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吟 杨涛
[摘要]随着国家对数字教材的重视及教学模式的变革,VR技术在教学教材上的应用也获得快速发展。VR教材创新了教学方式,给出版社带来了多元化的商业价值。VR教材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作为出版社,其可从内容优化、人才培养、营销创新层面入手,规避和解决VR技术融于教材所产生的问题,实现VR教材的量化出版与使用。
[关键词]VR技术;传统教材;数字教材;变革;出版策略
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的载体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从泥板、竹简、锦帛到纸张,图书在保持其原有内核的基础上,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载体。以沉浸式深度体验为特征的虚拟现实(VR)技术为图书带来了新的载体,它不仅延伸了图书阅读的新视域,而且创新了图书教育的新模式。VR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并结合相关科学技术,在视、听、触觉等方面生成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1]。
近年来,VR技术被运用于游戏、旅游、地产、新闻报道等众多领域,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传统三大出版领域中,与VR技术结合最好的当属教育出版领域[2]。2018年3月6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微软中国共同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高校及中高职院校启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及实验室建设项目,将VR技术进一步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其中,针对VR教材的开发也开始受到大众重视,VR技术如何与教育出版领域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知识的传播,提高读者的使用效率,是当下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教学教材为例,探析VR技术融合教学教材后所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以及数字教材的出版策略。
一、VR技术与教材融合的可能
教材主要指使用于教学的书籍。VR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无疑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
第一,VR技术构造的虚拟仿真模型可适用于实践性强的教材,比如医学、建筑学等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教材。传统的医学、建筑学等教材大多借助图片形式呈现操作内容,学生只能看,无法进行实践操作,而VR技术构造的虚拟场景可解决这一問题;VR技术营造的场景叙事模式可适用于情感教学的教材,比如语文学科、心理学科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情景教学通常采用播放音乐、图片、视频等方式,这些方式难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景,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无法与教材内容中的角色或作者互动,其难以获得心理上的情感体验,而VR技术将跨越时空的互动变成了可能。
第二,当下教材的主要使用对象为90后和00后的学生,作为新生代的“数字原住民”,电子设备伴随他们成长,他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有了新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教材的目标受众对VR教材新的内容呈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甚至能够本能地将VR技术提供的手势识别、动作铺作、虚拟空间等融入教育教学中。
二、VR技术对数字教材出版的变革
融合了VR技术的教育图书改变了传统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和承载量,让体验式阅读、沉浸式阅读、跨时空阅读成为可能,进一步拓宽了数字教材的商业价值渠道。
(一)内容呈现三维化
传统教材在内容上的呈现形式以图文为主,出版社为了清晰地展示内容,在字体、颜色、排版方面下了大功夫,即便如此,其内容呈现形式仍是平面、二维的。为了改变此种形式,出版社在一些幼儿科普图书上采用了可伸缩的立体式图片,其呈现形式是将图片从书本上翻折起来,但实质仍是平面图片。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教材应运而生,数字教材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在内容载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呈现形式也存在弊端。大多数字教材仅仅是将纸质内容复制到电子设备上,或者在其中插入视频或有声朗读,学生获取知识依靠的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视觉和听觉。
在VR技术助力下的教材彻底实现了内容呈现的立体化、多维化,其利用3D模型和传输设备,将传统纸质教材中枯燥、抽象、平面的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立体的仿真模型或虚拟仿真环境,学生置身于虚拟空间能更好地调动多维感官,除了视觉、听觉、触觉,还可以调动嗅觉,以营造真实的场景。VR教材多维度的内容呈现形式,不仅能满足教师真正的情景教学需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的VR图书《人卫3D系统解剖学》,利用VR技术建立全三维的人体数字模型,在虚拟环境中导入完整的3D数字人体解剖结构后,学生可在完全的虚拟场景中通过操作动作控制器对模型进行拾取、旋转、隐藏和复原等交互操作。这将原本只能靠文字和图片呈现的内容转变为可视、可触、可感的动态内容,实现了知识性、操作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
(二)互动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材能实现的互动形式为人人互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更需要的是两者与教材中的人物及场景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度剖析内容、理解含义、掌握知识。基于VR技术的全景视频打破了使用者已有的阅读界限,学生以主角的身份进入虚拟场景,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对话和互动,切实体会教材文本中主人公情感的转变和心理变化,整个阅读过程不仅包括人人互动,也实现了人机互动。人和以机器为载体的现代科技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而变成了黏性更强的互动关系—人同机器交流[3]。
2016年,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几米的VR图书《我的全世界只有你》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该图书借助VR技术,将书中主人公在寻找心爱小狗的过程中遇到五个不同人物,最终学会如何重新看待自己的失落情绪的内容构建成虚拟场景,体验者戴上VR头盔即可站在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整个过程,在虚拟场景中实现与不同角色的互动,获取切身感受。
(三)教学资源丰富化
传统纸质教材内容承载有限,一经出版发售,内容就不能变更和继续丰富。VR教材融合了数字教材、音视频、在线测评、益智类游戏等在线教育类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其能实时更新在线教学素材,解决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承载有限的问题。VR教材的储蓄功能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打开视频链接重复学习;其也可借助电子交互式白板,把不同年级的VR课程运用到其他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一本VR教材容纳多个年级、多个学科内容,真正做到教材的高效、便捷利用。
VR教材的在线测评系统可跟踪监测全部教学过程,收集并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自动生成教材使用的反馈报告,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商业价值多元化
