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措施研究

2022-03-12 00:49贺贵柏韦德斌黄文武周连芳向铭玺刘江娟
甘蔗糖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平果蔗农宿根

贺贵柏,向 英*,韦德斌,黄文武,周连芳,向铭玺,刘江娟,张 超

(1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广西百色 533612;2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百色 533612)

0 引言

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甘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糖料占全球食糖产量的80%,甘蔗燃料乙醇占全球生物质燃料乙醇的40%。甘蔗是中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占全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对于保障国内食糖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甘蔗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甘蔗种植收入是生产区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甘蔗产业既是平果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重要的扶贫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加快推动平果市甘蔗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当地蔗区农民就业和促进蔗农增收,促进地方财政增长,增加和改善农业投入,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加快推动平果市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笔者多次深入到凤梧镇甘蔗重要产区山环村、仕仁村、上林村和香美村等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甘蔗种植示范基地、甘蔗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本文以凤梧镇为例,通过实地参观、调查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和研判,在广泛听取和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百色平果市甘蔗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和研判,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1 平果市凤梧镇基本情况

凤梧镇地处广西西部百色平果市北部,镇政府位于 23°71’N、 107°68’E,行政区域面积 21225 hm2,西北连接榜圩镇、海城乡,西南与旧城镇相连,东北与大化县孟道乡相邻,东南与大化县共和乡相连。凤梧镇现辖龙林、百环、仕仁、上林、农拜、怀达、香美、古理、济世、升平、环德、山环、新勉、甘河、百丰、龙江、龙宏、龙排等18个行政村、243个自然屯、232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36952人,总面积21615 hm2,总耕地面积1577 hm2,其中:水田 698.2 hm2,占总面积的 44.27%;旱地面积878.8 hm2,占55.73%;林地面积7212.8 hm2,森林覆盖率79.1%。全镇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蚕桑等。2020/21年榨季,全镇甘蔗种植面积631.33 hm2,涉及蔗农90户628人(其中贫困人口 139人),进厂原料蔗 38413 t,总产值2490万元,农民种蔗总收入2035.89万元,产糖量4698 t,人均种蔗收入32418.61元。

2 平果市凤梧镇甘蔗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2.1 凤梧镇甘蔗产业现状分析

2.1.1 凤梧镇甘蔗生产条件

一是气候条件优越。凤梧镇交通条件便利,都凤公路穿越镇境,距离平果市 67 k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是低丘陵地带,西北、东北、东南部是石山地区,山地多,平地少。从地理位置看,凤梧镇地处经度23.72°,纬度107.8°,海拔高度480 m,年平均气温22.09℃,年降雨量1313.76 mm,无霜期345天以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二是土壤及肥力条件较好。从生产条件看,凤梧镇种植甘蔗的土壤主要是红壤土、石灰岩土、水稻土和冲积土。凤梧镇有达赛河和达洪江在境内汇成平治河,沿河耕地土层深厚,土壤肥力好。

三是水资源比较丰富。部分蔗区水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农田灌溉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发展甘蔗生产。

四是广大蔗农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比较高。普遍认为发展甘蔗生产仍然是广大蔗农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2.1.2 甘蔗产业是凤梧镇富民强镇的特色优势产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地方党委、政府要着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3]。早在20世纪70年代,凤梧镇农民就开始种植甘蔗,甘蔗产业是凤梧镇一项经久不衰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一项富民强镇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凤梧镇上林村为例,该村主要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主体,经调查统计,上林村2020年总户数为703户,总人口2705人,种植甘蔗面积143.33 hm2,涉及蔗农40户198人(其中贫困人口占121人),进厂原料蔗 7965 t,蔗农收入 422.15万元,人均种蔗收入21320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甘蔗仍然是蔗农特别是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深入蔗区调研和访谈中了解到,凤梧镇大部分农民对发展甘蔗生产是充满信心的,但也有少数蔗农和个别干部对发展甘蔗产业有顾虑,主要是甘蔗产业扶持政策发生变化,甘蔗原料蔗进厂收购价格调低,特别是甘蔗产业良种良法补贴政策兑现不及时或者无法兑现。

2.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2.1 农业基础条件比较差

凤梧镇地处石山地区,石头多,耕作层浅,大部分甘蔗耕作相对粗放,由于多年连作,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质越来越瘦,土层越来越薄,土壤中的养分特别是有机质越种越少。根据对凤梧镇旱地940.67 hm2土壤普查结果,有机质含量在 1%~2%的面积298.67 hm2,占普查旱地面积的31.75%;有机质含量在2%~3%的面积468.47 hm2,占49.80%;有机质含量在 3%~4%的面积 169.73 hm2,占18.04%;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面积3.8 hm2,仅占0.40%。加上蔗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

2.2.2 甘蔗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

例如,甘蔗品种更新速度比较慢,甘蔗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种植甘蔗的效益不够突出。

2.2.3 部分蔗区生产条件差

例如,凤梧镇蔗区大多为旱坡地,部分地区生产条件差,地表缺水,易旱易涝,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仍面临着蔗区地块小和农户分散经营等问题的制约。

