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网络之上关于俄乌冲突的分析连篇累牍,图片、视频铺天盖地,从观感上,这场战争似乎在全世界面前直播。
新媒体时代,“信息比炮弹跑得快”。其中有两个传播特点尤为值得关注,一是,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如热传的“乌克兰父亲泪别女儿”视频实则大乌龙,而乌克兰蛇岛士兵有无阵亡、是否投降已来回“辟谣、反转”多次。二是,情绪泛滥、加剧撕裂。全球舆论场各种观点上下翻飞,极大挑动着网民情绪,引发广泛争吵甚至互撕谩骂。
实际上,看似“透明”的直播以及随之形成的舆论生态,并非是“自然生成”的。一方面,“真相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舆论战一直是战争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大量别有用心之人也在蠢蠢欲动、借题发挥,试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近几天,中国舆论场上冒出不少来路不明的极端言论,继而被一些势力拿去大肆炒作。
事实上,在舆论场上,这样“隐秘的战争”从未止息。过去,国内一些所謂“公知”“大V”就是舆论战心理战的急先锋,他们拿着某些势力或明或暗的资助,在网络平台上逢西必捧、逢中必踩,话术一套接一套。只不过,随着中国国民心态的成长成熟,这些明面上的“带路党”“恨国党”渐渐失去了市场。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势力除了继续“投资埋雷”之外,开始“亲自下场”。中国网络社区,不仅成为各国发布本国外交政策和相关言论的公共平台,也成为一些势力试图施加影响、引导诱导、操纵舆情、制造舆情蛊惑人心的前沿地带。种种无端纷扰,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对“键盘”“口水”背后可能存在的陷阱和黑手,无论是管理部门、媒体平台还是普通民众,都应提升敏感度和行动力。这次,对发布极端言论的账号,微博等平台及时进行了处置。而于个人而言,也要意识到,舆论战信息战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保持应有的警觉与清醒,我们才不至于在“隐秘的战线”为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