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兰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内容大意的一种阅读方法。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抓住文章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是一种实用的快速阅读技巧。七年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对扩大阅读面和提高阅读效率大有裨益。
略读文章一般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习惯方面:
一是尽可能选择默读,即无声地读。不发出声音,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要快得多。
二是读书时要非常专注,去掉读书之外多余的动作,手中带笔,边读边圈画,筛选重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是策略方面:
一要关注文章标题。关注标题能为我们略读文章做好准备工作。对照标题,可以合理猜测文章内容,也可以进行有价值的提问。
如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关注标题时进行合理猜测,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牧羊人,内容应和植树有关。那么,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关注植树的情节,“我”和牧羊人接触了几次?每一次有什么变化?其次,可以进行有价值的提问,这位牧羊人一共植了多少树?植树这件事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这样,文章的重要信息被锁定,大意和主题也就出来了,阅读速度得到大大提高。
二要扩大阅读视野,即拓宽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甚至两三行一起。略读时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联想。如看到“恨铁”,就联想到下面可能是“不成钢”;看到“十五只吊桶”,就联想到下面可能是“打水,七上八下”;看到典型人物,就联想到他的形象特征、典型情节等。
如看到司马迁,就联想到他的《史记》及为写《史记》付出的巨大代价;看到屈原,就联想到他的《楚辞》《离骚》和他的爱国形象。扣住典型人物的典型“标签”,可以跳过大段介绍性的文字,节省阅读时间。
三要关注主要段落,适当取舍。即以一般的阅讀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和结尾两部分,开头力求抓住文章大意及背景,其余部分可以快速扫过。
如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关注开头的背景信息,了解“我”的处境,然后捕捉莎莉文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关注正文部分“我”与莎莉文老师相处的过程,她教会了“我”什么?为什么“我”的生命是她再塑的。扣住重要事件,就等于抓住了文章中心。
四要看文体。体裁不同的作品,略读时聚焦的关键点也不同。
1.略读记叙类文章时,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如莫怀戚的《散步》,一看标题就知道是写“散步”这件事的;锁定中心事件后,要关注散步的人物有几个,什么时间去哪里散步的,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尤其要注意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因为文章主旨往往就在于此。
2.略读议论说理类文章时,要更多地关注作者的观点。尤其是段落的主旨句和结论句。抓住主旨句基本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
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一方面要关注文中对白求恩大夫事迹的介绍;另一方面要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一个中心论点(开头第一节)和三个分论点(下面每一节的开头第一句)。
3.略读社会科学类文章时,应快速掌握以下内容:普及哪个领域的知识和特点,取得的成就或获得的成果,该事物的用途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短时间内除上述之外的其余文字都可以一扫而过。
“略读”是一种相对于“精读”的阅读技巧,是学生在获得了精读的经验和方法后的一种自主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从七年级起就学会快速阅读,逐步掌握略读方法。
掌握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阅读效率,拓宽阅读面,而且它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344450033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