2.2.4 产业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甘蔗产业发展仍面临着种、砍、运、榨等各环节的综合性服务质量不高,政策兑现不及时等政策性和服务性问题。

2.3 甘蔗产业发展规划

凤梧镇是平果市甘蔗重要产区。2021年凤梧镇甘蔗种植面积631.33 hm2,占平果市甘蔗种植面积4237.87 hm2的14.89%。2022年凤梧镇甘蔗种植面积642 hm2。凤梧镇人民政府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全镇甘蔗种植面积每年可稳定600.0 hm2以上,确保全镇“十四五”期末甘蔗种植面积稳定达到666.67 hm2以上,平均产量75 t/hm2,进厂原料蔗达到50000 t以上,蔗农种植收入实现2650万元以上。“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该区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应大胆探索走出一条“保面积、优结构、靠科技、重经营、提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切实抓好甘蔗产业的发展

针对蔗区少数蔗农和个别干部的思想顾虑,我们认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绿色意识和政治意识。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

真正把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动真格,见实效,切实加强领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强化绿色意识。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底色与方向,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导向。要坚持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甘蔗产业生态绿色导向,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再次,要增强政治意识。要注重加强政策宣传,依靠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3.2 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优势

要注重因地制宜调整一部分旱坡地、“望天田”和撂荒地用于发展甘蔗生产,鼓励蔗农选择那些土壤比较肥沃、耕作层比较深厚、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能蔗尽蔗,稳定甘蔗种植面积,促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甘蔗是高光效C4植物,全身都是宝。甘蔗既是重要的糖料蔗作物,又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甘蔗的含糖量十分丰富,高达17%~18%,其糖分主要由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构成。蔗糖是一种天然有机物,经过人类几百年的使用证明,蔗糖是最安全的食品[4]。甘蔗糖液的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副产物上,蔗茎是蔗糖生产的主要原料,蔗渣是造纸和加工其他产品的重要原料,滤泥可以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糖蜜可以用来加工乙醇和生产饲料,甘蔗蔗叶、蔗尾又是畜牧业、食用菌的原料,蔗糖及其副产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饲料、纺织、化工和保健等行业[5]。

各地多年甘蔗生产实践证明,适合糖料甘蔗生产的气候条件为:全年大于 10℃的活动积温 6000℃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 h以上,年降雨量1200 mm以上,海拔1000 m以下[6]。平果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总面积2485 km2,市区面积33.1 km2,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低山丘陵,中部岩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长冬短,雨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 21.5℃,发展甘蔗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3.3 进一步调整优化甘蔗种植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从调整优化甘蔗品种种植区域看,要注重利用生产条件比较好的旱地种植甘蔗,种植区域要注意做到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布局在生产条件比较好的旱地或旱坡地种植甘蔗。镇人民政府在调整优化和划定甘蔗种植区应征求有关部门、制糖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和甘蔗生产者的意见[6]。根据耕地分布和地势情况,一般甘蔗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 40%~50%为宜,有种蔗多年经验和管理水平比较高的村、屯,要注重建立高产稳产的甘蔗基地,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甘蔗高产高糖潜力,努力提高单产和种蔗经济效益,努力构建甘蔗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

甘蔗生产品种是关键[7]。从甘蔗品种结构看,首先,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糖量和经济效益,必须注重选择种植甘蔗优良新品种。多年的甘蔗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甘蔗优良新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中至大茎,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有效茎多;二是早至中熟,高糖高产,适应性广;三是宿根性好,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四是容易剥叶,不易倒伏,适合机械化作业;五是不早穗,耐除草剂,耐药害。其次,要注重优化品种结构,避免种植甘蔗品种的单一化及单熟化。所谓单一化,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只种植一个甘蔗品种。所谓单熟化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几个同一熟期的甘蔗品种。糖料蔗收获,一般先砍收早、中熟品种,后砍收晚熟品种;先砍收宿根蔗,后砍收冬植蔗,最后砍收春植蔗,留宿根的蔗地最好 1月以后收获[6]。从平果市气候条件情况看,要注意合理搭配早、中、晚熟的甘蔗优良新品种。早、中熟品种可为糖厂早期开榨提供成熟的原料蔗,如甘蔗晚熟品种过多,不利于早榨,一方面影响次年春耕,另一方面天气转暖,春雨到来,甘蔗糖分容易转化,损失较大。为此,蔗区应尽量减少晚熟品种的甘蔗种植面积,要相应地扩大早、中熟甘蔗品种的种植面积,努力将甘蔗早、中、晚熟品种面积比例调整为4∶4∶2较为合理。

