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娜甫·依米提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全球经济发展中服务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课程日益受到重视,成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点课程之一。当前大思政建设背景下,探索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成为目前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课程思政不意味着专业课程的思政化,也不能理解为上课过程中简单地添加一些思政内容,应该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固有的思政元素或寻找思政元素的契入点,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
1.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而应该是全体老师的工作。
2.推进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独立存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工作使已有的思政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探索的空间。专业课教师根据其所授课程的特点、具体内容,把教书和育人、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2]。
在多年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政教育目标。
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这种差别不仅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而且取决于服务消费者的素质和配合程度,尤其是消费者高度参与的服务中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学生的自律性,尤其是线上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自律性。因此,讲解服务异质性这个特点的时候,应让学生明白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在服务分类方面,服务可以分为消费者服务、生产者服务、政府服务、分配服务等,是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整体思维和和谐意识。自律意识的强化对学生言行有规范作用,而和谐意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前提[3]。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和一系列贸易规则,作为多边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所有成员遵守其原则和规则。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的成员之一,与19 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投资协定,这意味着我们的经贸活动尊守这些协定协议,国际经贸往来中任何违规行为会影响到国家的信誉和长远的合作利益,因此作为国贸专业的学生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要了解相关贸易投资法规,与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时熟悉贸易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做好交易风险的防范工作。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与国家、企业声誉息息相关,是开展国际经贸活动的前提条件[3]。
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同一般商品一样,是由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一般来说,服务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与有形产品不同的是服务生产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加突出,人的素质决定服务的品质。在贸易强国建设中,货物贸易是基础,服务贸易是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雄厚的人力资本是我国实现贸易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即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术、技能和健康等。这意味着通过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自己身体、心理素质的锻炼,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的贸易强国目标。处于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通过这个逻辑关系强化学生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理解,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服务商品与货物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实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劳动的衡量尺度是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但服务产品中重复型服务产品和创新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重复型服务,比如运输、旅游、医疗、教育等,其价值量由生产该服务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创新型服务,比如科学发明、设计、文艺创作等,其价值量由最先生产出这种服务产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通过服务贸易的价值理论,一方面可以解释创新型服务提供者的收入往往高于重复型服务提供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是自我发展的源泉,通过创新型劳动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配第-克拉克定理作为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经验性总结,强调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它的内在逻辑性和现实意义,是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经济形势变化的正确的选择。而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要一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一般的情况下,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交换和消费的同时性、非存储性以及异质性等特点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地点直接地、面对面地相互接触和交流。这使得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即商业存在形式的服务贸易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最重要的交易模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前景等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怎么创造的。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的过程中会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讨论和引导的方式,能够达到强化学生四个自信的思政教育目标。
在国际服务贸易政策部分,通过讲解和讨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服务贸易政策目标及其原因、服务贸易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化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影响等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服务贸易政策选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在服务贸易方面,我国超额完成入世对外开放承诺,承诺的服务部门数量增加到122 个部门,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 个部门的承诺水平,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达了最高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以教育业对外开放为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事关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越来越重视推动国际教育公平的构建。近年来我国教育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推进,已与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和交流关系。教育作为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推动全球总体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教育的共同发展使得各国民众得到更均等的发展条件。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的基础是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其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解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他认为,六大因素对企业开发自身的竞争潜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是生产要素。他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高等要素、通用要素和特殊要素。认为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是一国产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其重要性越来越提升。而高科技人才是高等要素和特殊要素的很重要的构成部分,需要一个国家长期、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并且需要提供适宜其成长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及文化环境。可以看出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人才支撑、人才竞争力的提升,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又取决于国家的发展,也就是说国家竞争力和个人竞争力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相依共存的。通过其逻辑关系强化学生人才强国意识。
迈克尔·波特 的“钻石模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政府行为。在企业、产业、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中政府的行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讲解这个因素的关键作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事实说明政府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外包是提升企业市场环境应变能力并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从长期来看,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得企业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保持国际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像企业一样个人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外包无处不在。对大学生来说其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时间,充分利用宝贵的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大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服务外包,可以引导学生区分对自己重要和非重要的事情,使学生认识到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不是盲目的学习,应该是有目标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白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的重要性,培养其时间管理意识。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是摆在专业课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大、理论性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比较多[5]。因此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的内容必须融入具体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的高度融合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得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达到思政教育目的。因此,在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上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其难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寻找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之间的“契合点”,注意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
因本课程课时有限,学习内容较多,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雨课堂、建立课程微信群等平台给学生分享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思政材料,比如相关的案例、新闻报道、文章、短视频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在雨课堂上投稿等以学生为中心、以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答题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6]。
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而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在讲授理论的同时,针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搜集该内容相关的案例和文献资料,将其拿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并讨论其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7]。引导学生探讨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及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依据。组织学生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从中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现实,把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的变化从点、线、面结合起来,从教书育人的高度引导和影响学生。
课程思政要有说服力、引导力、感染力。以事实说服学生,以细节感染学生,以活动引导学生。比如,介绍中国服务贸易和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之前,可以提前安排团队作业,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我国和一些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以学生在课堂上PPT 演示、提问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在服务贸易中取得的成就、竞争力迅速提升的趋势,以及其背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积极响应《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面比较广,思政元素的契入点及相关的思政素材也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寻找更有效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