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稻轮作示范推广的成效及对策

2022-03-13 23:13张长青王力江育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效对策

张长青 王力 江育民

摘 要:该文分析了泗阳县油菜水稻轮作示范推广的成效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油稻轮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油稻轮作示范;成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4-0037-03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大城市的大量转移,农村“老人种地”和土地“撂荒”的问题日趋严重。历年传统的稻麦种植受茬口紧,地力消耗严重,劳动力成本高,机械程度低等因素的制约,造成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直播高效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以节本高效为优势的油稻轮作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大力推广油稻种植模式,为油稻轮作区的高产、低耗、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将该油稻轮作与传统的麦稻种植模式相比较,从种植农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主要技术及推广效果进行了总结。

1 示范推广概况

2020年,泗阳县油稻轮作项目实施涉及王集镇大同村、曙光村、花园村等3个行政村,主要围绕本镇区域内水稻生产集中连片区域实施,实施规模面积50hm2,其中:大同村30hm2、曙光村10hm2、花园村10hm2。全面推广应用水稻杂交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主推“两增一调”,集成配套低耗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因地制宜选择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无公害或绿色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集成技术模式;选用宜轻简栽培的优质油菜品种,推广油菜浅耕人工直播、机械化直播、油菜免耕直播,油菜人工撒播、条播,结合应用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油菜病虫绿色统防统治等技术。

2 示范推广成效

通过推广水旱油稻轮作,不仅能增加水稻单产,提高轮作种植效益,使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双双下降,并带动示范区周边村居农民效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增加水稻产量 在收获前,由县科协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对示范田块进行测产调查。由表1可知,采用油稻种植的田块,杂交水稻平均产量为9862.5kg/hm2,而麦稻种植的水稻平均产量为8850kg/hm2,增收1012.5kg/hm2,增产率11.4%。说明采用油稻轮作能显著提高后茬作物杂交水稻产量,示范片单季稻增收效果明显。

2.2 提高经济效益 由表1可知:示范片前茬油菜均产2778kg/hm2,后茬水稻均产9862.5kg/hm2,按当年度调查的市场价格计算,油稻产值合计43087.80元/hm2,扣除机械作业、农资、农田用水、用工等成本投入费用12750元/hm2,其两季合计纯收入30421.80元/hm2。而传统种植麦稻综合测算两季纯收入24660元/hm2,与稻油轮作对比,少收入5761.80元/hm2,增产经济效益达23.4%。如果用菜籽榨油,出油率按38%计算,可产菜籽油1055kg/hm2,产菜饼1723kg/hm2,按现行市场价菜籽油20元/kg、菜饼3元/kg计算,收入26269元/hm2,扣除榨油成本6750元和生产成本5250元,油菜单项收益达14269元/hm2,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稻轮作的综合经济效益。

2.3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在实行油稻轮作中,油菜的茎叶花具有养田的作用,且根系能分泌有机酸,可以溶解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素,提高磷的有效性,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不同种植油稻与麦稻的水田肥料成本节约450元/hm2(表2);其次是水旱轮作后,降低了稻田螟虫的越冬基数,消灭土壤中的大部分虫源与病菌源,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油菜比小麦用药减少2次,用药成本降低近800元/hm2。由表2可知,不同轮作肥药的使用,示范区种植的节药用肥成本近1500元/hm2。因此,油稻轮作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种植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力地推進了油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2.4 示范区辐射带动效果明显 油稻轮作示范区,种植油菜单产量最高达3180kg/hm2,平均收益10306.80元/hm2(表1),同比2019年小麦经济增值2236.80元/hm2。油稻轮作种植水稻最高产量达10627.5kg/hm2,平均收益20115元(据表1),超过麦稻种植的水稻平均收益16590元/hm2,经济增值3525元/hm2。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的农户及种植大户200余户、近1000hm2,示范区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实现了增产、效益双提升,示范初见成效。

