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早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2022-03-13 23:24:29陈合强
家禽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成熟种鸡均匀度

陈合强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2)02-0019-05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有部分客户反映肉种鸡早产,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实际生产中分析肉种鸡早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非常关键。

1 肉种鸡早产的原因分析

1.1 光照

包括育成期光照强度过强;遮黑不严密,有漏光现象;鸡群免疫时,长时间使用强光;后转舍的光照强度高于前舍;光照刺激加光时间过早等情况。

1.2 均匀度差

前期均匀度差,后期均匀度维持不好,鸡群个体差异大,性成熟与体成熟不一致,导致早产。

1.3 体重控制不当

育成后期过度超重,24周末体重严重超标。

1.4 累计营养不足

一般顺季的鸡群在温带气候条件下生产性能较好,如果没有人工控制鸡舍温度,这些鸡群育雏育成期的大部分时间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对肉种鸡的饲喂又是根据体重指标来进行,因此育成期温度越低就需要采食更多的饲料来满足鸡群的维持需要和体重增长的要求。顺季鸡群育成后期处在渐长的光照环境中,采食的饲料比较充足,累积的营养也很容易达到开产所需的营养累计量,一旦营养累计量达到种鸡要求,在光照的刺激下鸡群就会出现早产现象。

2 预防措施

2.1 确保鸡群体重与标准曲线一致

种公母鸡从15周到光照刺激阶段,管理目标是使种鸡沿着标准体重曲线生长,保持较高的均匀度,使鸡群在期望的日齡平稳地过渡到性成熟,尽可能提高鸡群体重和性成熟的均匀度。特别应关注体重和周增重两条曲线,要达到这一目标需遵守推荐的周能量摄入增加量与周增重指标,此时间定期观察和记录体重及均匀度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15周到光照刺激阶段,周增重没有达到要求是生产性能低下的常见原因,会造成种鸡开产推迟、初产蛋重小、不合格种蛋与畸形蛋比例增加、无精蛋比例增加、抱窝倾向增加、体重及性成熟均匀度降低、高峰产蛋率低、种公母鸡之间性成熟不同步等。如果15周鸡群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0 g以上,应重新绘制体重增长曲线,通过增加饲喂量使体重在光照刺激时达到标准。对于体重低于标准的鸡群,还有可能通过增加饲喂量及增重来改善鸡群的状况。如果15周鸡群体重高于标准体重100 g或以上,也应重新绘制体重增长曲线,使其平行于标准体重曲线,不能拉回到标准,否则会使鸡群的体况下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如果鸡群在15周到光照刺激这一阶段,饲喂过度及体重超标,通常会导致种鸡早产、双黄蛋比例增加、可孵蛋数量减少、整个产蛋期饲料需求量增加、产蛋高峰低、产蛋持续性能差、总产蛋数减少、整个产蛋期种公母鸡的受精率降低、卵黄性腹膜炎和脱肛比例增加以及种公母鸡之间性成熟不同步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应该发生,密切观察鸡群状态是有效管理鸡群的核心所在。

2.2 正确控制均匀度

均匀度包括体重、骨架发育、胸部和翅膀丰满度、主翼羽换羽速度、性征发育、免疫器官及抗体的均匀度等。变异系数越低,鸡群的体重差异越小,达到目标体重的鸡只数量就越多。达到目标体重范围内的鸡只数量和目标体重的范围大小及鸡群的差异性有关。因此,假如鸡群的目标体重范围为1.8~2.0 kg,即使变异系数达到8%,也只有58%的鸡只数量达到要求的体重范围(表1)。均匀度越好的鸡群,达到目标体重范围的鸡只数量就越多(图1)。通过监测和管理鸡群的均匀度,尽可能降低鸡群的差异性。均匀度好的鸡群(变异系数低)比均匀度差的鸡群更能准确地预测鸡群的生产性能。通过喂料和管理控制种鸡增重,让整个鸡群发育整齐、体重差异小;保持体重与骨架、肌肉、性器官、性征表现、免疫器官等的均匀发育并相互平衡。体重基本一致的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是饲养成功的表现。体重均匀度低,性器官发育均匀度低,繁殖器官发育不整齐,免疫器官发育均匀度低,免疫反应差,抗体均匀度低,鸡群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生产性能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精确断喙,做好4周内的基础免疫;快速均匀布料,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及时及早分群,确保均匀增重,选用合理的限饲程序,正确称重;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设备良好,减少应激,控制疾病等;这些均有助于取得较好的均匀度。

