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惯养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实践

2022-03-13 22:11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213002储薇薇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3期
关键词:案例道德法治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213002) 储薇薇

习惯养成教育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时,教师需要深入到教材之中,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学情创设生活化情境,运用生活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对教学预案展开创新研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发掘教材内容,引入习惯养成教学机制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1.研究教材教法

教材需要研究,教法需要创新。教师在直面教学课题时,要建立理性建构意识,深入到教材中展开阅读和研究。教师的每一次教学都会面临新情况,而对教材展开深度解析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形成新的教学契合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种类众多,教师在筛选教法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展开对应设计,以构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法基础。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解析,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和相关案例,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阅读,然后提出问题:“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理解家人的心呢?”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并对案例展开分析,对问题展开深度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家庭矛盾和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大家需要相互理解,而且大家又是亲人,要认真考虑对方的感受,唯有读懂对方的心,才能达成有效沟通;有的学生说,孩子与父母的矛盾最为突出,因为存在代沟问题,通过交流与沟通也难以调和矛盾,所以家长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学生的个性观点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先做好自己,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家庭矛盾,才能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调研教情学情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研究的同时,还要对学情进行科学调研,以促进教与学的对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情展开调查,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标准的,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基础有所了解,教学便会处于盲目的状态。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在导学阶段进行学情调查:“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都应该追求自立,我们只有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更独立,才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对此,你有哪些想法?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感触,自然有很多话要说。教学进入互动的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案例信息,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独立自主能力的养成进行积极地探索。学生有了前面的展示和交流,对独立自主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然能够快速形成应对。教师的学情调查带有鲜明的目的性,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确保教学环节得以顺利推进。

二、观照生本需求,设计习惯养成教学活动

习惯养成教育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定把握,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出最理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规划,推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觉感知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1.精选活动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提升活动的品质。如情境再现、小品演绎、质疑释疑、知识竞答、游戏操作、生活观察、信息展示、师生互动等活动形式属于学科活动范畴,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地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习惯意识。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在课前布置生活调查任务:“深入到家庭中进行观察、采访和访谈,对家庭几代人展开生活调查,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归结生活变化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个内容比较熟悉,任务执行不存在任何问题。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对自己观察到的生活情况以及发现的生活变化进行总结归纳,主动地介绍自己及家人的变化,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要多多参与到家庭建设中,积极承担家庭责任。这个调查活动虽然是在课前进行的,但却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2.创新活动形式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以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如在媒体展示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信息搜集,以信息共享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展示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演绎设计、演绎组织、演绎评价,并充分放权给学生,历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探索和互动研究,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的动力。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介绍新中国成立情况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很快进入观察讨论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设计一个解说任务:“我们国家有过几次大型的阅兵活动,活动场面非常壮观。现在播放相关的视频,让你来当解说员,你打算如何解说呢?”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要有流畅的语言,操作难度很大。教师先进行解说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浓厚。进入展示环节后,学生一开始还有一些紧张,但逐渐进入状态后,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解说任务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联系生活设计,建立习惯养成教学基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建立教学基点。教师要合理利用教辅手段,创造更多的对接机会并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自然达成习惯养成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习惯养成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在学情调查中,教师获得的信息偏重于学生的学习表现,而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情况则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教辅手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图片信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对这些图片所描绘的行为进行评价。第一幅图:几个小朋友在破坏广场上的健身设施。对此,学生一致认为:“公共设施是为公众服务的,随意破坏是不对的,这样的行为不文明,这些小朋友需要家长加以管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第二幅图:两个小朋友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学生给出的评价呈现个性化,有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小朋友主动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这是学雷锋做好事,值得大力提倡,这种行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有学生进行负面评价“社会上的人很复杂,有人扶起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讹了。这样的好事还是不做为好”。教师及时介入学生的评价中,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

2.解析生活案例

学生对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比较敏感,教师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能够顺利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认知。生活案例具有鲜活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够对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冲击,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将生活案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接,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互动环节,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公共秩序》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先展示一个画面:几个小朋友在街道上追逐打闹,来往车辆纷纷避让,导致交通出现了瘫痪,很多司机出面干涉,那些小朋友不管不顾,还是到处乱跑。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个案例?你们会给出怎样的解决方法?”学生开始热议,想法不断涌现。有的学生直言:“这些小朋友很不懂事,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追根溯源,应该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对孩子的相关教育做得不到位。”有的学生说:“这些孩子阻碍交通秩序事小,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那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应该对他们进行严肃地教育,同时找到孩子的家长,进行相关教育。”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实践活动,构建习惯养成教学体系

小学生对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参与兴趣,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完成认知内化,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1.创新学习活动

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对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有较强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活动之中,在良性互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如游戏、竞赛、操作、调查、观察等都属于学习活动的范畴,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参与我奉献》这一课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同桌两人一起合作学习,选择生活中互帮互学的案例并编成小品,展开现场演绎,传递正能量。学生听说要开展演绎活动,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在案例故事内容的选择、小品编写创作、排练演绎等环节,教师及时跟进指导,给予学生技术上的支持。现场演绎活动顺利展开,学生都在努力塑造角色,将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故事搬上舞台,对一些好人好事做正面宣传,获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建议,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组织实践活动

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经历实践训练的过程。教师在具体设计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开展的环境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内化的机会。如生活观察、信息搜集、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公益宣传、社区服务、家务劳动等活动都带有实践的意味,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活动。教师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给不同群体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先对学生的家风情况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出一些内容,但不能进行系统性阐释。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家庭采访活动任务:“回家之后,对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进行采访,对家风贯彻情况进行信息搜集,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听说有采访任务,自然是兴奋不已。因为是家庭采访,学生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教师事先与家长进行联系,给出一些任务的提示和要求,让家长给予配合,利用这次采访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一番调度和实践操作,学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在成果梳理和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调查实践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点评,促使学生对习惯养成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每一个家庭的家风是不同的,但积极向上、追求健康都是统一的主题,教师利用这样的机会适时施教,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具体执教时,需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有清晰的认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活动实践中达成习惯养成目标,提升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高度契合,教师要做好整合创新,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完成认知的构建。习惯养成教育有多种载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最适合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借助教学辅助手段展开相应的设计和组织,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

猜你喜欢
案例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