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农业短视频制作”为例

2022-03-13 11:45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思政技能课程

井 晶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互联网+农业”的趋势下,有效利用短视频方式,打破疫情常态化带来的难丰收困境,将乡村振兴引入影视动画专业课堂,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数码摄像专周实训是影视动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项目实训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BOPPPS 模型组织课堂教学,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在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整合和重构,以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设置中等职业教育组和高等职业教育组。两个组别分设公共基础课程组、思政课程组、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农业短视频制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组专业(技能)课程二组的参赛作品,本作品是数码摄影专周实训中的一个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单元。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依据岗课赛证,整合教学内容

依据五年制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岗位调研结果,对接“1+X”数字艺术创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贯彻落实数码摄像专周实训课程标准,把企业典型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重构课程内容。本课程依托“十三五”规划教材《摄影摄像技术》,基于疫情新常态时代背景,将原教材9 个单元内容优化整合为4 个实训项目,分别是:疫情防护公益短片制作、战疫宣传片制作、农业短视频制作、商业广告片制作。参赛作品为项目三“农业短视频制作”,包含4 个学习任务,共计16 学时。

(二)注重精准施教,明晰学生学情

知识和技能基础方面,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学生已学习相关前导课程,具备前期策划、基础拍摄等能力。通过前期战疫宣传片等项目制作,学生已了解视频创作流程,初步掌握视听语言综合创作技巧。 认知和实践能力方面,学生意识到视听语言的重要性,能利用多种元素拍摄画面,运用镜头表达思想,但作品的表现力不足,学生前测分析显示规范操作、沟通表达、创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学习特点方面,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实践的欲望强,喜欢借助微课、动画、VR 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

(三)依照项目成果,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依托职业素养,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确定本项目教学目标。本项目成果是“农业短视频”,以此为出发点,逆向倒推,确定学生完成项目成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由此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掌握策划、拍摄及制作相关知识是完成项目的必备条件,是教学重点。同时,基于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分析,根据往届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经验,预判本项目的教学难点为:正确规范掌握农业短视频创作要领,培养短视频思维。

(四)助力有效学习,选取教学策略

结合疫情教学现状,教师团队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将授课分为两阶段:部分学生未返校阶段和全体学生返校阶段。

“双线融合”成果导向,聚焦学生学习效果。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从学习成果“农业短视频”出发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前4 课时因部分学生疫情滞留在家,教师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直播+线下实体课堂的形式教学。针对疫情期间无法前往农业大棚,借助720。全景系统完成策划案和分镜创作,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共建资源库开展教学。后12 课时全体学生复学返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借助VR、Shot Designer、3D 布光模拟等虚拟仿真软件完成方案制定,突破教学重点;结合校内影视制作实训室和校外农业大棚强化技能操作,化解教学难点。创设情境融入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相结合。强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元化、全过程评价调节教学行为,优化学习效果。

“四融通两融合”模式引领,提升学生品德技能。采用“四融通两融合”的教学模式,思政融通为指导方向,校企融通为指导方法,理实融通为教法支撑,虚实融通为主要手段,全面实现学生品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双提升。利用虚拟仿真、小组讨论、协同制作,熟悉农业短视频制作流程,完成方案设计及制作,突破教学重点;结合影视岗位角色体验、实拍练习、教师示教完成规范短视频制作,强化制作技能,化解教学难点。

BOPPPS 模型组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用BOPPPS 模型组织教学,将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分为6 个环节: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为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基于学生和教师层面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对BOPPPS模型的六个环节进行重新布局,课前阶段重构为“B+O+P”(导入+目标+前测),课中阶段“P+P+S”(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课后阶段“P+O+S”(后测+目标+总结),让BOPPPS 六个环节不再局限于课堂面授,并将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科学有效混合,提出基于BOPPPS 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组织

双导师。聘用企业能工巧匠作为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组建校企融合“双导师”教学团队,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联合研制课程标准、组建线上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编制活页式手册。校内教师主导教学,企业导师结合行业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阶段。采用“师生双向”三阶段反馈式教学法,教师课前任务启动,发布学习资料;学生借助学习平台,提升课程兴趣。课中教师任务分析,新知讲解,锤炼技能;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后教师任务拓展,巩固本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学生通过校企联动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的进一步发展。