2.2.1 创造良好的育雏条件 保持舍内卫生优良,无传染性和免疫抑制性病原存留。根据实际情况情及早及时称重分栏。确保光照强度均匀一致,以利于采食饮水。饲料分次数喂,保持采食均匀,食具卫生。

2.2.2 快速均匀布料 分群、分栏时保证每只鸡具有相等的料位,让鸡吃到相同的料量。使用快速料线,在料线上增加辅料箱、黑灯转料、料箱料以栏内最低料量计算,其它以手工料加入;使用料桶的鸡舍,料桶内饲料量的差值要很小,并应同时放下料桶。因鸡只的采食速度不尽相同,所以笼养鸡布料后应注意匀料。采用适宜的限饲制度,及时准确评价所给料量,确保料量和体重与标准基本一致。产蛋期母鸡料位不低于15cm/只。

2.2.3 保证饮水供应 保持充足的饮水供应、良好的饮水卫生,必要时采用适当的限水制度。

2.2.4 饲养密度 保持充足有效的料位、水位和空间,水、料、鸡只在应占空间内均匀分布。

2.2.5 做好4周内的基础免疫 使用好的无蛋传疾病的疫苗能够产生高抗体;毒力较强的疫苗,免疫反应过强会损伤免疫系统;免疫要切实有效,减少或减轻免疫应激。

2.2.6 鸡群的分群与调整 把鸡按体重分成大、中、小三个栏,栏的大小按大小鸡比例确定,分栏后给小鸡另加料量或按料位分栏,小鸡栏的鸡所占料位多些;计算料槽长度或料桶数,让小鸡多吃料。每周称重后根据体重情况(眼观后用称确认)调群并在栏边的记录板上记清,让调出数等于调入数;若出入数不同时,应调整给料量。每周集中人力作一次较大调整,均匀度低于70%时全群称重分群(笼养按槽),各栏鸡数、料量必须准确。

2.2.7 预防转群后均匀度下降 转群后应激因素较多,如舍温、饲养密度、饲喂方法、饲养器具、群居次序等改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预防均匀度大幅下降。

2.2.8 保持良好的体况发育 种鸡身体方面有四个主要部位需要监测,包括胸部、翅部、耻骨间距、腹部脂肪,在16~23周每周称重时,通过目测和触摸来监测观察鸡只。母鸡丰满度过度会影响产蛋高峰,且对高峰后的产蛋率造成持续性的影响。母鸡过肥会使卵巢发育过盛,将导致双黄蛋率过高;母鸡偏瘦,产蛋会推迟或不产蛋。

2.2.9 性征发育均匀 鸡冠、脸色、肉髯、龙骨长度、耻骨间距及耻骨上的脂肪沉积等应发育良好。

2.2.10 主翼羽换羽速度整齐 换羽速度均匀是考察鸡群营养和应激状态的重要指标。

2.2.11 免疫器官发育均匀 管理过程中减少鸡群应激有助于免疫器官的发育。检查免疫器官的发育,以此了解鸡群、舍内卫生、用药、接种免疫等情况。

2.2.12 鸡群达到性成熟期间营养供应不合理是均匀度下降最常见的原因 应了解不同饲料类型与配方中的能量水平的变化,并以此对饲喂量做相应调整。更换饲料类型时,种鸡场管理人员应了解不同的饲料类型或配方中能量水平的任何变化。更换饲料类型时,饲喂量必须做相应调整,如果更换的饲料类型能量水平降低,则应增加饲喂量,反之亦然。

2.3 确保达到一定的营养累计

作为一般原则,在鸡舍环境温度20 ℃的条件下,25周时AA+种母鸡应至少摄入145.46 MJ能量和1875 g平衡蛋白质;种公鸡应摄入171.38 MJ能量和2 300 g平衡蛋白质。生产管理者应密切关注鸡群的累计能量和蛋白质的采食量,以避免出现早产现象。同时合理添加高峰料量(表2),滿足种鸡产蛋高峰需求,获得合格蛋重。

