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22-03-12 07:45彭旵生桐城市委办公室
安徽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培育

文/彭旵生(桐城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桐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优先地位,以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为目标,以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为重要抓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桐城市先后荣获“全国中部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安徽省首批创新型建设县(市)”,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于全省县域前列。2021 年,桐城市进入安徽省县域发展活力竞争力十强县、安徽省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十强县。

一、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主体培育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多措并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模式,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20 年,桐城市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 家,累计45 家,居安庆市首位。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64.2亿,占工业总产值11%,上缴税款总额2.4 亿,净利润5.9 亿,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5505 万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7 亿元;专利申请数381 件,专利授权数240 件;企业办科技机构数45 个;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8 家,2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 家,5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 家。2021 年,全市共推荐安徽天下盖包装有限公司等29 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重新认定6 家,新认定23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90 家。1-7 月,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累计162.3 亿,增幅40.7%。二是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2021 年,推荐企业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11 项,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8 项,安庆市入库科技项目48项。金亿股份“超强高吸能合金关键制备技术及工程化应用”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200 万元支持。安徽香杨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秸秆热解气化燃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及工程示范”获省60 万元经费支持。

2.政策扶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桐城市出台《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当年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含从市外整体引进到本市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除安庆市奖励资金外,市本级再给予10 万元奖励。对首次入规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且增幅超过15%的企业,分别给予5 万元奖励。对当年新认定为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一次性给予3 万元补助。二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对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给予1 万元补助。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经招标或择优委托,每年设立10 个高新技术攻关或产业提升方向的重点科研项目,项目完成并经专家组验收后,对承担攻关项目的企业和单位给予50 万~80 万元的补助。

3.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力度,集聚科技创新力量。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先后出台《桐城市科创平台建设工程五年行动方案》和《桐城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方案》。2020 年11 月,市政府与北京电科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合作,共建桐城智慧县域联合创新实验室、中国电科云桐城研发中心和数字桐城大数据中心,有序推进合肥工业大学桐城市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已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 家、院士工作站2家。二是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倾力打造桐城市创新研究院、国家高分子质检中心、经开区“双创园”科技孵化器、“青桐”众创空间等科技服务平台,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规上企业”的发展模式,全市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营科技型企业孵化器3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 家。

4.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桐城市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集聚科技创新力量。一是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目前,全市50 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95 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98 亿元,科技成果登记200 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果项目入库18 项,2 家公司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 家公司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设立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桐城市子基金,用于投资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二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支持创新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释放国家、省、市政策叠加效应,深入开展“四送一服”、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努力形成崇尚创新、包容创新的企业发展环境,已成功举办两届“桐城市创新创业大赛”活动。

5.知识产权服务拓展创新要素供给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升。适应市场主体和创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专利、商标注册数量继续增长。2020 年,全市新授权发明专利50 件,有效发明专利总数达445 件,同比增长45.4%;新增省专利优秀奖5 项;商标有效注册量达10568 件,同比增长22.5%,居全省县域前列;“桐城水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审查。二是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断加强。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积极运用地理标志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帮助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13 笔,融资金额1.1 亿元,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创建,引导7 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指导2 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审;组织4 家企业成功申报省创新型省份政策,获奖补经费80 余万元。

二、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桐城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先进发达地区和桐城市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桐城市工业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产业结构矛盾仍较突出。科技型企业仍是小微群体,高新技术企业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1%。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11.4%。45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和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占到70%以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的企业不多。

2.奖补资金兑现支持力度尚需加大

在当前财政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奖补配套资金难以全部兑现到位。桐城市奖补资金实行“分级负担、分级拨付”制,配套资金由市本级与镇(街道)按5∶5 比例分担,经济开发区(双新产业园)全额承担配套部分。部分镇(街道)因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完整兑现奖补资金,影响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

3.科技人才要素瓶颈制约突出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桐城市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但科技人才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对在外桐城籍人才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反映人才缺乏,高端人才更是难引进、留不住,造成企业科技研发人员不足,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4.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难接地气”,与市场、企业需求结合不紧,不少研发活动主要是为竞标、评职称、拿奖项,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多。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却又苦于没有研发平台和技术、人才支持,找不到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全市发明专利年均授权率不高,发明专利拥有量和转化率尚需提高,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专利和产品不多,企业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

三、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结合桐城市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桐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梳理市域内各种类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库,凡符合高新技术八大领域的企业,全部纳入培育计划当中。分领域、分年度、分批次开展精准培育精准指导。制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全覆盖五年行动计划,对上一年度研发投入达到100 万元且增长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研发投入5%比例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 万元。对上一年度研发投入达到100 万元且增长10%,纳入科技统计系统的高校、科技机构,按研发投入1%比例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 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

2.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以《桐城市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在稳定和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牢固树立“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就有可能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意识,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工作,成功引进的“百千人计划”专家和省认定高层次人才团队,可折算为招商任务数纳入招商考评;重视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依托桐城市技工学校、桐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着力培育一批与本市产业需求对接紧密、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对不同领域人才现状和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状况等实行动态管理。

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强化科技项目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择优扶持首位产业企业申报安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按项目研发投入的30%给予资助,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项目最高不超过50 万元,“卡脖子”项目和工程化项目最高不超过200 万元;支持申报省级以上的科技重大项目,对获批的科技重大项目按上级财政资助额同比例配套。第二,强化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保护。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对发明专利的创造、运用和转化。引导企业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以商标权和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额达到500 万元及以上的,按当年实际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和知识产权评估费总额的20%予以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 万元。对获得安徽省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的专利权人,分别给予20 万元、10 万元、5 万元的奖励。对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通过认证的,给予一次性5 万元资助。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与优势企业,分别给予50 万元、5 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领等手段,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4.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通过举办“科技创新节”“院士家乡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在全市树立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创业优良环境,吸引高校院所特别是桐城籍的人才团队,将他们的科技成果在桐转移转化。组织企业家参加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峰会、安庆市工业企业数字经济大讲堂,举办民营经济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优秀高新企业创新创业典型,持续开展“十佳创新型企业家”和“十佳创新创业青年”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新徽商精神,激励企业和企业家奋发图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培育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