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的不是“缸”

2022-03-13 11:40周立德
新少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宋史小孩儿陶器

周立德

同学们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个误会,你相信吗?其实司马光砸的并不是缸,而是瓮(wèng),由于“光”和“缸”押韵,才使得这句话深入人心。想知道究竟怎么回事,跟着周老师一起来玩儿文字探秘吧!

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一个小孩儿,大概是一米三四的样子,掉进一个盛水的器物,自己还爬不出来。这个时候司马光找来石头,将器物击碎,孩子得救了。

第一个问题:如果是缸的话,容易爬出来吗?

先来看《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缸:盛东西的器物,一般底小口大,有陶、瓷、搪瓷、玻璃等各种质料的;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也就是说,缸是口大,但肚子相对小;而瓮呢,则是肚子大,口相对小,所以才有瓮中捉鳖、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此看来,小孩子如果掉进缸里,容易爬出来;而掉进瓮里,由于脚踩不到边缘,就不容易爬出来,所以需要施救。

第二个问题:小孩子为什么跑进缸里?动机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得看甲骨文!瓮字上面的“公”字,拟“嗡嗡”的声音,“瓦”指的是陶器。“瓮”字的本义是一种比缸小、比坛大的大腹陶器。由于瓮的肚子比较大,在里面说话或震动外壁时就会产生嗡嗡的回声,成语“瓮声瓮气”就是这种感觉。所以瓮的这个特性,很可能会吸引小孩子进去探索。

缸字左边的“缶”字,指的是陶器,“工”表示大的意思。“缸”字的本义是大型的陶制容器。而缸由于口大,一目了然,估计很难吸引小孩子进去玩儿。

第三个问题:缸是什么材质的?司马光能砸动吗?

小孩儿跳进去出不来,说明这个器物很大。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从文物证史的角度看,宋朝尚没有能力烧出可以淹没一人(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缸。

再者说来,瓮是一种陶器,质地相对较软;而大部分缸都是炻(shí)器,这是一种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制品。据《宋史》记载,司马光当时才7岁,应该很难用石头砸破这种材质的缸。

最后,我們再看看最直接的证据,也就是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宋史·司马光传》

通篇都在说破瓮救儿,并没有提到砸缸救儿。尽管瓮和缸很像,但我们学习和读书还是要本着严谨的求索精神,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来。

3653500338265

猜你喜欢
宋史小孩儿陶器
孝母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不傻
舔一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