3.4 进一步加大抓好甘蔗优良新品种的繁育、示范和推广力度

要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平果市甘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调整优化甘蔗种植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抓好甘蔗优良新品种的繁育、示范与推广。首先,要重视抓好甘蔗优良新品种的繁育工作。甘蔗良种繁育,对于解决甘蔗种源严重不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甘蔗良种推广步伐,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支持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申报广西二级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引进甘蔗新品种和健康脱毒种苗进行繁育、示范,通过种植示范、看蔗选种和现场培训,使广大蔗农看得见,摸得着,充分调动蔗农推广甘蔗良种的积极性。其次,要重视抓好甘蔗优良新品种的高产高糖栽培示范工作。要注重发挥甘蔗种植重点户、专业户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带头示范和推广高糖高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以及其他综合性状优良的早、中熟甘蔗新品种,例如: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58号、桂柳05-136等甘蔗优良新品种。再次,要重视抓好各项节本增效甘蔗栽培新技术推广,要注重重点推广甘蔗良种及健康脱毒种苗技术、甘蔗叶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甘蔗宽行(1.2 m)种植技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延长宿根蔗年限节本增效栽培关键技术、甘蔗增施生物有机肥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甘蔗间套种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无人机喷药施肥技术等各项甘蔗节本增效农业绿色技术。

3.5 努力改善甘蔗生产条件,重视加强甘蔗田间科学管理

甘蔗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甘蔗单产。提高甘蔗单产,必须从改善当前甘蔗生产条件着手。据试验,每生产 1 t原料蔗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1.50~2.16 kg、磷素 0.40~0.51 kg、钾素 1.98~2.71 kg[8]。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多,其次为氮,再次为磷。因此,在中低产田种植甘蔗时,应重视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平衡施用[9]。

培养地力是争取甘蔗稳产高产的基础[10]。因此,要注重在改善甘蔗生产条件上下功夫:一是进行机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环境;二是推行甘蔗间套种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例如,甘蔗间套种花生、大豆、西瓜、豆科绿肥等;三是推广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据测定,枯干蔗叶含氮素0.518%、磷素0.206%、钾素1.58%,比蔗茎含氮量多2~3倍、含钾量多3~4倍,蔗叶含钾素丰富[10]。蔗叶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每100 g蔗叶含氮0.04 g、磷0.15 g、钾0.6 g,如用鲜蔗叶还田相当于施硫酸铵60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10]。

在注重改善甘蔗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必须改变甘蔗生产传统粗放栽培方式,切实加强甘蔗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任务就是根据甘蔗生长和对环境条件的需要,人为地创造有利于甘蔗生长的环境,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11]。大力提倡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和精细化管理。在甘蔗田间栽培管理上,要切实加强宿根蔗的管理。通过对凤梧镇甘蔗主产区的上林村、仕仁村、百环村、甘河村、怀达村、龙林村、山环村和香美村8个行政村调查统计,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438.0 hm2,其中,宿根蔗面积246.93 hm2,占甘蔗种植面积 56.38%,新植蔗种植面积 191.07 hm2,占甘蔗种植面积43.62%。从以上调查情况看,宿根蔗面积比新植蔗面积大,在生产中如能注意加强宿根蔗的管理,以增产15 t/hm2计,全镇246.93 hm2,全年可增加入厂原料3704 t,以原料蔗收入500元/t计,可增加蔗农收入185.2万元。既要重视新植蔗的管理,更要重视宿根蔗的管理。在相同条件下,一般分蘖力强的品种宿根性较好,通常中小茎分蘖力较强,其宿根性亦强;大中茎分蘖力较差,宿根表现亦差。当然甘蔗品种间宿根性的差异,还因栽培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田间管理而异[10]。甘蔗田间管理还要注意突出一个“早”字,就是充分利用5~8月高温、高湿、光照强的有利时机,加强新植蔗及宿根蔗的田间管理。特别是宿根蔗的管理,要注重根据宿根蔗发株早、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的特点,切实做到早施肥、早管理,以适应宿根蔗生长的要求[8]。通过加强甘蔗田间科学高效管理,努力提高甘蔗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6 切实转变甘蔗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甘蔗产业,必须以提升甘蔗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推进甘蔗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发展甘蔗产业,必须注重以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引领,切实转变甘蔗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水平。一是要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政策,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仍然是发展甘蔗产业的主体,必须注重用政策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要具体抓好甘蔗良种种植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和进厂原料蔗补贴等甘蔗生产扶持政策的兑现与落实,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对凤梧镇上林村、仕仁村、百环村、龙林村和甘河村5个甘蔗主产区行政村进行调查,共有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户、专业户11户,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在0.33~3.33 hm2有1户,占9.09%;3.33~6.67 hm2的占1户,占9.09%;6.67~20.0 hm2的6户,占54.55%;20.0~33.33 hm2的 2户,占 18.18%;66.67 hm2以上的1户,占9.09%。从文化程度看,在11个重点户、专业户中,初中文化7人,占63.64%,高中文化2人,占18.18%,中专文化2人,占18.18%。

从以上甘蔗种植重点户、专业户文化程度看,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这些重点户、专业户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要引导、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甘蔗生产重点户、专业户和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努力提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水平。要大胆鼓励和支持甘蔗生产重点户、专业户和农业企业,适当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有经济实力和种植经验的,可以生产经营 13.33~20.0 hm2、33.33~53.33 hm2,甚至 66.67 hm2以上。通过发展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依靠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甘蔗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努力提高平果市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猜你喜欢
平果蔗农宿根
平果800 kt/a再生铝项目投产
广西平果:油茶“加油”绿色发展
百色平果规划新建多所中小学校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种甜的人
请来平果唱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