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8年7月2日上午9点。我驱车去市医院给自己做个常规检查,刚到医院门口,突然手机响了。通话的那头是外甥急促的哭叫声:“我外爷在镇医院抢救,医生说估计……”哽咽了。本来是炎热的夏天,但我的心寒冷得发抖,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止不住往下流,视线已模糊,半小时的车程,已记不清楚是怎么把车开到站的。见到父亲的那一刻,已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我的心情了。时间定格在了7月2日(星期日)上午9点10分,时年83岁的父亲安详地走了,什么也没有带走,却留给了我们万般的悲伤和永远的怀念。
时光荏苒,匆忙中父亲离开我们整三个年头了,在这一千多个夜晚,我不知有多少次见到了父亲,近日又见父亲,因为过两天就是父亲的冥寿了。古人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再恰当不过了。
父亲的祖辈住在山里,爷爷读过私塾,凭着自己的文化当了先生,离开山里,来到洞川的一所学校教书,这样各方面生活条件自然要好得多。交通出行、人文环境,不能类比。爷爷后来又去镇子上开了铺子,和亲戚合伙,由于经营不善,爷爷退出了,又重新教书。听父亲说过,他出生在镇子上,11岁那年爷爷举家来到学校教书的地方定居,也就是后来我们生活居住的村子,这个村子有些故事,原名叫九其沟,九(酒)的意思,村尾头有个酒房圪崂,据爷爷一辈的人传说,旧社会这里是酿酒的地方,可见先前这个村子人口少,山川耕地各占一半,除了口粮之外,粮食还有结余,用来酿酒,供自家红白喜事、满月乔迁等事务用,有嗜好者日常消遣也喝一部分。
由于这个村子是奶奶的娘家,所以几乎都是亲戚,父亲辈的相互间称姑舅哥弟及表兄弟表姐妹,我们晚辈间称小姑舅,哥弟,姐妹,和奶奶一个辈分的,我们称老舅舅,老妗子,父亲辈分的我们自然称叔叔婶婶了,毕竟都是亲戚,相对的关系比较融洽。但是我们在这个村子原本没有宅基地,爷爷来定居时买了一些,随着大家庭人口的增多,已无法满足需求。后来父亲又从移民外出的一户外姓人家手中,买了块地皮,修建了四孔窑洞,改变了之前简陋的住宿条件。
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或许时代的不同,无论干什么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没有丢掉“认真”二字,有时甚至能称作“倔强”,就因为父亲这般脾气,在仕途上也受到一些影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许这是最好的安排吧。
父亲读书至初中,在乡村的几所学校教过书,来去总共教书12年,在之后的生活中时不时遇到个学生,总要问候老师安好,那时候的学生是很敬重老师的。后来调入公社工作,干过管理员、会计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适逢改革开放,公社开始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父亲被安排到社办工程建筑队当会计,先后参与修建了公社大礼堂、电影院、饮水、灌溉大渠工程、公路大桥等,也算是为社会做了一些自己应有的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受此影响父亲也自己承包工程,修建公路,中标二级公路基础建设一个标段,那时候的工程主要靠人力和半机械化配合,每个施工场面,首先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不同于现在,施工场地上只见机械设备不见人。工程施工期间,公路管理单位成立的工程指挥部,有个别监理技术人员,权大、脾气大、说话狠,见面首先要递烟,时不时还要陪着打几圈麻将,隔半月十几天还要杀只羊表示慰问一下,别的工程施工队老板,按部就班,把这些流程操作得恰如其分,可父亲太认真做不到,因此总要在工程验收时被挑出些毛病,费钱费时费力去整改。人心慈善,所以把工人工资按时足额付清后,也只能有名无实了,只有所剩无几的利润。也就是俗语所说,慈不掌兵,义不养财。不过也算求得个好人平安罢了。近些年的包工头老板,首先自己赚得金钵满盆,还得欠着民工的工资,所以政府为了杜绝这种昧着良心赚钱,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国家三令五申出台政策,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事例也就体现出了父亲认真正直的一面。为此,父亲60岁时,我执意劝父亲解散了自己的工程队伍,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镇子上银行找了个守门房的闲差,早晚给开关个大门,闲时喝茶看报,可干了几个月,就因为不守规矩的几个银行年轻职员,隔三差五出去喝酒打麻将,不能按时归宿,在父亲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自己生气辞掉了这份工作。俗话说:娘把人生就,枉把人愁死,我劝过父亲多次,改变不了的事情就适应,可他不这么想,更不会那么做,还经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来干脆在家干些居家生活的事情。
父亲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记得我8岁那年,村子里第一家箍窑洞,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姑舅叔叔家,那天村里孩子们都去凑热闹,中午正赶上“合龙口”,就是新建窑洞的拱洞全部箍就宜之时,只留拱顶,正中一块石料的位置空开,等待节日吉时(一般在正午12时)一到,再行加以填充合拢,民间有讲究,放入一些五谷、铁石等物料,以表示“龙口”暗合。午饭是炸油糕粉汤,20世纪70年代吃这样的佳肴只有办事务、过年才有的,稀罕饭,闻着味就口馋,不可离开,在场的好几个孩子中,唯独我被当家长的父亲踹了一脚,哭着回家,所以这件事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谁之过,一个“穷”字了得,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因此我立志要改变命运,長大后要让家人们吃到想吃的饮食。
