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

2022-03-13 23:23高巨王彦伟王泽仁
新农民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

高巨 王彦伟 王泽仁

摘要:本文详细总结了在黄淮地区羊肚菌种植从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培养、种植管理、施水及温度控制和采摘管理等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羊肚菌种植者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羊肚菌;黄淮地区;技术要点

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与提高,我国羊肚菌种植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从2012年的不足200hm2,2020年发展的到1万hm2。然而由于技术不过关,关键环节把握不准,造成种植失败,大多种植户多是有喜有忧,利润微薄。地处黄淮中部周口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合羊肚菌的生产,温室种植,在元旦、春节上市的羊肚菌经济效益非常可观[1]。在我院2018~2020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项目支持下,结合黄淮地区的气候特征,总结出黄淮地区光温室种植羊肚菌技术要点,为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以供种植者参考。

1 产地环境

周口地区地处黄淮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模糊地带,具备南北方气候之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冬季昼夜温差大,夏秋季节降水偏多冬季偏少。全市整体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疏松,水质纯净,交通便利,没有极端低温,普通温室即可满足羊肚菌生长需要。

2 栽培季节

根据黄淮地区的气候特征,羊肚菌的种植周期安排一般是在当年的8~9月开始制种,9月中旬~10月上旬整理翻耕土地,10月下旬~11 月下旬开始播种、覆土,12月~翌年1月下旬越冬管理,2月~4月下旬开始出菇采摘。

3 菌种与营养袋制备

3.1 菌种制备

研究团队使用的羊肚菌菌种均为六妹系列羊肚菌,根据实际生产计划安排母种、原种以及栽培种的生产。六妹菌种抗低温能力较强,菌菇肉质肥厚,子实体单体重量高,产量大,更适合于在黄淮地区种植。

3.2 母种培养

羊肚菌的母种培养使用的是PDA培养基。无菌接种后,22℃培养3~5d即可长满菌丝,6~8d后形成白色针尖大小的菌核,后期形成芝麻粒大小呈片状分散的菌核,逐渐由变黄最终变为棕黄色[2]。在无菌条件下挑取黄豆块大小带有丰满菌丝的培养基,转入新的培养基。一般生长正常的一支母种可扩群转接25支左右。

3.3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

羊肚菌的原种及栽培种的培养使用的基培养相同。常用配方为:杂木屑60%,小麦20%(干小麦50~60g/瓶,15*30规格的栽培种袋150~200g/袋),生石灰l%~2%,石膏1~2%,腐殖质土10%。培养原种用容量为750ml的菌种瓶装料,高压灭菌。无菌条件下接种,在20~22℃避光培养15~20d即可长满菌丝,25d左右即可用于生产栽培种培养使用。栽培种一般使用15*30规格聚丙烯或聚乙烯袋装料折角袋分装培养,集中灭菌后接种12~15d菌丝即可长满菌丝,20d左右即可播种。长满菌丝的菌种应根据实际生产计划适量生产,以避免因长期储存而致使菌丝老化、退化影响生产效力,进而降低出菇量。菌种的老化和退化致使菌丝生长缓慢、出现出菇稀弱、抗病能力低下等现象。老化和退化的菌种形成原基困难,后期转化为子实体也容易,即便是有少量转化为子实体,后期也很难出菇,或是后期子实体出现变异、变色,上小下大、头平、烂顶,最后造成减产甚至是绝收。

3.4 制备营养袋

营养袋常用配方为:小麦60%(每袋干小麦100~150g),35%玉米芯或米糠,石灰1~2%,磷酸二氢钾0.1~0.2%。小麦使用前需要用1%的石灰水浸泡预湿,直至微有白心为宜。装料袋规格一般为15*30聚丙烯或聚乙烯袋,装料后常规常压灭菌12~15h,常温冷却后即可使用。营养袋灭菌要灭菌彻底,如果灭菌时间过短或是温度过低,小麦没泡胀,以及营养袋配方不科学等因素都会造成营养袋污染。

4 栽培设施与栽培模式

周口地区的日光温室一般为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砌有砖墙的半拱圆形大棚,拱顶多铺盖有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可再覆盖一层具有保温防水功能的棉被,大棚南面可加挖一条防寒沟,以便更好地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

本团队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校区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于2020年12月1日进行羊肚菌的栽培工作,在12月1~16日整理翻耕土地以及开始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预计播种面积为0.6hm2。12月15日开始放置外源营养袋,12月30日菌丝即长满了营养袋,2021年1月30日进行浇水催菇,2月3日出现幼菇,2月15日开始收菇采摘,2月23日左右采菇基本结束。本次试验鲜菇产量约为326.5kg/667m2。

