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伍姣,雷 达,张知洪,王贵明,李亦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窒息诱发的胎儿或新生儿脑细胞受损,是新生儿认知障碍、运动障碍以及视觉、听力丧失或死亡的重要病因[1-2]。目前,临床诊断HIE尚无特异指标,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不利于病情动态监测和准确评估。近年来,关于HIE的发生、发展等研究不断深入,这一过程中细胞因子逐渐受到关注[3]。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在HIE诊断及预后中均有相关研究[4-6],但二者同时在HIE患儿血清中动态变化及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监测患儿血清PCT、DD水平变化,寻找评估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HIE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3例)和重度组(32例)。同时根据治疗后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56例)。选取同期我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名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足月新生儿;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感染等;HIE组患儿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7]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新生儿无窒息、感染、胎盘异常及胎儿宫内窘迫等疾病史;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脓毒症、休克等的新生儿;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生儿;非窒息原因引起的心肺疾病;产妇有免疫系统疾病史。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产妇年龄22~35(27.24±3.78)岁;孕周(38.76±1.45)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37±1.65)kg。对照组,男21名,女19名;产妇年龄24~34(27.31±3.74)岁;孕周(39.05±1.4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35±1.62)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PCT、DD检测 于两组出生后1 d、3 d、7 d通过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液5 mL,室温下离心10 min,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后分离血清,置于-20 ℃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T水平,使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D水平。所有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脑血流速度测量 通过彩色经多普勒超声仪监测脑血流速度,新生儿处于平静状态下监测,指标包括大脑左主干动脉(LMCA)、右主干动脉(R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以判断脑血管阻力。
2.1 HIE各组及对照组不同时间PCT及DD水平比较 随着HIE患儿病情加重,PCT及DD水平随之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HIE各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PCT及DD水平较出生后1 d、3 d下降(P<0.05)。详见表1。
表1 HIE各组及对照组各时间PCT及DD水平比较(±s)
2.2 HIE各组及对照组脑血流速度比较 轻度组与对照组LMCA、RMCA的Vs、V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LMCA、RMCA的Vs、Vd较对照组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HIE各组及对照组脑血流速度比较(±s) 单位:cm/s
2.3 HIE各组与对照组脑血管阻力比较 HIE重度组LMCA、RMCA阻力均高于对照组、轻度组及中度组(P<0.05)。详见表3。
表3 HIE各组及对照组脑血管阻力比较(±s)
2.4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PCT及DD水平比较 预后良好组血清PCT及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4。
表4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PCT及DD水平比较(±s)
新生儿HIE是围生期由于缺氧窒息导致的新生儿脑组织损伤,是围生期严重的疾病之一[8-9]。目前,关于HIE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炎症反应在其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HIE发生数分钟内即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系统,诱导神经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使白细胞聚集,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炎症反应[10],故动态监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指导新生儿HIE治疗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11],其在正常人体血清生理水平极低,一旦机体发生细菌感染,血清PCT水平迅速上升,且感染程度越重,血清水平越高[12-13],是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指标之一。DD是指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定可溶性降解产物,是机体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有研究显示,严重脑损伤后血清DD水平升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脑组织损伤后释放组织凝血酶,导致凝血活性物质水平升高,进而引起继发性激活纤溶活性物质[14]。HIE发生后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因此,检测DD水平动态变化对监测患儿的凝血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HIE患儿血清PCT及DD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PCT及DD水平升高。随着患儿进入恢复期(7 d),PCT及DD水平逐渐下降,表明HIE患儿脑损伤得到一定程度修复。脑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损伤初期,主干动脉对血流改变敏感,故主干动脉被认为是判断脑组织损伤的主要血管[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HIE中度组、重度组患儿Vs、Vd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HIE患儿脑血管阻力较中度组、轻度组患儿升高(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机体在缺氧状态下,脑血流调节功能受损,脑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脑血流速度下降,使白细胞向受损区域聚集,堵塞血管,最终形成血栓。HIE患儿血清PCT及DD水平异常变化反映了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阻力升高,脑血流量减慢。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儿血清PCT及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提示血清PCT及DD水平越高,患儿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HIE患儿血清PCT及DD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动态监测两者变化有助于判断HIE病情程度及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