3 关键技术措施

3.1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水稻选择高产、多抗的优质品种,主要品种为扬籼优918;油菜选择高产、高油、多抗的“双低”品种,主要品种为德核油5号。

3.2 适时播种确保密度 直播油菜安排在10月中旬播种采用机条播机开沟作业,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确保苗全苗壮。播种量3000~4500g/hm2,密度37.5~45万株/hm2,达到以密减氮、以密补迟、以密增产的目的。移栽油菜安排在9月中下旬播种,苗床播种量7500~9000g/hm2,稀播匀播培育健壮苗。苗龄不超过35d,实行“一穴双株”移栽,确保大田密度在9万~12万株/hm2。

3.3 科学施肥及时化控 油菜田施用45%油菜专用复合肥450~675kg/hm2加基施硼肥3000g/hm2作底肥;施用尿素30~60kg/hm2作越冬苗肥;施用15~45kg/hm2尿素加30~75kg/hm2钾肥作薹肥。生长过旺的丘块在蕾薹早期用15%的多效唑450g/hm2兑水600kg喷雾控旺促壮。

3.4 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 提倡采用能实现开沟、灭茬、松土、施肥、播种、封闭除草机械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对连片种植的油菜地块可采用无人机进行药剂喷雾,提高防治效率。收获时尽可能采用机械收割,降低采收成本。

3.5 强化生产管理

3.5.1 科学布局 油稻种植模式水旱轮作试点示范集中连片布局,每处示范点均在12hm2以上,尽量做到“种植1个品种、对接1个油脂加工企业”。

3.5.2 培训指导 对油菜种植户、示范基地干部群众及田间操作管理人员集中进行田间操作和管理技术的辅导与培训。

3.5.3 加强田管 一是强调“三沟”配套。播栽前要开好腰沟、厢沟和围沟,开沟深度达30cm左右,做到沟沟相连,雨止田干,并注意定期清理,保持“三沟”畅通。二是及时防除杂草。移栽油菜在移栽前、直播油菜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对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杂草较多的田块,应在越冬期日均温5℃以上时及时筛选药剂化除一次。

3.5.4 防治病虫 油菜苗期防治蚜虫、幼苗期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危害,后期提倡“一促四防”。初花期喷施混配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咪鲜胺1500g/hm2+磷酸二氢钾1500g/hm2+速效硼750g/hm2,可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儿不实、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4 主要做法

4.1 落实轮作地块,坚持试点示范 参与试点项目的村,结合实际组织符合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及农户根据水稻种植地块,在土地确权登记基础上,及时以组为单位上报油稻轮作区域地块的信息。引导和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参与油稻轮作示范,以此带动农民自愿参与油稻轮作试点,鼓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试点区域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农村农忙时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4.2 强化项目管理,落实责任 根据实施规模面积,王集镇农村工作局与实施的村委签订稻油轮作协议,明确相关权利、责任和义务,保障项目实施规范有序开展;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操作程序,加强试点工作档案管理,相关物资发放、物资补助要登记造册,并经受益主体签字确认;同时,落实好镇级示范点1个,面积20hm2以上,示范地点落实在大同村。

4.3 强化指导服务,加强培训与宣传 成立以王集镇分管农业副书记为组长,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副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实施小组。技术实施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兼任主任,负责该项目规划落实、方案制定、组织物资登记发放、技术指导、项目验收、总结等工作。确保技术及时入户、技术措施及时下田,为耕地轮作试点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加强对示范基地的种植户、干部群众及田间操作管理人员集中进行田间操作和管理技术的辅导与培训。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标语横幅、宣传车、科技小报等形式开展油稻水旱轮作广泛宣传,组织种植大户观摩学习。开展与农机合作、共享,搞好水旱轮作技术培训,推动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化服务。

