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咏红
(忻州市忻府区秀容国有林场,山西 忻州 034000)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长的果树之一。阳光玫瑰葡萄于2009年被引入中国,因外形美观、香味芬芳独特,市场认可度较高,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该葡萄品种具有栽培方法简单、抗病性较强、产量稳定等优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种植。
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叶片呈深绿色,叶子的边缘和背面有绒毛。叶柄节间比幼叶节间长。成熟枝黄褐色,顶端浅紫色。果穗圆锥形,果粒椭圆形,果粒密生。成熟果皮一般为淡黄绿色,果实皮薄且肉质清脆,不易发生裂果,耐贮存运输,挂果期长,丰产性和抗病性均较好。
阳光玫瑰葡萄生育期约150 d,是优质的晚熟葡萄品种。一般萌芽期为3月中下旬,始花期为5月初,盛花期为5月上中旬,第1次果实膨大期为5月下旬,第2次果实膨大期为7月中旬左右,成熟期为8月中下旬。
阳光玫瑰葡萄喜温暖清洁和通风干燥的环境,幼苗在低温状态下生长缓慢,故多采用大棚设施栽培。
园址一般选择通风良好、具有灌溉排水设施、土壤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1 m、交通便捷且规划合理的农田地块。选定园址后,对整个葡萄园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区域范围及其划分,道路系统、排水系统、防护林网的设置等。
采用开沟起垄法进行种植,以增加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幼苗根系的水渍危害。定植沟沟底宽度一般为80 cm~100 cm,深度为45 cm~60 cm,种植垄间距为6 m,每垄栽2行,行距3 m。同时,对园中土壤进行深翻、消毒,将土壤与颗粒状有机肥(150 kg/hm2)及少量过碱性磷酸钙钾(250 kg/hm2)充分混合后,填入沟内。
调控湿度的首要原则是增温和保湿。应缓慢控制升温,使棚内气温和地温协调一致。发芽后至开花前,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 ℃~25 ℃,以确保新叶的正常生长。花期前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6 ℃~28 ℃,温度过高会影响开花和授粉。着果后,将温度尽量控制在25 ℃~28 ℃。新梢生长期适宜的湿度为70%左右,开花期适宜的湿度为60%~70%,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适宜的湿度为65%或以下。
严格选择无毒幼苗,幼苗纯度≥98%。幼苗的地茎≥1 cm,高度25 cm~30 cm,枝条应充分伸展和成熟,芽数应为3个~4个,直径>0.25 cm的根数应不小于5条,平均分枝长度应为20 cm~30 cm。
采用“H”形整形修剪技术,固定高度约1.8 m。种植后第1年,当葡萄树树干高度达到20 cm时,进行摘心,保留约2个主枝和副枝的结果枝条。
第2年早春出芽时,分别沿行的左、右两侧引绑,并进行摘心,仅在当年生枝条上留2个芽。冬季修剪直径小于0.6 cm的结果母枝。发芽前15 d~20 d,施用单氰胺,以促进顶芽快速萌发。在芽生长结束前2个月,除保留顶芽外,对其余枝、芽进行刻芽。
第3年整形修剪同第2年。当新梢长度达到约60 cm时,进行绑梢。新梢成形后,需保留下部8枚叶片,以便摘心。去除卷须,以减少叶片表面养分的损失。花序上部有活力的嫩枝可保留2枚~3枚叶片,再反复摘心,长势弱的副枝不摘心。
为保证成熟果实的质量,摘除脆弱、变形和发育不良的花序,1个成熟果枝只保留1个果穗。开花后1 d~2 d,用50 mg/L的赤霉素(GA3)进行消毒,消毒时间约3 s。生理落果开始时,进行无核处理,将花序浸入25 mg/kg赤霉素锌粉+2 mg/kg~3 mg/kg 氯吡脲钾粉混合溶液中。无核处理7 d~10 d后,进行果穗整形,一般每个果穗保留50粒~60粒果实为宜。无核化处理15 d后,进行果穗膨大处理,用50 mg/L的GA3、3.3 mg/L的苯基脲类或细胞分裂素(CPPU)水溶液进行蘸穗。
当阳光玫瑰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0%或以上时,才会具有独特的玫瑰风味。因此,葡萄成熟前,应在叶片表面均匀喷洒0.3%的磷酸二氢钾+0.3%的过磷酸钙溶液,以促进葡萄果实含糖量的增加。此外,及时去除葡萄枝基部的老叶及过度密集的枝叶,以提高果实着色率和成熟率。
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追肥可使用少量无机肥。果实膨大期,施复合肥2 kg/株~4 kg/株;果实着色期,施用1次硫酸钾复合肥,施用量为2 kg/株。
发芽后和开花前,应至少滴灌2次,间隔7 d,以促进新梢的生长和萌发。果实膨大期,植株生理活性最强,需水量较大。果实采收后,应及时通过滴灌措施为根系补充水分。冬季整形修剪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以提高树体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保持田间种植道路干燥清洁,减少田间病源进入园内。雨季时,确保园内排水渠畅通,防止出现低洼积水。配合施用多种有机肥,并添加少量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萌芽前,可喷施1次3波美度~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以杀灭越冬及休眠虫卵。新梢生长期,可用药剂一般有10%的吡虫啉1 200倍液、25%的阿米西达1 500倍液、80%的代森锰锌600倍液、50%的速克灵溶液400倍液等。果实膨大期,注意防治葡萄灰霉病、白粉病和霜霉病,可喷施的药剂有10%的吡虫啉1 000倍液、10%的世高1 200倍液和5%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盐10 000倍液。葡萄采收后,要防治葡萄霜霉病,可用药物有10%的吡虫啉800倍液、10%的世高800倍液和5%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盐8 000倍液。
果实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一般在果实变黄之前采收,时间通常选择温度较低的早晨。采收时,要轻放、浅装,防止果实因裂果而腐坏。高温天采收后,应迅速将果实运到阴凉处,雨天不宜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