四融合。理论精讲、实物模拟、实操拍摄等方法结合VR 虚拟现实、仿真软件等技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真实项目为载体贯穿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相融合;教学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技能操练环节中强化劳动体验,技能训练与劳动教育相融合。

五联动。建立“五联动”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联动;坚持授业育人结合,强化师生联动;实现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对接,创建现场与远程联动;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共进,构建课堂与农业大棚联动;实行“互联网+”的形式,达到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联动。

六环节。课堂教学按照短视频制作流程组织实施,由前期到后期,基于岗位工作流程,选取农业短视频创作典型案例,采用“明任务—创情境—析要点—练技能—评优良—固本领”六环节引导式教学流程。整个课堂以“明任务”环节开启,在“任务实施”四环节中逐层突破重难点,利用“任务拓展”环节巩固学生本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实践条件

“平台化+岗位化”构建课程实践保障基础,“仿真化+沉浸式”打造课程创新保障机制。借助教学资源平台,拓展学习时间与空间;借助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影视实操拍摄;借助企业实践平台,创设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借助超星学习平台实时数据反馈,及时诊断改进。校内建成“虚拟仿真+实操训练”相结合的影视实训室,校外借助农业大棚,真岗实景演练拍摄技能,实现校内外课堂岗位的灵活切换。运用虚拟仿真平台、VR 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校内校外、虚实结合营造“沉浸式”短视频制作技能训练新环境。

(三)课程思政

注重榜样引领、精神传承,强化课程思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教学中以“农人”作为榜样示范。坚持立德树人,聘请企业导师,以身示教,培养“明规守则”的职业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课前预习中发布中国乡村振兴网中视频案例,融入知农、爱农、为农的思政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精选视频案例,将农人辛勤细致的职业态度、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激发影视人的职业荣誉感和“技能兴国,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四)多元评价

采用“三主体四维度”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三主体”即学生、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四维度”即理论运用、实操技能、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采用基础评价、过程评价、总体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前任务、模拟仿真、实拍技能、环节测验、操作规范、方案可行性、课堂参与度、课后巩固拓展等。通过全过程多元化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1]。

三、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思结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还原岗位情境、VR实景体验、实物道具展示、仿真软件模拟、720。全景展示等多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参与主动性。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资源、活页式手册,积极探索,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二)德技并修,显著提升职业素养

依托校企项目展开,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掌握了农业短视频策划、拍摄及制作知识,熟悉了制作流程,学会利用镜头表达所思、所想,培养了“知原理、会方法、能创作”的职业能力和“重安全、合规范、保质量”的职业素养,团队综合成绩最高的学生被评为“最佳拍摄团队”奖。

(三)精益求精,无缝对接企业岗位

实操环节企业导师以身示教,对接短视频制作岗位标准,培养了学生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技能训练提升了学生“美在田间、热爱劳动”的综合素养,通过文化浸润式课程思政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崇尚技能、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为未来无缝对接企业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特色创新

(一)构建“项目引领、双师支撑、六环联动”的教学模式

坚持校企结合、产教结合、虚实结合、劳育结合,以生产项目为驱动,校企双导师为支撑,构建“明任务—创情境—析要点—练技能—评优良—固本领”六环节教学流程,为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营造“虚实结合、情景模拟、工学对接”的实训环境

以农业短视频项目为依托,利用虚拟软件、图像实时传输技术、实物模型演示等虚实手段相结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双限制,通过技术手段完成课堂岗位情景模拟,真岗实训深入农业基地营造“工学对接”新环境。

(三)创新“技术培养、思政浸润、劳动育人”的培养方式

结合农业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教育学生提升短视频制作技术,理解农业生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赞美劳动光荣的传统。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获得全面提升。通过“技术培养、思政浸润、劳动育人”培养方式,有效驱动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达到职业素养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思政技能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