2.4 按照推荐的光照程序执行,确保公母鸡性成熟同步

此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光照程序,支持并刺激种母鸡开产。遮黑育成期间不能漏光,光照强度适宜,一般为3~5 Lx,并给予不少于18周以上连续不间断的光照时间(8 h)。在不同的周龄,触摸查看越多的鸡只,越能清楚地掌握鸡群的情况。在光照刺激开始时,鸡只的生长状况非常重要,达到理想结果的唯一方法是在该阶段自始至终正确控制体重;而理想结果就是20周的鸡群中85%的鸡只胸肉形状应当如图2中的评分3所示。肌肉形状和脂肪储存评分标准见图2。

第一次光照刺激,应在164 d以上进行,但是准确的光照刺激时间应根据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而定;一般在加光前(24周中)从体重和周增重、胸肌发育、腹部脂肪、耻骨间距、主翼羽更换、营养累积、外观和外貌等方面对鸡群进行正确评估(表3),以确定最适的光照刺激时间。16周后密切检查耻骨间距及脂肪沉积情况,因为这与母鸡性成熟发育直接相关,85%~90%的鸡群达到2指以上才可加光,加光1周后达到90%~95%;体况发育优良,胸肉形状合适呈“∪”型(图2),体况较差的母鸡会造成脱肛,体况较好的母鸡产蛋性能较好;肉髯和鸡冠发育良好,鸡冠颜色鲜红有光泽、鸡冠锯齿达到5~6个。光照时间由8 h增至12 h,见第1枚蛋时加至13 h,产蛋率达到5%时再增加至14 h;如果加光前鸡群已经见蛋,按评估的时间第一次加光由8 h增至12 h,产蛋率达到5%时增至13 h,产蛋率达到10%时增至14 h;光照强度为60 Lx;光照强度比育成期增加6~10倍;体重不均匀、耻骨开口大小也不均匀的鸡群适当延迟光照刺激时间,光照延迟越久越能改善均匀度;鸡群的均匀度不好,如变异系数大于10%,光照刺激应推迟大约一周的时间。笼养鸡应保证上下层鸡都能接受足够的强度。光照强度要以照度仪测试数据为准,以瓦数换算得到的光照强度误差较大,易造成光照不足或浪费。避免育成期光照强度过低影响早期受精率,低于5 Lx会导致鸡群均匀度低、发育迟缓和开产推迟。灯泡损坏应及时更换。产蛋期采用13 h或14 h光照时间对种鸡的生产性能最好,这将推迟成年鸡光照不应期的时间,而且确保绝大多数的种母鸡在开灯以后产蛋,尽可能减少地面蛋。不论顺季鸡或逆季鸡,尽量不要利用自然光照,因其不能很好的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对于产蛋鸡13 h光照时间已经足够了,不要超过14 h。

2.5 重视顺季鸡群的管理

通常2~6月孵化出的种鸡群为“逆季鸡群”,而8~12月孵化出的种鸡群为“顺季鸡群”。造成顺季鸡群早产和逆季鸡群晚产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于光照长度和强度的变化及由于肉种鸡育成后期受到渐长或渐短的日照变化所造成。育成后期肉种鸡内分泌系统受光照时间和强度变化的影响,加速或减缓性器官的发育,使肉种鸡在现场表现早产和晚产。造成顺季鸡群早产和逆季鸡群晚产的原因,不单纯是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变化所致。当然也有例外的鸡群正常开产,这样的鸡群一般处在育成期温度控制较好的鸡舍中。因此顺季鸡群早产与逆季鸡群晚产的原因是由于不同饲养方式导致肉种鸡累计采食能量和蛋白质不同、育成期肉种鸡群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自然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这三方面造成,且往往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的作用而导致种鸡群晚产或早产。因此,要想让种鸡适时开产,可从以上所说的三个原因着手,对鸡群的光照、温度、采食量、体重指标进行合理的人工控制。对逆季鸡群或许可考虑提高育成期体重指标,这样鸡群就会多采食饲料来满足体重增长的要求,也能较快地采食到足够的营养量。同时要特别关注种鸡在16周前后的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情况,避免肉种鸡在这一时期出现采食量不足和体重增长不足的情况。肉种鸡累计采食到足够的营养,并达到或超过目标体重时给予光照刺激,鸡群会适时开产。

3312500338295

猜你喜欢
性成熟种鸡均匀度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作物研究(2023年2期)2023-05-28 13:44:14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中药与临床(2015年5期)2015-12-17 02:39:29
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判色新方法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均匀度研究
中成药(2014年10期)2014-02-28 2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