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箫箫
历史研究的对象为过去的事,历史知识也是对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的记录与思考。历史的“过去性”特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历史知识是不可再现的,不可再现的历史知识可能存疑。
重视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就必须重视历史知识的“可疑性”。而重视“可疑性”,就必须遵循“论从史出”的唯物史观。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能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是体现历史课堂魅力与底蕴最为重要的资源。缺乏史料的课堂会导致历史感与历史味的丧失。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史料,如何呈现史料,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分析史料的内涵,教师应采取合适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内涵
教师应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史料,考虑它的知识性与教育性,选择“信而有征”的史料,并从历史研究成果中挑选出最能反映历史事实的材料,借助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可感知的材料。使学生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形成历史表象。
这些史料片断既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佐证,又能从中提炼出历史观点,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眼下有的历史课堂却让史料的阅读与分析成为学生的奢求。课堂即使有了史料的呈现,但往往也是匆匆而过,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
对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中“军机处”这一内容,许多教师的处理是:课件展示军机处的内景和文字介绍,接着与学生一同归纳军机处的特点和作用。笔者则选择播放剪辑过的《故宫》片段。该片运用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具体形象地呈现出军机处的地理位置和行政职能。通过传递文书的这个小人物,介绍了军机处的文书的传递与保密。该片介绍“军机处根据公文紧急程度规定传递速度,‘马上飞递的日行三百里,更紧急的行四百、五百、六百里,驿站换马不换人,一路飞递,送到地方官员手中”。笔者利用这一内容与当今我们国家一般文件从中央传递到基层需要经历的层次和时间作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精心选择、充分挖掘有价值的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既增强了历史课堂的历史氛围与历史味,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善于运用互联网获取历史教学素材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搜集教学材料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平台。借此,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历史文献史料、历史实物图片与历史研究成果。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文献的检索与历史思维能力,我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中国军事防线的历史研究”,对照历史教材涉及的军事历史,引导学生查阅军事地图,检索军事史的研究成果,精心研究与军事史有关的地形地势、防线布局与战线推进,指导学生撰写涵盖全国各区域军事防线的历史报告。这种小课题研究极大地深化了高中历史教学,也契合了当今新高考的形势与要求。
随着微博等网络传播方式的兴起,许多历史专家与历史爱好者纷纷发表对历史名人、历史事件、考古考据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丰富了当前师生的文化生活,也扩大了广大师生获取史料的途径。例如,网上有过这样一个微博,作者从《水浒传》对武大郎生活条件的描述,总结出北宋城市普通小商人的经济状况。笔者将它稍加修改,用于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中“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的教学内容。学生普遍认为这些材料生动、有趣、有意义。此外,微博上也能找到许多与历史教学有关的视频等,例如“中国历代版图动画展示”等,这为当今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
三、借助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辅助历史教学
以历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历代的记述、诗文、书画、音乐、戏剧等,这些作品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
历史教师要特别关注传播广泛、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史实型作品,即以历史资料编辑而成的作品,较为原始、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状况。二是以史实为主的艺术型作品,在大体符合史实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三是借历史之名的娱乐型作品,如《芈月传》等。根据教学需要,对前两类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在课堂播放视频片断,能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至于第三类作品则要提醒学生,不要误把野史当正史。
我们借助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辅助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意图,其次是认真研判材料是否准确可信,然后才是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材料背后的历史,帮助他们感知和思考历史价值。
四、细心收集民间实物史料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到一些民间实物史料,让学生客观、全面、充分地感知。如老照片能記录当时的建筑、服饰等的文化特征,老报纸能记录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状况,旧器物、旧饰品、旧票证、旧信件、旧钱币可以用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黄牧航教授在华附执教《中外历史纲要》就常用邮票。历史教师应该做民间实物史料收藏的有心人,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细节,保存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代表性器物,让历史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笔者在处理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中“改革开放进程”这一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口述历史的活动,问问家里人当时对包产到户的看法。笔者也询问了自己家庭的成员,家人的说法是:“以前两个月才能忙完双抢,效率很低。政策发生改变之后,双抢时间大为缩短了,人们去田里耕作更不用吹哨子、喊喇叭了。”这种口述的历史材料为学生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