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圣婉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灿烂辉煌的文化。除了《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蒙书也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先人后己、廉洁奉公、学无止境等,无不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学校、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喜欢传统文化。
(一)师生共度传统节日,追寻传统文化之魂
一年中,师生有多个传统节日在校园度过。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大好时机,与学生欢度节日,共同感受节日氛围,共同享受节日乐趣。如元宵节,师生共同把大红灯笼挂满教室,创设节日氛围,并一起动手制作元宵汤圆,让大家在体验劳动乐趣、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元宵节的意义: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又如端午節,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粽子,讲述跟爱国诗人有关的端午故事,分享端午情结。此外,还可组织学生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重阳节到敬老院与长者共度佳节等,让学生追寻传统文化之魂。
(二)诵读蒙学经典,争做谦谦君子
教师搜集整理好《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经典,分发给学生。课前,由班长组织学生认真诵读。琅琅的诵读声飘荡在校园上空,学生的思绪也似乎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与高尚的人儿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我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赏析、测试,学生在一系列的诵读活动中,懂得了要做谦谦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三)举行各种比赛,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喜欢参加各种比赛,通过各种赛事,弘扬传统文化,效果相当显著。如剪纸、制作风筝、书法、绘画、诗歌创作、童谣创作等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直观地感受、喜欢传统文化,并立下认真学习、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雄心壮志。
二、通过学科渗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学科知识中,有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语文学科,涉及传统文化的知识更多。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学科知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如:课文中出自名著的课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武松打虎》《将相和》等,故事情节精彩,教育意义极大。教学时,应抓住大好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在重温古代精彩、感人场面的同时,从文中人物身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再如:课本中的寓言、童话、诗歌、童谣等,无一不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深深喜欢上这些传统文化。
三、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长一方文化。客家文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灿烂辉煌,成为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学校、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接触、了解客家乡土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思想感情。
如:组织学生参观恐龙博物馆、让学生了解恐龙文化;参观佗城越王井、学宫等,了解南越文化;参观围龙屋、四方楼等,了解河源客家建筑文化;参观东江野战俱乐部,了解部队建设,并对人民子弟兵产生无限崇敬之情,等等。又如,把山歌剧团引进学校,让学生在直观地欣赏山歌表演的同时,感受客家山歌的无穷魅力,从而对客家山歌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等。我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深深扎根,得到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