5 羊肚菌栽培的管理

5.1 播种前管理

羊肚菌生长多偏好碱性的环境,种植蔬菜而改种羊肚菌的温室大棚,应在栽培前将土壤pH调节至7~7.5。播种前,可均匀铺撒75~100kg/667m2生石灰深耕并耙平,再用开沟机开沟做畦(羊肚菌出菇有边际效应),做畦规格一般为畦面宽1~1.2 m,沟宽0.3 m,沟深0.2~0.3m[3]。也可同时使用2~3kg/667m2的40%“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粉兑水喷洒消毒,预防链孢霉、绿霉、鬼伞、青苔等杂菌的滋生。

5.2 播种

播种前将土壤调整至适当水分,水分含量一般为65%~70%,将培养好的菌种揉碎成适当大小,一般为花生大小即可,均匀撒播于畦面之上,也可以采取条播,再将菌种与表层土壤均匀混合,上面再覆盖一层厚度为3~5 cm的土壤。注意:制作菌种时要仔细检查菌种,如有绿霉、链孢霉等污染的情况,及时淘汰更换新的菌种,避免后期造成棚内的大面积污染,造成絕收。

5.3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应保持土壤湿度均匀,如果土壤干湿不匀,应在播种后的当天进行施水,并一次性将水量浇足,以不积水为准。

羊肚菌菌期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土壤含水分保持在30%~40%,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实时关注地面温度,避免土壤结冰。羊肚菌菌丝在生长期对光照需求不高,低强度的散射光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所以生长后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进一步促进菌丝分化形成原基。在原基形成至幼菇期间应注意做好控温保育工作,防止原基的损伤而降低产量[4]。此时也可使用低毒的植保产品,消杀白蚁、蚊蝇、蜗牛、蛞蝓、跳虫、蛾类幼虫、马陆等昆虫,保证菌丝正常发育。

5.4 摆放营养袋

在播种7~10d菌丝长满畦面形成“菌霜”时梅花形放置营养袋,最迟不能超过20d,营养袋可用钉板刺孔,孔口面朝下放置于畦面,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直接接触培养料而获取营养。15~20d菌丝即可长满营养袋,此时营养袋的营养已逐渐转移至土壤中的菌丝,可移走营养袋也可不移走,污染袋必须撤掉。5袋/m2左右,可放置2000~2200袋/667m2。

5.5 出菇期管理

从播种到出菇最快30d左右,一般出菇时间控制在播种后45~55d,时间较短,营养积累不够很难高产。催菇要看天气,适合子实体生长才能催菇。在出菇前先观察地温,当地温达到6~8℃时,在暖和潮湿处找有没有幼菇长出,有幼菇长出,即可催菇。催菇前注意天气变化,若气温稳中有升,即可浇催菇水。若气温持续较低,可等温度回升之后开始催菇。催菇后棚内温度控制在10~20℃,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子实体幼菇期不浇水,少通风,施水可采取喷雾方式[5]。子实体出土10d左右,可加大通风,喷雾施水。催菇期间要严格控制羊肚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温度、水分、湿度及光照等条件。在子实体生长期防治出现4℃以下低温,注意保温,避免出现冻害,1~2℃低温就有大量幼菇死亡,3~4℃低温会出现灰柄现象。羊肚菌出菇对水分的管理十分关键,原基期主要依靠土壤水分,此时不易大量施水,如需施水,应尽量少施勤施。在幼菇与成菇期,也不易大量施水,应尽量少施勤施,避免地面积水过多,造成菌柄根部变质发霉,致使菇体消亡。

6 采收

羊肚菌子实体颜色有黄变深,蜂窝状的子囊果部分已基本形成,在成熟的子囊果菌盖上的脊和凹坑出现明显分离时,子囊果就不再生长,此时即可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遇到阴雨天气提前采收,防治病害发生。

7 讨论及结论

周口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加上这里又地处平原,灌溉条件便利,因而非常适宜羊肚菌栽培与种植。由于周口地区在2月中下旬~3月中下旬易出现倒春寒的极端天气,多数种植户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措施,致使幼菇受低温影响,进而降低了部分羊肚菌的产量。

目前周口地区的羊肚菌栽培主要是暖棚栽培,结合气候条件、农业设施等,可实现棚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本团队多年来利用暖棚设施在周口地区开展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研究与推广,结合实际对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管理技术进行改善调整,为羊肚菌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周口地區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管理技术,以期为广大羊肚菌从业人员和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靳月琴,任建全,沈琦,等.北方两种大棚示范栽培羊肚菌[J].食用菌,2021,43(2):42-43.

[2] 乔俊,王焮兴,马琳静,等.中国北方地区羊肚菌暖棚人工栽培实践[J].中国食用菌,2021,40(2):32-36.

[3] 肖群英,马赟花,游萍,等.黔西北冷凉山区羊肚菌品种筛选与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21,40(2):28-31,36.

[4] 王震,王春弘,蔡英丽,等.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6,35(4):87-91.

[5] 郭杰.豫西地区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20,43(13):101-102.

3467501908215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
桥梁变截面箱梁挂篮悬浇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
建筑节能改造中内保温构造技术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幕墙工程监理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分析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