人工智能与虚拟技术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将衍生多种内容形式,帮助读者高效获取信息。同时,伴随技术而来的泛媒体化趋势将为出版业创造更多的内容传播渠道,这是出版市场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从单一盈利发展为多样共生的商业生态圈[4]。在传统出版物中应用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内容呈现方式,基于VR技术的数字出版物,在内容呈现形式上不再囿于单一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变成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沉浸式多媒体形式。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需要不同的设备,例如,针对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读者想要完全体验亚马逊电子书带来的良好阅读感受,需要配备同步的电子设备。亚马逊电子书作为书籍数据平台,不仅销售内容,同时也销售电子书这一媒介载体。和Kindle电子书一样,VR图书也需要特殊的设备,购买VR图书的消费者不仅要购买图书内容本身,也需要购买与之匹配的设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技术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读者不仅购买内容,也会为知识所延伸出来的“圈子”消费[4]。
三、VR数字教材出版策略分析
VR教材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但目前VR教材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仍处于初始阶段,创新出版策略,解决VR数字教材融合出版中的问题是出版社亟须解决的难题。
(一)丰富学科内容,优化场景呈现
作为内容商的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就必须要考虑内容产品形式的转换[5]。当下,VR技术已经应用于部分教材中,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的VR图书《人卫3D系统解剖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基于AR技术建设的数字化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识读与钢筋算量》等。这些教材多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材,学生借助VR教材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实现理论性、操作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实际上,VR技术构建的虚拟场景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对文学、心理学等需要体验情感感受的学科教学而言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语言学科在VR技术的助力下也能增强教学效果,在虚拟场景中实现真实对话。因此,VR教材可拓宽学科面,丰富学科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VR技术的仿真模拟作用,以服务于日常教学。
VR教材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构建虚拟场景,如果场景的画面出现卡顿、掉帧,勢必会影响使用感受。5G技术的出现刚好能解决这一问题,5G技术的通信速率是4G的十倍至一百倍,可满足二维、三维以及多媒体与动态技术的无缝衔接和大规模传输需求[6],同时,场景画面分辨率也会有明显提升,使用5G技术传输的VR虚拟空间场景显示会更为清晰和流畅。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VR教材数据库
VR技术在当下仍属于一种新兴技术,出版社的人才培养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版社可以走“出版社+VR技术团队+专业教师队伍”的道路。一方面,出版社可以和技术团队合作,利用自身在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优势对接技术团队,共同开发VR教材。另一方面,出版社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或者招聘具有拍摄实景和制作动画能力的人员,从体制内部夯实自身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复合型人才建设,提高自身整体核心竞争力。同时,VR教材的本质还是教材,大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既没有一线教学的经验,也不是很熟悉教学场景和知识点。因此,VR教材的设计需要与专业教师队伍合作,这样设计的教材内容与知识点才能协调一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与传统教材相比,VR教材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生产周期更长,生产成本更高,这成为其限制出版和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多个VR教材出版社可以自行联合,依托“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不同出版社将拍摄或制作的场景放入数据库,各个出版社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各种主题的VR教材。这一生产模式可以缩短VR教材的生产周期,减少VR教材的生产成本。
(三)定位核心受众,创新营销模式
VR教材作为商品,其最终的目的是销售,因此出版社在营销时定位好核心受众,能提高营销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率。
第一,出版社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实现宣传信息精准定位于核心用户。2018年的中国VR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从消费者年龄特征上看,VR设备的购买者和体验者主要是80、90后爱冒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7]。根据核心消费者的主要特征,出版社可设计与年龄层相对应的学科教材内容,并制订其可能喜欢的宣传广告。
第二,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2018年的中国VR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有50.76%的人选择通过“手机VR App”了解VR技术,通过“线下VR场所”了解VR技术的人群占总人数的49.90%[8]。因此,出版社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销售矩阵,是实现VR教材长足发展、盈利增收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方面,当下的互联网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出版社的运营人员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出版社借助互联网各大平台,在网上进行软文营销和口碑营销,聚焦目标受众,增加VR教材的曝光率。另一方面,出版社通过事件营销、开展读书分享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对VR教材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其还可设立线下体验馆,让用户直接接触并了解VR图书,以其特有的阅读方式吸引用户。
四、结语
保罗·莱文森提出,人类在媒介演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理性选择。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以往媒介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传授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VR技术与教材融合是教材出版发展的新方向。一方面,传统出版社要紧跟VR技术发展的步伐,从内容、技术、人才和营销层面入手,适时调整出版策略,获得新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人类的技术会越来越完善,但新的媒介又会带来新的问题,这都是VR教材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01):2-46.
[2]周澎.“VR+阅读障碍者图书”出版的著作权制度困境、价值与展望: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J].编辑之友,2020(09):94-100.
[3]米华.VR+童书:开启少儿图书出版的新形态[J].编辑之友,2019(06):13-17,23.
[4]李晶晶,汪薇.新技术与新出版:技术双擎推动下的出版业变革与重构[J].中国出版,2017(14):20-24.
[5]程亚星.我国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之路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7(11):118-119,122.
[6]陈宏伟.5G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VR图书的内容设计研究[J].出版广角,2020(12):42-44.
[7]刘茜,孟思彤.2018年中国VR消费者调查报告[J].新闻与写作,2019(09):40-47.
[8]沈阳,逯行,曾海军.虚拟现实: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篇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教授[J].电化教育研究,2020(01):5-9.
363850033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