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寒
摘要: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过分关注理论的考点,忽视了教材中依次递进的社会责任素养的问题,以“水的净化”为例,选取具体的真实事件从未经净化、首次净化、再次净化、水的使用四方面开展学习,引导学生知道、领会、应用、实践本节课的知识,将社会责任素养从意识内化为行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水;净化;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2-0066-04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2.014
社会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是发展学生价值观维度的重要内容。高品质的科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培育情况值得关注。
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题2,主要内容包括可溶性杂质与不可溶性杂质、常见的净水方法、硬水与软水。其教学价值体现在认识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内容涉及到自然资源问题,关于此,《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注意用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1]。
通过对历年中考及本市调考内容分析发现,本节课中的“过滤”是考查的重点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过分重视理论上的“过滤”,较少关注到本节课内容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责任素养。
二、教学思想与创新点
韩梅等人认为社会责任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感悟化学,造福社会”“尊重自然,持续发展”“关注热点,理性判断”“参与决策,行动践行”[2],初中化学学习有别于高中,沿用韩梅等人的思路,将“社会责任”相关内容通过整合、重构,细化为四个要素,分别为:关注社会,了解学科的应用价值;爱护环境,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价值判断,能运用知识权衡利弊;参与实践,能运用知识做出贡献;再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四个要素进行了层次划分,由低到高分别为:知道、领会、应用、实践,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括低层次的要求,形成了初中化学社会责任素养框架,如图1所示。
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本教学案例基于地方水域特点,将自然界中的水、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常见的净水器、肥皂遇到硬水易起浮渣的事件分别与杂质、净水方法、净水原理、实际生活生产相联系,引导学生知道、领会、应用、实践本节课的知识,最终将知识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体现在社会贡献的层面,即通过化学知识造福社会。
三、教学目标
(1)关注自然与社会,从“自然界中的水”与“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了解水并非拿来即用,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
(2)认识不同净水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规律,了解过滤的操作要点与原理,体会净水的不易,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能够应用既有的净水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懂得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净水,提高应用能力。
(4)认识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能够参与节水环保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流程
见表1。
五、教學实录
1.未经净化:自然界中的水
【引入】人的生存离不开水,我们平时使用的自来水来源于哪里呢?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水源呢?
【学生】长江,因为太浑浊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直接使用
【教师】(展示长江、黄河、湖水图片)自然界中有湖水、海水、井水等天然存在的水,它们与纯水有哪些区别?
【学生】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者颜色。
【小结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水已进入千家万户,直接使用即可,我们已经不需要再为净水发愁了。
2.首次净化: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设问】(播放视频[3])自来水厂承担着将有杂质的天然水净化为生活用水的重任,主要经过哪些步骤除去水中杂质,将浑水变清?
【学生】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教师】沉淀、过滤、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在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教师】这是一杯浑浊的江水,不借助任何工具和药品,有可能变澄清一些吗?
【学生】静置,让杂质靠自身重力沉淀。
【教师】里面还有些细小杂质无法依靠自身重力沉降,悬浮在水中,如何除去?
【学生】自来水厂中加入絮凝剂了,那也加入明矾作为絮凝剂。
【教师】不错,为了除去悬浮的杂质,加入明矾作为絮凝剂,请阅读教材找出明矾的净水原理。
【学生】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追问】现在杂质都在水底,如何除去水底的杂质?
【学生】过滤。
【追问】过滤需要哪些仪器?
【学生】说出实验仪器(如图2所示)。
【过渡】我们生活中也运用到了过滤的原理来分离混合物,如捞饺子、过滤豆浆等。能否用捞饺子的工具过滤豆浆,为什么?
【学生】不能,因为孔太大了。
【教师】孔径大小不同,分离的物质也有区别,今天介绍一种新的过滤工具:滤纸。它的孔径更小,以微米为单位,因此能够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现在我们就一起制作过滤器。
【学生】每人一张滤纸,练习制作过滤器。
【教师】过滤器制作完毕,现在开始组装装置,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在黑板上完成装置的组装,同学们可以一起帮忙。
【学生】观看教材相关内容,讨论组装装置要点,上台组装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教师】(将模型中的仪器乱摆)如果不按这些操作,会造成哪些后果?
