学内容上能够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文化环境,在教学方式上,通过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实践教学活动,将课内与课外、历史与现实贯穿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1)徽州名人文化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地方有德行、有影响、有才能的徽州名人文化资源,与教学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徽州名人的教学案例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亲切感,更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的思想灵魂,调动课堂的活跃性,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此外,通过徽州名人资源的运用,有利于大学生对教材理论性和政策性内容的理解,同时加大了对徽文化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徽文化的热爱。

(2)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培育高校徽文化特色。每所高校由于处于地域的不同,必然受到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应该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地方名人文化是该地区在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资源代表,是当地一种具有价值导向和信仰追求的榜样文化,也是体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宝贵文化财富,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地方名人文化资源,培育具有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因此,处于徽文化的地方高校,需要深入研究徽州名人文化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充分汲取徽州名人文化中的精华,将徽州名人文化中蕴含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等德育资源充分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大学文化。

(3)增强大学生对徽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徽文化。徽文化内容涉及教育、社会、文化、经济等众多领域,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名人作为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虽然与当今社会有着时空上的距离,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仍然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对大学生树立精英意识和精神追求产生重大影响,提高徽文化的认同度和继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通过徽州名人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大学生更多地熟知徽州名人,通过徽州名人了解热爱灿烂的徽文化,提高大学生对徽文化的认同度,徽文化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够使徽文化得到有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3 徽州名人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

(1)运用于课堂案例教学。首先教育者需要全面和系统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任务和目的,根据徽州名人资源不同的精神品质或生平事迹,分门别类、按章编排,分别穿插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中的诸如爱国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等理论体系中。教育者利用徽州名人的生平事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与实质,这样就摆脱了填鸭式或注入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弊端。也可在每个章节后留下空白,鼓励学生搜集不同时期的同类型名人,写下感受、报告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有榜样示范性的、有突出代表性的徽州历史名人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其学习成果以名人轶事、名人言、名人采访录、名人小传、小论文、小调查等形式在课堂展示。徽州名人资源不仅成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知识、感受灿烂徽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必和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教学资源,而且一改往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枯燥、空洞和乏味感,将理论内容与徽州名人案例相结合的穿插式教育方式能极大地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根据徽州名人资源的事迹与精神去对应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感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正确性与价值性,不再认为其是一门与自己无关、远离生活的理论学科

(2)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徽州历史名人故居和名人相关名胜古迹。“实践教育方法的实质是人的个性思想品质社会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教育也在不断拓展其社会领域,不断扩展其实施范围,不断丰富其具体实施方式。”[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学校课堂上的理论层面,应该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理论相结合,弥补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大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带领大学生探访徽州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博物馆等,充分利用校外的徽州名人资源,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深刻了解徽州名人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环境,不仅能够加深对徽州名人文化的体验,还能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根据查看实物调研、访谈等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形成实践报告,使大学生深入感悟徽州名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徽州名人的道德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3)撰写名人文化教材读本。目前徽州名人文化德育教材还比较匮乏,尤其缺乏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名人文化教材,因此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很难全面系统的利用徽州名人文化资源。学校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教学内容选取典型代表人物,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地方志编纂机构联合共同编写徽州名人文化教材,将徽州名人文化的精神品质与思政课教材内容相结合,编写的教材读本力求做到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4)加强地方高校特色文化建设。大学的建设首先是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徽州地区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徽州名人文化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文化、榜样文化等文化标记融入到校园的图书馆、教学楼、主干道、雕塑等建设中,在校园里创造出浓厚的徽州名人文化效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处处感受到徽州名人文化的存在,在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4 结语

徽州名人文化资源是徽州区域历代传承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文化、榜样文化中的精华,受到本土民众的推崇和尊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徽州名人文化资源,教学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同时能深化大学生对徽州历史文化的认识,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对徽文化的认同度,激发大学生对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利于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的培育,促进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徽州名人政治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徽州绿荫
名人摔跤后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