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考古,从给文物“吹空调”开始

2022-03-11 08:45李迪陈科
发明与创新 2022年8期
关键词:方舱考古大棚

◎李迪 陈科

天冷了,四川省广汉市文物发掘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通过一键控温,就能让文物们在“空调房”内“安稳入睡”。这时,肯定有同学要问:“这到底是什么‘空调房’?”其实,它就是2020年大火的三星堆“全透明”考古发掘方舱。

过去,对新发掘的祭祀坑,考古工作人员一般会使用竹竿搭建围栏将其“圈住”,发掘出来的文物也多半用纸包住,再被放进木质箱子运出去。如今,这些“粗糙”的手段早已被更加精细、高效、安全的方法取代。

“空调房”里的高科技

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大棚内,一眼便能看见一座座十多平方米大的玻璃房子整齐地排列着,这就是考古发掘方舱。方舱内设有纵横的桁架以及可升降的发掘工作平台,平台底板开有40厘米的可盖合操作口。工作平台像吊篮一样将穿着防护服的考古人员放进坑内悬空作业,并随时变换位置、方向和角度,尽量减少坑中文物和填土被发掘者污染的可能。

每个方舱里还配备了集成发掘平台,并设置有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采用平行桁架、自动化载人系统等装置可以实现出土文物调运功能。

图1 考古发掘方舱(图/新华社 沈伯韩 摄)

考古发掘方舱既可以载人悬空清理易碎文物,又可以装载文物出坑;既能进行高光谱分析,又能开展三维扫描等信息采集工作。方舱内还有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能将舱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这对于一些文物如象牙、丝绸等的现场提取和应急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图2 考古发掘方舱悬挂有发掘平台(图/《科技日报》 李迪 摄)

现场的考古大棚内还设有环境监测系统,除了对方舱内温度和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外,还会对整个发掘现场的土壤环境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并将这些信息上传至手机端和电脑端,以便考古工作人员实时查询。

为文物提供“一条龙”保护

在考古大棚内东北侧,则是约150平方米、呈曲尺形布局的考古发掘现场应急保护集成平台,这个平台集多功能为一体,包括应急检测分析室、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无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等。这些充满科技元素的文保工作“小屋”与考古发掘方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掘、保护工作体系。

图3 1986年的考古发掘现场(图/新华社 考古学家陈德安供图)

图4 2021年的考古发掘现场(图/新华社 沈伯韩 摄)

在应急监测分析室内,放有用于现场检测分析的便携式小型仪器,若是考古工作人员想要了解出土文物的材质或是获取更多的信息,就会在此进行检测。

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会在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和无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里分别进行保护处理。文物被提取后,首先会被安置在应急保护处理实验室内进行简单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文物残破比较厉害,已经看不出它的“真面目”,考古工作人员就会马上利用便携式的X射线荧光仪进行现场无损检测,以获取文物的元素组成,并且通过文物的元素组成来推断它大概是什么材质的。

今后,科技将从发掘、保护、探究等多方面助力考古专家进一步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

猜你喜欢
方舱考古大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冰城“方舱”开建!
三星堆考古解谜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