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德创融合”理念的“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
——以青岛大学为例

2022-03-12 09:57张春明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服装思政

张春明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强调:“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随着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的发布,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服装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服装国际贸易”是我校(青岛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作为学生实习实践、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及高质量就业的强支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利用国际贸易知识和方法,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使之能够运用系统思维综合分析服装国际贸易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关系等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全球视野和沟通交流能力,使之能够就服装国际贸易及相关问题,以口头、文稿等方式准确表达观点,成为具有人文素养和良好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在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

1.“痛点”问题——课堂生机有待焕发

“服装国际贸易”课程中有不少晦涩难懂的理论、模型等抽象内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情绪,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缺失生机的课堂不仅制约了教学效率,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2.“堵点”问题——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服装国际贸易”课程自开设以来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在突出知识点复合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同时,对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掘不足,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打破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的步子还不够大。

3.“难点”问题——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成果导向有待深化

传统的“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以理论讲授结合交流研讨为主,在充分发挥服装工程技术与国际贸易交叉融合的课程特点、将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缺少有效举措,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理念有待加深[3-4]。

二、基于“专德创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校“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团队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提出了基于“专德创融合”理念的教学改革思路,即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德才兼备人才。

1.消除“痛点”——以主题式案例教学焕发课堂生机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熟悉或普遍关注的问题设计每堂课的主题,并将其作为授课线索,同时结合大量国际贸易案例,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2.打通“堵点”——以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三全育人”

结合专业特色与课程内容,对服装国际贸易知识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技伦理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梳理,并将其自然、有机地融入课堂活动和实践全过程。

3.解决“难点”——以创新创业教育内化OBE教育理念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专业知识—激发兴趣—提升能力—双创实践的新型教学方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服装专业教育相互融合。

三、“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依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岛大学“以学为中心”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等教研类项目,我们对“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1.以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保障,推进主题式案例教学

“服装国际贸易”课程先后依托山东省教学改革课题和校级“以学为中心”课程建设项目,探索主题式案例教学模式。根据每一讲的内容,结合国际贸易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网络流行语等确定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并结合高时效性案例的分析与研讨,促进学生联系生产及生活实际,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焕发课堂生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一讲为例,课堂主题设定为“华为为何要研发鸿蒙系统?”(如图1所示)。首先以结合当下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线索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在讲解“出口管制”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导入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案例(如中美贸易摩擦起因)并进行交流研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对外贸易所受影响及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辨能力;最后教师通过点评和总结完成该知识点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题发挥了介绍背景—引出事件—启发思考—突出重点的线索作用,使学生更加具象化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

图1 “服装国际贸易”课程主题式案例教学模式

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开展需要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等教学手段的支持,也离不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保障。为此,我们加强“服装国际贸易”在线课程、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线上资源建设,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在线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和线上答疑工具,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选取国家精品课作为线上自学资源。利用超星泛雅网络平台自建数字化资源库,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案、PPT课件、国际贸易政策文件、对外贸易商业文件范本、拓展阅读资料、案例视频、相关新闻报道以及习题库等。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开展不仅消除了课堂生机不足的“痛点”,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2.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为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构建了“12345”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即为达到“三全育人”目标,课程教学以“专创融合”理念和OBE理念为两翼,着重从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技伦理三个层面,深入挖掘国际贸易知识体系和实务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以“交流互动与启发引导相补充”等四个方面为工作着力点,从“教学切入点设计”“教学考核评价”等五个环节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强化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图2 “服装国际贸易”“12345”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以“国际贸易绪论”一讲为例(如图3所示),在进行国际贸易的特征、分类等专业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首先遵循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逻辑起点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与方式的接受能力,并据此进行案例素材收集和切入点的设计。为便于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可同时选取正面、反面典型案例,然后围绕“12345”教学模式中的内涵层面对思政元素进行第一层次内涵、第二层次内涵的梳理和拓展延伸。为保证学生对案例的正确分析和理解,教师在交流研讨过程中应及时、适当地对学生予以引导和启发,在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使其对思政内涵与外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挥专业课的价值引领作用[5]。

图3 “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3.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构建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体系

遵循OBE工程教育理念,根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我校“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进行反向设计并实施。结合应用型工科专业定位和课程特点修订教学大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构建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双创教育体系(如图4所示)。以课堂教学为本,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大赛、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等。一方面可以检验和总结学生创新训练成果,在实战中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形成联动,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性、主体性、生成性,从而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图4 “服装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与双创教学切入点

四、结语

针对我校“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专德创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保障,通过主题式案例教学焕发课堂生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实施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双创教育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专德创融合”理念的“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打破课堂沉闷气氛,切实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服装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道具服装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