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儿童成长档案

2022-03-12 17:26:28十画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瓜瓜专业书籍文字

十画

走入儿童心灵,这门功课不容易

作为成人,我们期待走近孩子,走入他们的心灵。可是如何走近,如何走入,常常不得法。于是,我们寻求方法、技巧、经验,阅读理论类书籍,试图找到一把钥匙,打开通往童年的门。

英国诗人 R.S.托马斯在《孩子们的歌》中写道:“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一个对你们而言太小的世界/即使手脚并用/俯下身子,你们也难以进来/成年人的托辞/即使你们用善于分析的眼睛/去探究、窥视/用愉快的表情/去偷听我们所有的谈话/你们仍然不能找到那个中心/在那里,我们跳舞,我们玩耍/生命仍在酣睡……”

当我们试图用各种“专业”量表或同一套标准去衡量和评价每个儿童时,儿童往往离我们越来越远,就像托马斯诗中所言。

刘晶波老师是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一位幼教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位妈妈。《小时候的时候》记录了她怎样的探索呢?要怎样找到那个“中心”,那个“儿童跳舞和玩耍之地”,那个“生命在酣睡的纯真世界”呢?我想,这些身份之间的不同,一定有过暗自博弈和纠结。打开书,我们会在跋里看到这段话:“以往总是从专业书籍的白纸黑字中获取‘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尽管条理分明但却难免抽象、平面、刻板。在养儿育女的朝夕之间亲身经历并记录到的孩子,尽管难以真正做到全然客观,但各种体验却鲜活、立体、丰满,也更贴近生命本身应有的样子。”阅读时,我们能身临其境地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情境,能感受到瓜瓜和核桃仿佛邻家孩子般親切地透过文字,与我们相遇。

用诗意的文字,记录温暖的童年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充盈着温暖。作者细腻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润泽心田。如果当年不选择成为一位学者,刘晶波老师一定是一位很棒的文学作家。让我们看看,开篇文章《蓝被》中,那床瓜瓜珍视的蓝色被子到底长什么模样?

“好棉花,我自己弹的……机器弹的不好,好棉花的弹性都揪没了,面儿就是有点儿像孔雀蓝的那种蓝色,金色的树叶形花纹……不是特别的金灿灿,是那种稍暗一些的金色……对,每一个独立的树叶里儿是纯白的底儿,上面都是蓝色的、小朵儿的有点像向日葵形状的花……”

这是作者在国外与妈妈打电话时妈妈对蓝被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传达出来的温情。作者在跋里写道:“一篇3000字左右的短文,前后居然用去了一个多月的工夫!”对文字的敏感,以及严谨的态度,再加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温情,让我们仿佛是在读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爱而生的专业书籍,以情动人的教育叙事

我之所以喜欢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身边的老师和家长阅读,是因为它还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另类理论书。我们常见的理论书,通常像一位板着脸的老师,而阅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位好友相聚,她一边跟你讲故事,一边将人生智慧和对儿童的理解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如果单独来看,都在试图解决一个家长困惑的问题。如,《你是一个姐姐了》一文对目前二宝、三宝家庭意义重大,如何理解大宝迎接弟弟妹妹时的矛盾感受,如何给大宝多一些安慰和关注、鼓励与赞美,让他(她)生出足够力量,修复父母转移的注意力和分走的爱?作者给了我们专业的参考和注解;而《我和 IPAD 抢孩子》读完后,不仅让人忍俊不禁,还能学到很多实用的方法,来解决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阅读本书时,一定不能忽略副标题《别样的成长档案与分析》。成长档案通常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发展进行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式。成长档案里装什么,能凸显教师的儿童观和教师观。书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学习的复杂性和情境性,作者用温暖的文字还原了一个个儿童成长的场景,仿佛让我们回到童年。正如序二中周兢教授所写:“这是一本因爱而生的专业书籍,也是一系列以情动人的教育叙事。”

猜你喜欢
瓜瓜专业书籍文字
瓜瓜和娃娃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14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中国油脂》杂志社专业书籍目录
中国油脂(2019年9期)2019-11-20 05:24:02
《中国油脂》杂志社专业书籍目录
中国油脂(2019年7期)2019-08-22 09:40:32
《中国油脂》杂志社专业书籍目录
中国油脂(2019年3期)2019-04-29 01:08:02
《中国油脂》杂志社专业书籍目录
中国油脂(2017年5期)2017-08-07 06:40:44
调皮的瓜瓜
瓜瓜交朋友
快乐语文(2016年12期)2016-11-07 0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