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部周围软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导致肩关节内软组织挛缩、粘连,并伴有肩关节周围局部疼痛的病症,简称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部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疼痛等症状,属中医“筋痹”“痹症”等范畴,寒凝湿痹证是临床较常见的证型,该病病程较长,且不易彻底康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临床多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虽能缓解部分症状,但由于患者病情差异较大,以致整体疗效欠佳。圆利针常被临床应用于痛症的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解除粘连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圆利针伞形针刺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7例寒凝湿滞型慢性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5.37±1.21)个月。观察组44例,男22例,女22例;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5.23±1.1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有可比性。此项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80723)。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寒凝湿痹症肩周炎诊断标准
;能够完全配合治疗者;患者知情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肩部外伤史;存在晕针或过敏现象;合并严重糖尿病患者。
(4)茶树喜阴、需漫射光,茶园周边的植被类型以针阔叶、乔木林混杂为宜,野生兰草对茶叶香气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规格50 mg/粒),50 mg/次,2次/d,饭后服用,1个疗程10 d,持续治疗2个疗程。康复训练:按照标准解剖站立,肩关节完成外旋外展、内收内旋等动作,每个动作完成30次;指导患者用上肢由前向上、向后画圈,画圈的幅度要由小至大,顺时针、逆时针各15次,1次/d,治疗持续20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圆利针伞形针刺:嘱患者健侧卧位,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症状相关穴位,经常规消毒穴位后,采用云龙牌一次性圆利针以45°角刺入皮肤,然后向上下左右斜刺,完成后再把针退至皮下,直刺30~40 mm,使五次针刺形成伞架型,留针15 min,每隔1日针刺一次,持续治疗20 d。
1.4 评估标准 肩关节疼痛: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疼痛程度包括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疼痛分级指数(PRI),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肩关节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肩关节功能;选取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七项指标进行评价,比如系腰带、穿脱上衣等动作,每项可评3个分数,完全不能完成,得0分;努力完成,但疼痛严重,得3分;轻松完成,得5分。肩关节功能评估: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价肩关节功能改变。总分100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恢复呈正相关。肩关节活动变化程度:采用肩关节活动功能(Melle)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该表由五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为0~3分,共15分,得分越高,功能恢复越差。临床疗效治愈:肩关节活动范围及活动度恢复正常,肩部周围疼痛等症状消失;显效: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肩周疼痛减轻>70%;有效: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肩周疼痛程度减轻40%~70%;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治疗20 d后评定疗效。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胃脘部疼痛、皮疹等。
2.2 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变化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Melle评分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ADL及CMS评分较对照组高 (
<0.05),见表2。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脘部疼痛1例,未发生皮疹、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例、未发生皮疹、肝肾功能异常、胃脘部疼痛等症状,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7%),与对照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488 6,
>0.05)。
从表1和图9中可以看出,单点定位中方位角和俯仰角波动维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距离的检测则存在20%左右的误差,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距离检测误差,优化定位系统的检测能力。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多因肝肾不足所致的精血亏虚、筋骨失养或外邪侵入肩部
,而寒凝湿滞型肩周炎则是以风寒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多因患者年老体弱肝肾亏虚、外邪乘虚侵入所导致的气血凝滞、痹阻经络、肩部活动不利及疼痛等症状
。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止痛药、康复训练等疗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却不能发挥控制作用
。圆利针是以古针的形态为基础,配合现代解剖知识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一种针灸疗法,可结合《金针赋》中苍龟探穴法“钻剔四方”的伞形刺法增加针刺范围和针刺强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
。
袁安将吴耕抱在怀里,李离掐着他的人中穴,上官星雨将玉玦取下来,代替火把举在手里。吴耕醒过来,张着嘴,蠕动着嘴唇,却说不出话。看到三人着急的神色,他又伸手指向自己的双耳。在铺天盖地的花雨里,在他想起跟父亲一起重返他们的吴家垴桃花源之后,他到底想到了什么样的幻象,让他激动如斯,无法说,也无法听?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9例(43.18),显效19例(43.18),有效5例(11.36),无效1例(2.27);对照组治愈8例(18.60)、显效14例(32.56)、有 效12 例(27.91),无 效9 例(20.9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73%)较对照组(79.07%)高(χ
=5.72,
<0.05)。
2.1 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 察 组VAS、PRI、PPI 评 分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改 善(
<0.05),见表1。
本研究中,观察组PRI、VAS、PP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提示圆利针伞形针刺可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其原因是双氯芬酸钠对环氧合酶的抑制作用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抗炎的作用。肩部的反复运动可刺激相关肌肉兴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肩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以利于疼痛的缓解。圆利针伞形针刺可刺激局部软组织,增加软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含氧量增加,从而加快消除软组织内代谢产物,减少无菌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Melle、CMS、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圆利针伞形针刺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程度,圆利针通过较粗的针身挤压局部病变组织,扩大刺激面积,增加刺激强度,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并以伞形刺法加强对肩关节周围粘连软组织松解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圆利针伞形针刺可显著提高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圆利针伞形针刺疏通经络,调理经筋,松解软组织粘连,起到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以及康复训练改善了肩关节活动障碍,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结合双氯芬酸钠进一步加强镇痛作用,使临床效果的提升更加明显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口服双氯芬酸钠配合康复训练联合圆利针伞形针刺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圆利针伞形针刺只作用于局部组织,对胃肠反应及肝肾功能等无影响,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尚存不足,因非甾体止痛药物及圆利针伞形针刺都有减轻疼痛的效果,本研究中未对两者缓解疼痛的效果区分,故后续应增加相关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细准确的参考。
二、神矮LS—1临红1号 7月上中旬成熟,比乔化栽培早熟20天,该品种果形端正,果形指数0.91以上,着色全面鲜红,果面光洁无锈,红白相间,外观极美,平均单果重258 g,是早熟品种中罕见的大型果。果肉淡黄色,果皮中厚,抗碰压,汁液多,甜酸适口,货架期长,无采前落果和裂果现象,2016年销售价4.5元/kg。
综上所述,针对寒凝湿滞型肩周炎患者应用圆利针伞形针刺能够有效减少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促使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占国,荣兵.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570-572.
[2] 蒋云颖,沈彦,成一星.活血温经通络方熏蒸对肩周炎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91-93.
[3] 陈滢如,杨莉,王莹莹,等.针灸治疗肩周炎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7,27(3):1-8.
[4] 李惠娟,张栋,张晓哲,等.针刀、圆利针干预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对β- 内啡肽及前列腺素E2 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9):153-155,184.
[5] 闻迪.康复训练对在职部队官兵肩周炎患者上肢功能、VAS 评分的影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20):11-13.
[6] 黄建福,刘建浩,谭春凤,等.针刺联合中药熏蒸与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1,34(2):104-106.
[7] 王丽娟,张海英,罗和平,等.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35-39.
[8] 王邦博,罗和平,杨晓倩,等.隔药饼灸联合圆利针伞形刺治疗寒凝湿滞型慢性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12):1291-1294.
[9] 孙小斐,戴家媛.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5):96-98.
[10] 程晔,王胜,范迪慧.祛风散寒通痹汤联合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