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 魏艳萍 王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作为产粮大省、耕地保护大省,如何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全省耕地保护红线?近年来,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厅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严查土地领域借土生金、借地敛财的腐败案件,斩断伸向土地的“黑手”,全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以下简称“三不”),厚植中原清廉沃土,守护“中原粮仓”。
铁腕出击 揪出挖土“硕鼠”
土地整治是保障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重要手段,事关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一直是驻厅纪检监察组监督的重点领域。
2020年初,一封群众举报信引起驻厅纪检监察组的高度重视。信中反映,曾长期分管土地整治工作的周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调研员胡某伟插手土地整治招投标项目,非法收受他人贿赂,生活腐化堕落。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腹地,是河南省农业大市,被喻为“豫东粮仓”,该市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大、资金多,一旦被“硕鼠”啃食,影响十分恶劣。
为尽早尽快查清事实,驻厅纪检监察组立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很快发现胡某伟在分管土地整治期间大肆收受贿赂,把贪腐的“黑手”伸向了土地。在掌握大量翔实资料后,经河南省纪委监委批准,将胡某伟指定管辖到濮阳市纪委监委留置审查调查。
在事实面前,胡某伟从疯狂的敛财梦中醒来,回忆自己的贪腐之路,深表懊悔:“我分管土地整理业务后,一心琢磨如何将权力变现、大捞一笔,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市级、县级土地整治项目的承发包,帮助他人承揽土地整治项目10个标段,中标价共计841万余元,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88万元。”
最终,胡某伟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判处有期徒刑5年。该案的查处,有力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以案促改 警惕“硕鼠”之害
“胡某伟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在我省自然资源系统行政审批事项中仍然存在,告诫那些正在往犯罪深渊滑落的干部及时悬崖勒马,向组织主动交代问题。”2021年7月5日,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处级以上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驻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海现的心情异常沉重。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镜鉴作用,在审查调查之初,河南省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便协调濮阳市纪委监委和驻厅纪检监察组将“三不”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全过程收集胡某伟在留置审查期间撰写的忏悔录、《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文字材料,拍摄了大量真实生动的办案人员教育感化胡某伟的影像资料,制作了警示教育专题片《借土生“金”的不归路》,成为生动的警示教育纪录片。
此外,驻厅纪检监察组还把以案促改的课堂搬到审判庭,组织自然资源系统干部旁听胡某伟案庭審,进行“零距离”“全景式”的警示教育。同时,在全省市、县自然资源局分级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副处级以上干部均撰写廉政心得体会文章,以一套“组合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堵塞漏洞 扎紧“防鼠”篱笆
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改”是关键,“治”才是目标。在胡某伟典型案例以案促改工作中,驻厅纪检监察组督促河南自然资源系统深查细找土地整治领域的制度漏洞,做好执纪审查下半篇文章,把制度成果和治理成效作为衡量标准,确保纪法有威、制度有力、教育有效。
在胡某伟所在的周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场自查自纠活动也悄然开启。该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针对胡某伟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逐一谈认识、谈看法、谈体会,深挖个性问题,归纳共性问题,得出自然资源领域的廉政风险多集中在身上有责、手里有权的领导干部身上,决定首先从“一把手”抓起,持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通过征求意见、谈心谈话、自我反省、集体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该局领导班子成员持续给思想做扫描,向灵魂动刀子,查找出自我要求不严、制度建设缺失等突出问题,形成“原汁原味”、客观真实的剖析材料16份,查摆问题12大类90多条,研究制定整改措施18条。
与此同时,驻厅纪检监察组把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作为以案促改工作的监督重点,直接督促指导。
据该处负责人介绍,结合胡某伟案件,对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全面审视,查找出审查把关不严、考核不严、项目资金分配和招投标缺乏有效监督等6个方面10余项廉政风险点和监管薄弱点。
为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还制定了《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七个严禁》《关于进一步加强补充耕地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严格规范流程,堵塞漏洞,并搭建信息监管平台,从立项、实施、入库到监管实行全链条采取网上信息系统审核,加强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管,有效避免人为干涉,极大提升了耕地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32135003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