从父亲的角度看,村里亲戚能够箍新窑洞,当然对自己也是个激发。1975年在我家粮食经济不是富足的情况下,开始了新箍四孔窑洞的工程,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个年代的工艺了,在这里想做一个详细的阐述。陕北深厚的黄土地,丘陵沟壑密织如网,因地制宜,居民以窑洞居多,我家也利用原有的土墩,挖出适合窑腿的宽、高、深,再从石山场地上,用长铁纤加点水钻出细洞,装入炸药和火药,再将炮线插入雷管,然后引爆,炸出大石块,最后石匠用铁纤大锤按照适用的大小分块,用来砌墙,墙面石头用小钻头凿出细花纹,而且成型要方正,对缝要研合,小工具不简单,每天出工前,匠人要用风箱火炉,将笨钻头过火、打尖、沾水,石匠也要有铁匠的技术。虽说都是很苦很累的活,但是由于生活条件差,就餐很简单,一个月时间里,安排馒头、饸烙面、挂面、和菜稀饭,菜吃得少,馒头只能吃一两顿,粮食面紧缺,工人几乎都是亲戚,干活不分男女,重活男人干,女人当下手,匠人是挣工钱雇来的,10岁的我,偶尔放学也提个泥包,泥包是用块厚布缀上绳子,一次提两锹泥,用来砌墙用,墙的大缝还要用泥浆灌饱和,石灰泥只能用在面墙上,稀有且价格高。在当时抽烟只能在休息或者吃饭时按支发,紧缺货,公社的供销社还只能父亲出面才能买到,喝酒更是奢侈的事儿,印象中只喝了一两次吧。当年我家建四孔窑,花费90多元钱,父亲当时每月工资30块钱,花掉了三个月工资,又和别人家借了些粮,村里30多户人家,新社会算是第二家新建窑洞,住宿条件改善了。但第二年因为欠粮生活拮据,连续三年几乎粗茶淡饭,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怎么能熬过来了。
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当年父亲在公社工作时,我去街上赶集,看到了一种新款泡沫底凉鞋,既美观又舒适,就像是发现了稀奇珍宝一样,喜欢至极,在公社当着父亲同事的面要钱,父亲既难为又碍于面子,所以也就答应买了,那时2.5元的一双小孩子鞋也不是小数字,这种凉鞋的确耐穿,比起之前的硬塑料底鞋质量好得多,那种鞋不小心歪一下,鞋帮和底脱胶,简单的修补办法就是用铁火棍子,炼得粘起来凑合。这块新鞋松软有弹性,不易折损、耐穿。
父亲在居家生活的那些年,也没改变自己的个性和习惯,平日里买菜回来,必须再过个秤,如果缺斤少两,那么这家商户就会打入自己的黑名单,不再和他做回头生意,定位失信商户。每次交水电暖气等费用,都要详细厘清,亲自算上一笔,除条据收藏好外,还要有流水账,记录清哪年哪月,至今存放,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家里凡是上锁的钥匙,标记清晰,大门正门车库门楼道供热门衣柜等等,都要贴上标记名称,真是细微之处见真章。随着年岁变老,有时看电视也要评论一番,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观点讲出来,才觉得痛快。80岁那年还回村子里参加了一次党支部大会,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并且还执意交上了党费。
可能与祖父辈的文化有影响,所以我7岁上了小学,三年级就能办黑板报,五年级就和父亲学会了刻蜡板,钢针装入笔杆里,在钢板上放蜡纸,刻上字,然后用油印机,手推滚轮,在白纸上印出字来,刻写字时必须要掌握好手劲,轻重适度,如果蜡纸划破,印出来就成了黑点,这些也可能为我后来的书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的人生经历及性情也是那个时代人的真实写照,三年前,每当我提起笔来,想把父亲这些经历与我的回忆记录于笔下,可眼眶不由得湿润,这些天是母亲给了我勇气,念叨起这些事情时,我就有迫不及待之感,生怕瞬间忘掉。人世间生生不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我们还是要不忘来时路,踏着先辈的足迹,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细细品味之余,还是觉得给后辈留点东西,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与信念。
父亲在世时,虽然说每天要见面,陪陪二老,照顾一下缺粮少盐等简单的事,起码老两口能相互照应一下,说说话,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的生活起居,日常照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每天忙碌于工作生活的快车道上,买菜做饭洗锅刷碗,收拾家里卫生,冲洗马桶,交付家用水电气等各项费用,修缮水暖,调节室内温度,买药看病,但凡涉及的事情都必须要做。人们常说人老返童,的确如此,如今86岁的母亲,耳聋,偶尔发些小脾气,怎么逗得能叫开心,还得找些办法。现在不开心时,我就让他和重孙子视频,这是一剂良药,瞬间可以改善。每每和同事谈起这些,個个都夸赞我,你是个大孝子,简单几个字,的确分量很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期限,如果年复一年,那就不是说在嘴上的事情了,必须实实在在落在行动上,三伏三九,天寒地冻,日晒雨淋,都不能空缺。弹指一挥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都熬过来了,自己打气加油,一个目标就是让母亲愉快地走完人生路。
当今社会,个别人背离初衷,忘恩负义,宁可远处求神拜佛,也不愿常回家看看父母,俗语说得好,“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超世尊”,值得深思。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关系,所以奉劝大家,孝老还需早。父亲走的前一天还和邻居老伙伴们打扑克,第二天下午好友们来吊唁时感慨地说道:人老了,有今天无明天,不知啥时候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古人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确如此……
敬爱的父亲,您陪了我一程,我会用一生来铭记,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安详、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