【学生】直观观察到不按操作要点组装装置造成的后果,再次深化“一贴、二低、三靠。”
【过渡】现在就一起亲自实践,比一比谁过滤的又快又澄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家的实验仪器一样,但是需要你们过滤的水是不一样的,有的组的水有颜色,有的组的水没有颜色。
【教师,学生】学生完成分组实验,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选出过滤得到的最干净的水,反思哪些操作有误造成过滤得到的水还是浑浊或者过滤的速度比较慢。
【小结2】过滤无法除去色素,如果想进一步除去色素还需要继续净化,杂质越多净水的步骤就越繁琐,体验了净水后发现得到一杯较为干净的水的确不容易,不仅要牢记操作要点,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再次净化:常见的净水器
【过渡】过滤无法除去色素,那如何除去色素呢?
【学生】可以用活性炭。
【过渡】(展示常见的净水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能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能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所以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过滤作用除去杂质。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活性炭吸附的实验,验证一下它的吸附能力。
【学生】举手,上台演示。效果非常明显。如图4所示。
【教师】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所得的水是纯水吗?为什么?
【学生】不是纯水,因为水中还有其他可溶性杂质。
【小结3】正因如此,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生活生产情况将水进一步净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浪费水,还可以避免一些危害情况。
4.不同净化程度的水的使用:肥皂遇到硬水易起浮渣
【教师】(展示肥皂遇硬水易起浮渣的图片)请阅读教材,自学硬水与软水,思考其相关定义、鉴别方法、硬水软化方法。
【学生】自学教材,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请同学上台讲解硬水软水的相关知识,将鉴别硬水与软水的实验交给学生完成。
【学生】自己梳理知识、讲解要点、完成鉴别实验。
【教师】虽然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可用蒸馏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这种方法得到的水净化程度较高。请观看蒸馏视频[4],思考沸石的作用。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过渡】净化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产,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也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关于“水”的任何想法,可以一起分享。
【小结4】水,来之不易。它不是标注价格的商品,而是人类生存必须的资源,保护水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节课多位同学分享了自己节水、净水的方法,也给我们讲解了爱护水的必要性,相信人与自然的相处会越来越和谐。
六、教学反思
“社会责任”并不是能够符号化的知识,所以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互动感、实践感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从而影响学生认知及行为。笔者对本节课做了以下三点反思:
(1)精选教学情境,提升责任认知。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承载着知识背后的社会规范或价值[5]。化学课程中包含大量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内容,敬畏生命,合适的教材知识不仅引导学生意识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確的价值取向,学会对自我以及他人负责。本节课从未经净化、首次净化、再次净化、水的使用为线索开展学习,精选四个真实的具体事件,激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自然、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事实。
(2)重视交流讨论,培育责任情感。教师对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解不足,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够,源于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社会责任培育的重要性[6]。基于时间保障的基础上,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从讨论活动开始,在本节课中出现多个激动的讨论场景,如过滤装置模型的组装,上台的同学一开始并未全部组装正确,还有些许犹豫,在与全班同学的讨论中一起完成。过滤实验的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液体需要过滤,同学们不仅组内讨论,还进行了跨组交流,课堂时间所限,虽然反思操作不当造成的失误,却无法当堂再重复一遍实践。
(3)开展实践活动,落实责任行为。从层次划分来看,实践属于最高层,知识的最终的走向也是社会实践,所以实践尤为重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虽然课堂上分享了妙招想法,在同学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还是不够。可以补充课外实践活动,将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的衍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有效提高环保意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弥补课堂上的实践不足,将社会责任素养从意识内化为行为,最终回馈社会。
提升责任认知、培育责任情感、落实责任行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尊重生命的理念,还能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与社会责任感,以时代精神彰显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
[2]韩梅,秦冰.高中化学学科中的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及课程内容指向探析[J].化学教学,2020(2):9-13.
[3]好看视频.自来水厂净水[EB/OL].[2020-10-14].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3458908099607 054663.
[4]腾讯视频.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EB/OL].[2017-01-08]. https://v.qq.com/x/page/l0363io4y8r.html?sf=uri.
[5]殷玉新,王丽华.论教材知识的选择:从“选什么”到“如何选”[J].全球教育展望,2020(4):58-67.
[6]陈福女.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224500338244