5 主要制约因素

5.1 农民种植积极性与应用规模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农户仍使用传统种植方式,并且受劳动力工资、土地流转租金稍涨的影响,种植成本增大,种植油菜比较效益被弱化,造成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油稻轮作种植模式得不到广泛推广,技术应用存在不平衡问题,油稻种植模式的发展缓慢。

5.2 缺乏专业化队伍建设 农业生产缺乏规模化、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播途径不到位 乡镇农技干部做的都是农技以外的工作。如今乡镇农技干部主要工作都放在发展经济、壮大工业生产、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没有发挥专业特长。乡镇农技员缺乏农业技术培训,无法指导农民,即使组织农民技术培训,但留守农民年龄偏大、记忆力差,对培训不感兴趣。另外,镇农技部门人员大多数调离本岗位,受职能限制无法下乡指导,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村困难重重,造成农业新技术落实不到位。

5.3 技术指导服务有待改善 在农业技术服务的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工作部署缺乏相应的落实措施,造成工作作风不够深入,下基层联系群众少,到田间地头少,一般性指导多,点对点、面对面,对下面有益的具体指导不多等诸多不良工作现象。另外,部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还需要用科学技术及经济效益来引导改变种植观念,并加大手工劳作向先进的种植机械设备的转变。

6 对策建议

6.1 加大扶持力度 水稻油菜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农业产业,必须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油稻水旱轮作的扶持力度,对油稻轮作种植大户或合作化组织实行政策倾斜,从而更好地促进油稻轮作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油稻轮作生产效率与效益。同时,建议油稻轮作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械,特别是小型耕、整地机械及榨油机列入农机补贴目录,扶持产地初加工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

5.2 强化培训及宣传 继续加强对示范基地农户及田间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场会、手机微信、横幅、技术手册、画报,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油稻模式和效益进行广泛宣传,真正把油稻种植技术模式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在油菜无人机播种、水稻拔节期等农事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的现场观摩活动,宣传与普及技术,大力推广油稻种植技术。

6.3 加强组建专业化队伍 组建种植户与栽培、土肥、植保、农机、气象等的专家团体互动,参与油稻增产模式攻关技术研发。农业专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亲临现场指导,种植规划、耕种监管、苗情调查、田间测产、效益分析等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新技术推广应用到位。

6.4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6.4.1 技术指导到位 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指导承担轮作试点任务的农户掌握技术要领,确保技术要领及时入户、技术措施及时下田。

6.4.2 技术落实到位 抓住油稻轮作的关键环节,重点开展作物的高产良种筛选、茬口衔接及肥水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的技术试验示范与研究,进行油稻生产环节省工、节本、增效等新技术和新机械的引进与应用,不断完善油稻配套栽培技术。

6.4.3 良种良法配套到位 优质高产品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增产手段,创高产必须选用与创建目标一致的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选用对路品种的同时,以增密丰产为核心内容,优化技术组装配套,对诸多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6.4.4 减灾防灾工作到位 加强对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等重大植物疫情的監测防控,遏制重大植物疫情扩散蔓延。首先,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其次,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宣传媒介,并积极利用新型宣传手段,如抖音、微信平台,将气象信息及时准确地宣传到位。再次,加强农情调度,及时核实灾情,落实农业救灾资金,全力保障全县粮食生产稳定。

参考文献

[1]余自强.“稻-油”轮作耕地休耕绿色高效机械化栽培模式[J].农技服务,2018,35(06):32-33.

[2]葛启福,陈震,王国平,等.江苏“稻-油”轮作区油菜专用缓释肥施用效果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增刊1):78-82.

[3]陈仕高,李克阳,田文华,等.水稻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及耕地质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13(增刊1):73-75.

[4]王俊明.“稻-油”轮作绿色高效机械化栽培模式分析[J].南方农业·下旬,2021,3:66.

[5]姜宇龙.稻—油轮作区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9):70.

[6]宋艳霞,朱刚,李卓玺,等.稻油轮作效益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3(11):26-27.

(责编:张宏民)

3641500338289

猜你喜欢
成效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