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梅 胡 锦 杨华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当前,贵州全省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努力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对全省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统一战线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上,大有可为。
为推动我省统一战线共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全省统一战线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我们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全省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校)的统一战线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存在针对性不强、规范性不够、实用性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科学分类,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确立的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结合统战成员和统战干部对培训需求的特点,将全省统一战线领域教育培训对象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第二层面是统战成员中的积极分子,即有较强参政议政热情和一定工作业绩及群众基础的统战成员。第三层面是所有的统战成员。
二是针对不同层面培训对象,构建不同课程体系,采用不同培训方式。第一层面的统战成员,是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主要由各级统战部会商组织部、社会主义学院(校),每年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规划,依据教育培训对象的“身份特征”以及需求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港澳台侨代表人士等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八个类别,确立八个类别代表人士的课程体系。针对第二层面统战成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在第一层面统战成员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适度扩充,增加统一战线基础理论和能力素质提升方面的课程。针对第三层面的统战成员,由于其范围广泛、数量庞大,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各级统战部统筹网络统战教学资源,指导各级社院研发政治共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能力素质培养等课程,构建我省统一战线“大培训”格局。
一是由省委统战部牵头,省社会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等全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专家成立编审委员会,制定教材编写制度,明确我省共识教育通用教材选题,组织全省统一战线理论专家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社会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编写,最后由省委统战部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二是由省社会主义学院牵头组织全省社院(校),根据地方特色科学选题,精心策划,以教案讲稿为基础,对获得中组部“好课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精品课程”、贵州省“好课程”、贵州省社院系统统一战线“好课程”等进行梳理和汇总,开展核心课程和重点课程的教材编写。
一是加大统一战线实践课程开发。由省委统战部牵头,省社院具体实施,各市(州)统战系统、社会主义学院(校)积极参与,根据本省、本地区实际,积极挖掘、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统战教学案例和现场教学基地。以“红色文化洗礼,多党合作熏陶,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为实践教学主线,优化整合全省统一战线资源及师资力量,形成不同区域和不同主题相匹配的组合,合力研发具有贵州特色的共识教育实践课程。
二是注重统一战线理论课程研发。积极争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支持,省社院牵头组建全省社院系统联合教研室、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带动市(州)县(区)社院(校)联动发力,根据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新任务新要求,与时俱进合力研发新的教学模块和核心课程。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中组部、中央社院等举办的全国精品课评选、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全省好课程评选,做强省社院主办的全省统一战线好课程评选活动,研发、遴选一批高质量统一战线课程。
一是各级社院要努力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实践锻炼,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外引内培下带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定期选送师资外出交流学习,组织教师结合统一战线具体工作,以把课题做到“大地上”的精神,开展实践调研,选择统战成员关注的重点,统战部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完善健全师资队伍考核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和聘任制,从教师品德、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理论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设立教学创新奖,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是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校)建立兼职教师统一战线师资库,大力选聘相关领导专家入库担任兼职教师。推动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将全省统一战线领域各级党委(党组)领导干部上讲台纳入日常性工作,并作出制度性安排。统战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带头、主动参与,做好示范引领并积极支持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各业务处室负责人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讲课,大力宣讲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定期总结、反馈领导干部讲课情况,及时将选题精、有深度、学员评价高、培训效果好的专题向全省进行推荐。
一是优化评估方式。在培训期间,通过学员测评、卷面测试、读书笔记、学习报告等,检测培训对象对理论学习的掌握情况,实施主体为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校)。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跟踪问效形式,重点检验培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实践运用和操作能力,实施主体为调训部门。
二是加大监督力度,各级统战部指导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校)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与成就,不断提升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