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明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总产和商品率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玉米和大豆比较效益差距逐渐加大,在高积温区生产者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导致大豆种植区域严重北移,尤其是黑龙江省第四、五、六积温带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大杨树等气候冷凉地区,成为全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域,其中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大豆面积增加的潜力不大,增加第六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成为我国扩种大豆种植面积的主要突破口。因此,针对这一地区选育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生产问题。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等相同条件地区存在的生育日数短和活动积温不足等生产实际问题,开展超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经过南繁北育、系统选择、联合鉴定等多种方法综合利用,育成超早熟大豆品种佳豆2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中早熟优质大豆品种合丰51为母本,以超早熟大豆种质华疆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0年春季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佳豆20,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00050。
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合2010116(合丰51×华疆2号),秋季收获F0种子,当年冬季在三亚市崖州区黑龙江省农科院南繁基地种植F1;2011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2,当年冬季继续在三亚市崖州区南繁基地种植F3;2012年在北安市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4;2013年继续在北安市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种植F5,秋季决选品系合交N 13-498;2014—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与北安广民种业基地同时进行品种产量鉴定试验和产量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限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2020年春季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该品种为半矮秆耐密植类型大豆品种,株高60~70 cm。亚有限结荚习性,顶荚丰富,全株上下结荚均匀,四粒荚比例高。有分枝,花冠紫色,叶披针形,茸毛灰色,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0 g。2017—2019年连续3年平均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38.54%,脂肪含量21.23%。连续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0 d左右,与对照品种华疆2号同熟期,适宜≥10 ℃活动积温1 900 ℃以上地区种植。
2014—2016年在佳木斯分院与北安凤凰山农场广民种业基地分别进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产量达到2 351.2 kg/h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10.7%,在所有参试的同熟期品种中产量排在第1位。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线大豆品种区域试验,6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987.3 kg/h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7.3%,增产达到显著水平;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线大豆品种区域试验,6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081.6 kg/h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9.7%,排在所有参试品种的第2位。2017—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上限区域试验,2年12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034.5 kg/h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8.5%。2019年全省6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094.2 kg/hm2,较对照品种华疆2号增产8.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2021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种植佳豆20大豆原种40 hm2,平均产量达到2 500.6 kg/hm2,产量较当地同熟期的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
选择前茬为禾谷类作物地块,忌重茬和迎茬,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前茬未使用对大豆有害的长效除草剂地块。采用秋季深翻,翻耙结合,深翻深度25~30 cm,耙深12~15 cm,起垄镇压,垄距110 cm,垄高20 cm以上,垄面宽度60~70 cm;春季适时顶凌镇压保墒,达到待播状态。
种子纯度不低于98.0%,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0%;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合适的种衣剂(推荐亮盾+噻虫嗪)进行拌种。
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播种,采用宽台大垄栽培技术模式,垄上3行,垄距110 cm,行距22.5~25.0 cm,中间一行比边行降密1/4~1/3。种子应播到湿土层,播深控制在镇压后3~5 cm为宜:垄上2行,垄距110 cm,行距45~50 cm。种子应播到湿土层,播深控制在镇压后3~5 cm为宜。保苗株数建议45万~50万株/hm2。具体播量依据土壤肥力、施肥量、降雨及灌溉情况适当调整。
5.4.1基 肥
有条件的地区,秋整地前施用腐熟有机肥10~15 t/hm2。春季播种时提倡侧深施肥,施肥量为尿素(N 46%)80~90 kg/hm2、磷酸二铵(N 18%,P2O546%)120~150 kg/hm2、硫酸钾(K2O 50%)75~100 kg/hm2;如土壤pH低于6.5,建议用碱性肥料调整土壤pH。
5.4.2叶面肥
根据大豆田间长势可在大豆初花期进行叶面追肥,选用尿素1.5 kg/hm2+米醋3 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选择性添加)+硼砂5.0 kg/hm2+代森锰锌1.5 kg/hm2+碳酸钙3.6 kg/hm2。在大豆鼓粒盛期可进行第二次叶面追肥,选用尿素1.5 kg/hm2+米醋3 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腐殖酸1 kg/hm2+钼酸铵180 g/hm2+芸苔素400 g/hm2。
大豆生育期间进行4遍中耕,应在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松垄沟)带双杆尺,在大豆真叶展开时进行,深度在25~30 cm以上;第二次中耕在大豆2~3片复叶时进行,耕深25~30 cm;第三次中耕在大豆4~5片复叶时进行,耕深25~30 cm,中培土;第四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高培土。
5.6.1土壤封闭处理
根据当地杂草种类,科学合理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化学除草剂;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可以选用如下配方:88%异丙甲草胺4 000 mL/hm2+75%噻吩磺隆40 g/hm2或88%异丙甲草胺4 000 mL/hm2+75%噻吩磺隆40 g/hm2+48%异噁草松1 000 mL或5.88%异丙甲草胺2 000 mL/hm2+50%丙炔氟草胺60 g/hm2+48%广灭灵750 mL/hm2。
5.6.2苗茎叶处理
在大豆出苗后1~2叶复叶期,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除草。选用25%氟磺胺草醚2 000 mL/hm2+灭草松2 000 mL/hm2或选择25%氟磺胺草醚2 000 mL/hm2+48%异噁草松750 mL/hm2。
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选择在大豆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